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诗微评》第2期:气化散人《蚂蚁》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7-6-28 17:3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气化散人 发表于 2017-6-28 17:21
“他们不是不懂大道理,而是,他们需要生存。”

谢谢路人兄捧场,谢谢精彩点评!

散人客气了,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7-6-28 18:29 | 只看该作者
《蚂蚁》
气化散人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于夹缝中生存的
微生物
考虑不了那么多
那么大

简评:蚂蚁是你的朋友或者你的敌人,不能从某个方面说。做对事了,它是福星;做错事了,它是灾祸。
人类给它生存的空间,它可以给人们治病;你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它会狠狠地咬你一口,让你记住什么是疼什么是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7-6-28 19:31 | 只看该作者
宋浏 发表于 2017-6-28 18:29
《蚂蚁》
气化散人

“你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它会狠狠地咬你一口,让你记住什么是疼什么是痛。”

宋兄的解读视角独特,谢谢宋兄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7-6-28 19:52 | 只看该作者
气化散人 发表于 2017-6-28 16:04
“蚂蚁”的心灵被诗人狠狠抽了一鞭,它们不在阴郁中沉睡,而是在心怀阳光中觉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7-6-28 22:03 | 只看该作者
气化散人 发表于 2017-6-28 19:31
“你以大欺小,以强欺弱;它会狠狠地咬你一口,让你记住什么是疼什么是痛。”

宋兄的解读视角独特,谢 ...

胡言乱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7-6-28 22:50 | 只看该作者
和一首拙作吧~

           蚂蚁

蚂蚁认为的上帝是人类
人类在上帝眼中是蚂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7-6-28 23: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叶如钢 于 2017-6-29 10:12 编辑

一首解构微诗

叶如钢


先读气化散人的诗:

蚂蚁

气化散人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于夹缝中生存的
微生物
考虑不了那么多
那么大

这首微诗, 解构了古谚语“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诗里不是指责蚂蚁筑穴导致大堤冲毁, 而是对蚂蚁取一种无奈的同情或理解。 其实, 诗里说的是事实: 蚂蚁当然不考虑那么多。 当然, 蚂蚁在这里应当是比喻草民,小民, 尤其是“夹缝中生存”一句包含了对草民的同情和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批判。  

诗里对蚂蚁, 草民是否有批判呢? 我理解为包含一种批判。 换句话说, 诗人似乎认为, 蚂蚁, 草民并不应当筑穴破坏大堤。 但是, 这个理解未必符合作者用意。

进一步解析这首诗, 就必须理解千里之堤比喻的是什么。 这里,有一定的敏感度。 如果千里之堤比喻的是
整个国家或类似的对象, 那么蚂蚁筑穴比喻的是什么呢? 这里有一个逻辑矛盾。 因为, 草民为自己的生存而筑穴,其实是整个国家经济生活的一部分, 不仅并不会导致千里之堤毁坏, 反而是有助于建筑大堤的。 从这点来说, 这里的比喻是失败的。

如果千里之堤是比喻国家制度(如有的评者认为的), 那么我们就多少接触一定的敏感了。 这里, 从正的角度来看,我们同样可以认为草民的筑穴有助于建设和改进制度。 例如于欢案的重审, 对于法治的建设和改进显然是有很大促进作用的。  那么, 这里的比喻同样是失败的。 我建议最好不从负的角度解析。

如果蚂蚁并非比喻草民, 而是指少数恶劣分子,那么上面的论述并不适用。 但这首诗的含意就变得浅一些了。

总之, 这首解构微诗, 有其独特之处, 但因其硬伤而大为受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7-6-29 08:56 | 只看该作者
小蚂蚁,大诗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7-6-29 09:12 | 只看该作者
武林高手 发表于 2017-6-28 22:50
和一首拙作吧~

           蚂蚁

高手站得高,谢谢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7-6-29 09:32 | 只看该作者
叶如钢 发表于 2017-6-28 23:33
一首解构微诗

叶如钢

“如果千里之堤是比喻国家制度(如有的评者认为的), 那么我们就多少接触一定的敏感了。”

叶兄的解析明察秋毫,指出的问题言之有据,谢谢理解,谢谢捧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6 00:48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