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诗微评》第4期:长林晓歌《北海东炮台遗址》

  [复制链接]
41#
发表于 2017-9-23 21:11 | 只看该作者
古不为 发表于 2017-9-23 20:43
彼此彼此!有缘方能相聚流派。

源于诗    缘于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发表于 2017-9-23 21:14 | 只看该作者
敖华 发表于 2017-9-23 21:11
源于诗    缘于诗

缘缘源源渊源圆圆!敖华编辑晚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
发表于 2017-9-23 21:22 | 只看该作者
古不为 发表于 2017-9-23 21:14
缘缘源源渊源圆圆!敖华编辑晚上好!

有韵味的绕口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4#
发表于 2017-9-23 22: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严家威 于 2017-9-23 22:20 编辑
我是阿色 发表于 2017-9-22 21:44
古炮声响
                                      ...


问好。

为了更好地发展五行微诗!更进一步地壮大五行微诗流派!更加方便地推介优秀的五行微诗!更加方便地让诗人之间和谐交流、切磋,诚心邀请热爱五行微诗的诗人在此链接 http://www.zgsglp.com/thread-627218-1-1.html 后面留下你的简介、通联、诗观、照片。

点此链接 http://www.zgsglp.com/thread-627218-1-1.html  在后面跟帖留下你的简介、通联、诗观、照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5#
发表于 2017-9-23 22:23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交替在历史深处的是与非

  本诗的前四行就是摄像镜头,真实的情景再现。但作为实际场景记录者,作者觉得要做点什么,于是他自觉的做了一回为什么“没有”了的历史证人。
历史永远有对错,也就是历史需要对错,但这里对错的审判没有体现到作者的作品里,在每一个读者各自赋予的价值观里。
个体生命系于生存问题时,现时无法辨识是非的将来结果时,前定的道德就起到了绳准作用。当某一行为无法在道德的谱系里寻获答案时,就将借助逻辑。当道德与逻辑都不能约束一个人的行为时,还有律法持守人性。
当道德、逻辑、律法都能有能力旁置不顾时,是另一场战争。他侵所产生的文明废墟固然是人性之罪,自侵则是人性的废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6#
发表于 2017-9-23 22:54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五星 发表于 2017-9-23 22:23
交替在历史深处的是与非

  本诗的前四行就是摄像镜头,真实的情景再现。但作为实际场景记录者,作者觉得 ...

欣赏   问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7#
发表于 2017-9-23 23:44 | 只看该作者
此时无声胜有声

----读长林晓歌的《北海东炮台遗址》

文/王恩荣

诗歌是用意象说话的,微诗更是如此。
“没有炮,没有炮台”,此时无声胜有声。“遗址上”却没有炮没有炮台,这像是控诉!但人类抹杀不了历史,树如简,生长的册页,记录过往的风云。这就是诗人呈现“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的深刻意义。

“几栋紧挨的高楼。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城市建设不考虑形而上的精神文化层面,已经把那段应该让后人铭记清朝时卫国的丰功伟绩,挤成了“栏墙上的小黑板”,不舍得给精神文明留有空间,这是形而下建设者的短视野。这是本诗的第一层意义。这让我们想起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的梁思成的一个个故事。

"1950年初,梁思成与都市计划委员会的陈占祥一起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保护旧北京城,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但建议没有被采纳。之后他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
"1953年5月,北京市开始酝酿拆除牌楼,对古建筑的大规模拆除开始蔓延。梁思成因提倡以传统形式保护北京古城而多次遭到批判。为了挽救四朝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不因政治因素毁于一旦,梁思成与吴晗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这些故事说明有良知的城市建设者重来不是没有,但为什么不注意物质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同步导致历史遗址没有空间甚至消失的悲剧时而有之?诗人如是说:

"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却没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

最后一句,才是本诗的着眼点。我们的历史只记录“伟绩”,没有反思。这就说明城市建设的短视野不仅仅在于建设者本身的短视野,也在于我们文化的短视野。这也就是文化浩劫的悲剧时时重演的深刻原因,破坏文化的原因就在于文化本身,一个民族不会反思自己的历史,这危害要大于破坏历史忘记历史本身。这才是本诗想抵达的深层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8#
发表于 2017-9-23 23:52 | 只看该作者
此时无声胜有声(修改)

