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九儿 于 2017-9-24 13:00 编辑
选择性失忆,不止于个人
——简析长林晓歌微诗《北海东炮台遗址》
文/九儿
长林的诗歌,读过一些,总体印象语言质朴,接地气。比如这首《炮台》,就是如此。他用五行诗,记叙了在“北海东炮台遗址”的所见。看似轻描淡写,却包含一个80后的年轻人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作为一个炮台遗址,却“没有炮,没有炮台”,诗歌开头就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接着用“榕树”与“高楼”两个意象,来呈现沧海桑田和文明进程,很有代表意义。可接下来,他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选取了一个细节,来表达自己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栏墙上的小黑板/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却没有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诗歌到此,戛然而止。至于后人为何只“炫功”,不“思过”,留给读者自己去深思。
读这首微诗,我想起孟子的一句话: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于历史教科书,对于我们每天听到的来自四面八方的官方资讯,新闻等,我们可以“尽信”吗?
作为个人,为了宣传自己,树立自己的正面形象,大肆宣扬优点,而忽略缺点,还情有可原。但作为政府,对于一个历史遗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难道可以不尊重历史事实,而只是考虑所谓的正能量?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么,对历史选择性“失忆”——只记得外患,不记得内乱;只记得荣耀,不记得耻辱,这究竟是愚者的聪明,还是智者的愚蠢?
选择性失忆,即可笑,又可悲!这是人性的弱点,也是一个时代的顽症。长林的这首微诗,承载的内容并不轻。所谓“微言大义”,可见一斑。
2017-9-24
附
北海东炮台遗址
作者/长林晓歌
没有炮,没有炮台
遗址上,一棵枝繁叶茂的榕树
几栋紧挨的高楼。栏墙上的小黑板
刻着它清朝时卫国的伟绩
却没说明它毁于文化大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