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诗微评》第4期:长林晓歌《北海东炮台遗址》

  [复制链接]
71#
发表于 2017-9-24 12:26 | 只看该作者

拜会前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2#
发表于 2017-9-24 12: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舟自横渡 于 2017-9-24 12:38 编辑

其实并非作者在赞颂什么炮什么伟绩,倒是遗址栏墙上的小黑板在歌功颂德。我想作者无意于拿文革与此作对比,恰恰是并行不悖。有益的讨论不在乎时宜,诗友以为妥否?顺致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3#
发表于 2017-9-24 12:31 | 只看该作者
古不为 发表于 2017-9-24 09:54
他侵是事实,毋庸置疑。
自侵这词新颖。自侵说成自警、自励、自新又有何不可?
我们每一个人最大的敌人 ...

问好前辈。此问题不宜深入探讨。点到即可。
如果不会影响网站正常运营定当过上三百招。
再次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4#
发表于 2017-9-24 12:37 | 只看该作者
东方风 发表于 2017-9-24 11:53
对清朝的“伟绩”暂且不论,起码这个遗址上曾经的“炮”没有伟绩是肯定的,要不,不会遭来中华民族的百年 ...




其实并非作者在赞颂什么炮什么伟绩,倒是遗址栏墙上的小黑板在歌功颂德。我想作者无意于拿文革与此作对比,恰恰是并行不悖。有益的讨论不在乎时宜,诗友以为妥否?顺致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5#
发表于 2017-9-24 13:30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东永清 于 2017-9-24 13:32 编辑
舟自横渡 发表于 2017-9-24 12:37
其实并非作者在赞颂什么炮什么伟绩,倒是遗址栏墙上的小黑板在歌功颂德。我想作者无意于拿文革与此 ...


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却没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

    问好两位诗人。
    小黑板上写了什么,我们作为读者并没有看到,但是相信它也只是介绍了炮台的来龙去脉,而非刻画出炮台与清朝的含有大量水份的伟绩。我甚至可以断言,小黑板上面是不会出现伟绩二字的。
    但是,在读者没有看到真实物品的时候,我们的记事文本,应实事求是,有什么写什么。既不夸大也不贬低。
    退回一万步讲,即使小黑板写下比伟绩还要夸张十倍的话语,也无法改变清朝腐朽反动的事实。更不能成为以清朝的一个局部战争与文革相较的一个依据。
    更何况,对于不了解历史与真相群体,后三句给人的理解就是:清朝用以抵抗侵略的炮台,一个有伟绩的炮台,毁于文革中。这是本诗歌文本自带的排比天性,是由其句式决定的。

    所以,无论再怎么旁征博引,只要伟绩二字不改,小诗仍无太大意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6#
发表于 2017-9-24 13:35 | 只看该作者
功力非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7#
发表于 2017-9-24 13:38 | 只看该作者
我是五星 发表于 2017-9-24 12:31
问好前辈。此问题不宜深入探讨。点到即可。
如果不会影响网站正常运营定当过上三百招。
再次问好

好吧!点到为止!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8#
发表于 2017-9-24 13:41 | 只看该作者
东方风 发表于 2017-9-24 11:53
对清朝的“伟绩”暂且不论,起码这个遗址上曾经的“炮”没有伟绩是肯定的,要不,不会遭来中华民族的百年 ...

奉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9#
发表于 2017-9-24 14:10 | 只看该作者
伤疤
----读长林晓歌《北海东炮台遗址》

文/梦的门

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复杂,现代化武器研发紧锣密鼓、如火如荼的今天,读这样一首微诗,心情会变得复杂,五味杂陈,难免怀古伤今。
炮台,因为固定在一个地方,主要是用来防守,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种防御性的武器因为机动性差,杀伤力小,而被历史淘汰。作者开头一句:没有炮,没有炮台。写的是眼前,却让人更多地想到历史,历史和现实相互映照。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打开了局面。
第二句,在本是炮台的地方,亮出枝繁叶茂的榕树。榕树是一种生存能力极强的树,又有一定的扩张性,据说,在榕树周围,其他植物很难生长。再联系文尾的那句,不禁让人想到这榕树和“文化大革命”之间的微妙关系。
随后出现的高楼和小黑板,尤其是小黑板上的记载,又像是讽刺,又让人生出一些伤感。
我们渴望和平,而这和平又多么来之不易。回看人类几千年的历史,常被利益纠葛着,时而被鼓动,时而被压迫。想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不少人群情激昂着奔赴前线,心里多少委屈苦闷都想在战场上发泄,结果,结果生灵涂炭……
我不知道作者写这首微诗的寓意何在,但我看到的,在这首微诗里,这个炮台遗址就像一道伤疤,揭开这道伤疤固然令人痛心,却也引人深思。

附:
北海东炮台遗址

长林晓歌


没有炮,没有炮台
遗址上,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
几栋紧挨的高楼。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却没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0#
发表于 2017-9-24 17:39 来自手机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舟自横渡 于 2017-9-24 17:46 编辑

[quote]  2017-9-24 13:30
С
永清所言极是!分析透彻。“伟绩”一词确易引起误读,或许改为“战绩”可能会平和一点,但也可能有违作者本意。总之诗有歧义或许是提起评论之初衷。谢谢交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7-24 15:52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