----读长林晓歌的《北海东炮台遗址》

文/王恩荣


诗歌是用意象说话的,微诗更是如此。
“没有炮,没有炮台”,此时无声胜有声。“遗址上”却没有炮没有炮台,这像是控诉!但人类抹杀不了历史,树如简,生长的册页,记录过往的风云。这就是诗人呈现“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的深刻意义。

“几栋紧挨的高楼。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城市建设不考虑形而上的精神文化层面,已经把那段应该让后人铭记清朝时卫国的丰功伟绩,挤成了“栏墙上的小黑板”,不舍得给精神文明留有空间,这是形而下建设者的短视野。这是本诗的第一层意义。这让我们想起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的梁思成的保护文化遗址的一个个故事。这些故事说明有良知的城市建设者重来不是没有,但为什么不注意物质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同步导致历史遗址没有空间甚至消失的悲剧时而有之?诗人如是说:

"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却没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

最后一句,才是本诗的着眼点。我们的历史只记录“伟绩”,没有反思。这就说明城市建设的短视野不仅仅在于建设者本身的短视野,也在于我们文化的短视野。这也就是文化浩劫的悲剧时时重演的深刻原因,破坏文化的原因就在于文化本身,一个民族不会反思自己的历史,这危害要大于破坏历史忘记历史本身。这才是本诗想抵达的深层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9#
发表于 2017-9-24 00:04 | 只看该作者
此时无声胜有声(最后修改)

----读长林晓歌的《北海东炮台遗址》

文/王恩荣



诗歌是用意象说话的,微诗更是如此。
“没有炮,没有炮台”,此时无声胜有声。“遗址上”却没有炮没有炮台,这像是控诉!但人类抹杀不了历史,树如简,生长的册页,记录过往的风云。这就是诗人呈现“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的深刻意义。

“几栋紧挨的高楼。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忘记历史就是背叛,城市建设不考虑形而上的精神文化层面,已经把那段应该让后人铭记清朝时卫国的丰功伟绩,挤成了“栏墙上的小黑板”,不舍得给精神文明留有空间,这是形而下建设者的短视野。这是本诗的第一层意义。这让我们想起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的梁思成的保护文化遗址的一个个故事。这些故事说明有良知的城市建设者重来不是没有,但为什么不注意物质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同步导致历史遗址没有空间甚至消失的悲剧时而有之?诗人如是说:

"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却没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

最后一句,才是本诗的着眼和着力点。我们的历史只记录“伟绩”,没有反思。这就说明城市建设的短视野不仅仅在于建设者本身的短视野,也在于我们文化的短视野。这也就是文化浩劫的悲剧时时重演的深层次原因,破坏文化的原因就在于文化本身,一个民族不会或不敢反思自己的历史,这危害要大于破坏历史乃至忘记历史本身,其长远的危害莫大矣!这才是本诗真正想抵达的深层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0#
发表于 2017-9-24 01:14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国哥 于 2017-9-24 01:36 编辑

无法卸载的记忆 ——读微诗《北海东炮台遗址》
文/国哥

毁于文革的文物古迹何止北海东炮台,整个文革史,就是一部打砸抢的历史。
随手举几个例子吧,文革期间,炎帝陵遭严重破坏,被洗劫一空,最后全部夷为平地;山西舜帝陵被毁,墓冢挂上了大喇叭;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大禹庙被拆毁,大禹塑像被砸烂,头颅齐颈部截断,放在平板车上游街示众;造字者仓颉的墓园被毁, 改造成了“烈士陵园”;世界佛教第一至宝,佛祖释尊在世时亲自开光的三圣像之一的八岁等身像,被砸得面目全非;圆明园遗址再次遭到破坏,建筑基址和山形水系仅存轮廓。 包括“北海东炮台”的筹建者,当时的两广总督张之洞,死后也难逃一劫。文革伊始,他的坟即被红卫兵小将们掘开,张之洞是个清官,里面没一点珍宝,红卫兵将张氏夫妇尸骨吊在树上,张氏后人不敢过问,任其暴尸月余。
作为中国现代史上最惨烈、最沉重的灾难之一,文革已然悄悄过去近半个世纪。半个世纪太长了,长得足以忘记一场浩劫;半个世纪又太短,短得令人担心由于情感或者利益的介入,无法彻底还原真正的历史。 《北海东炮台遗址》这首五行微诗,让我们重又想到这段历史,想到那些毁于文革的文物古迹,那些被侮辱、被戕害的活着或死去的人,这是我们无法卸载的民族记忆,无论我们多么健忘、多么善于逃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5-5 21:47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