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韩庆成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微诗微评》(009):樊健军《脚手架》征集评论

  [复制链接]
121#
发表于 2018-8-2 13:40 | 只看该作者
古鹤 发表于 2018-8-2 13:07
谁知道呢。

代硬撑向蛇珠问好。



祝福二位
如展翼的双翅,遨游云天

夏日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发表于 2018-8-2 13:47 | 只看该作者
读樊健军《脚手架》有感

      脚手架是旧题材,却被作者写出新意,将看似不起眼的建筑职业升华为一种同样让人仰视的造福于人类的伟大事业——对诗圣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呼号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梦想的实现。因此,在作者的笔下,普通的建筑工人(也含有农民工)就像心系苍生的耶稣,有着像天空一样博大的胸怀。
     “将脚手架砍断,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十字架”是对耶稣这一想象的具象化印证和呈现,让读者不得不叹服作者联想之精妙,可谓形神兼备。
       受到感动的我,由此去看望他们的时候,仿佛就在教堂——因了他们在艰苦工作环境中的伟大付出而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洗礼,并肃然起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发表于 2018-8-2 18:33 | 只看该作者
韩老师慧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发表于 2018-8-2 20:56 | 只看该作者
脚手架

樊健军


才进城一天,我的农民兄弟就信基督了
他在脚手架上叫喊,“我是耶稣”
旁边的兄弟笑了,“我也是耶稣”

将脚手架砍断,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十字架
去看望他们的时候,仿佛我就在教堂

感恩与洗礼
              ——试析《脚手架》
读这首诗,我非常佩服作者在最没有诗意地方,发现诗意。短短五行以几乎直白的语言,迸发出诗的火花,表达出作者对进城打者(农民兄弟)的尊崇赞颂、感恩和在现场(去看望他们)经受的心灵洗礼。
脚手架,象征脏重艰辛只属于社会低层人士的工作场和生活场,在平常不过,何来诗意?往往被我们这些西装革履出入高楼厦的“城里人”嫌弃忽略,甚至遗忘,而作者却在其中发现让人掩卷而思,久久挥之不去的诗意。这也是引起大家关注、热议和共鸣的关键所在。
诗的第一节作者以场景化、戏剧化的表现形式,把读者带入现场,也是作者赋予诗意的现场。面对快速发展的城市文明,为了生活刚进城打工的农民兄弟除了茫然不知所措,无法找到体面轻松的工作,只有去建筑工地,用力气和汗水去换取生活。他们面对脏、苦、累,甚至危险的工作,并非文人骚客那样抱怨命运,哀伤不公,反而以轻松、调侃、戏谑的方式,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繁重艰辛的劳作和生活。不管“城里人”如何看他们,他们却从未看轻自己,反而以戏谑式的幽默把脚手架上的自己比做“耶稣”。这里的“我是耶稣”并非指代救世主的“耶稣”,而是以调侃的方式,表达了工作生活在城市低层“农民兄弟”不屈不挠、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
第二节是本诗点晴之笔。“将脚手架砍断,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十字架”为“承”第一节的“起转”,“合”最后一节的主“诗眼”“诗睛”。我个认为这并不具什么“哲思”或深刻的诗意,而是作者艺术处理的技巧——奇崛想像,仅此而已。
最后一句是本诗的“诗眼”,而“教堂”是“诗睛”,是整首诗的“关键词”。作者也许是在工作生活之余去看望在建筑工地劳作的手足兄弟,也许是去看望同乡朋友。在“去看望他们的时候”,“我的农民兄弟”并非作者想像那么“苦逼”,而是谈笑风生,幽默打趣,这让作者的内心受到强烈的震撼。同时,我个人认为理解这首诗,就要弄明白基督教堂的释义。基督教堂主要是为信徒举行弥撒和礼拜场所。弥撒也称之为感恩祭,感恩耶稣受苦受难,被钉在十字架而死,众生永世感恩。基督礼拜也可以叫做崇拜。礼拜的一项主要内容就唱“赞美诗”。唱诗班以歌唱的形式带领大家崇拜耶稣,从而引发人性的敬畏之心。也许作者像我们大多数“城里人”一样过去从未关注过这些在城市用血汗打拼的“农民兄弟”,而在“去看望他们的时候,仿佛我就在教堂”。当真正走入现场就像基督信徒走入“教堂”,受到的不仅仅是震撼冲击,而是发自内心尊崇和感恩。尊崇他们的对工作生活、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恩于他们为城市建设任劳任怨、默默地奉献和付出,在现场经受了心灵的洗礼。对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兄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他们不是来城市讨生活的“低端人士”,而是城市文明的建设者和缔造者,所有“城里人”应尊崇感恩于他们,赞美他们,而不是“嫌弃忽略,甚至遗忘”他们。

(第一次写评,若不当或理解错误,望作者和众诗友原谅包涵,并请大家批评斧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发表于 2018-8-2 21:15 | 只看该作者

《脚手架》一诗,最精彩的应该是最后一句:去看望他们的时候,仿佛我就在教堂。把穿行的建筑工地农民工称为蜘蛛人还是耶稣,写的人多了,但此诗的绉纱之处在于最后的突破,值得细细思索,再读,留给读者巨大的阅读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发表于 2018-8-2 21:39 | 只看该作者
好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发表于 2018-8-2 22:03 | 只看该作者
脚手架

樊健军


才进城一天,我的农民兄弟就信基督了
他在脚手架上叫喊,“我是耶稣”
旁边的兄弟笑了,“我也是耶稣”

将脚手架砍断,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十字架
去看望他们的时候,仿佛我就在教堂

感恩与洗礼
              ——试析《脚手架》
读这首诗,我非常佩服作者在最没有诗意地方,发现诗意。短短五行以几乎直白的语言,迸发出诗的火花,表达出作者对进城打者(农民兄弟)的尊崇赞颂、感恩和在现场(去看望他们)经受的心灵洗礼。
脚手架,象征脏重艰辛只属于社会低层人士的工作场和生活场,在平常不过,何来诗意?往往被我们这些西装革履出入高楼厦的“城里人”嫌弃忽略,甚至遗忘,而作者却在其中发现让人掩卷而思,久久挥之不去的诗意。这也是引起大家关注、热议和共鸣的关键所在。
诗的第一节作者以场景化、戏剧化的表现形式,把读者带入现场,也是作者赋予诗意的现场。面对快速发展的城市文明,为了生活刚进城打工的农民兄弟除了茫然不知所措,无法找到体面轻松的工作,只有去建筑工地,用力气和汗水去换取生活。他们面对脏、苦、累,甚至危险的工作,并非文人骚客那样抱怨命运,哀伤不公,反而以轻松、调侃、戏谑的方式,以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繁重艰辛的劳作和生活。不管“城里人”如何看他们,他们却从未看轻自己,反而以戏谑式的幽默把脚手架上的自己比做“耶稣”。这里的“我是耶稣”并非指代救世主的“耶稣”,而是以调侃的方式,表达了工作生活在城市低层“农民兄弟”不屈不挠、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
第二节是本诗点晴之笔。“将脚手架砍断,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十字架”为“承”第一节的“起转”,“合”最后一节的“诗眼”“诗睛”。我个认为这并不具多少“哲思”或深刻的诗意,而是作者艺术处理的奇崛想像,仅此而已。
最后一句是本诗的“诗眼”,而“教堂”是“诗睛”,是整首诗的“关键词”。作者也许是在礼拜日工作生活之余去看望在建筑工地劳作的手足兄弟,也许是去看望同乡朋友。在“去看望他们的时候”,“我的农民兄弟”并非作者想像那么“苦逼”,而是谈笑风生,幽默打趣,这让作者的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和震撼。同时,我个人认为理解这首诗,首先要弄明白基督教堂的释义。基督教堂主要是为信徒举行弥撒和礼拜场所。弥撒也称之为感恩祭,耶稣受苦受难,被钉在十字架而死,众生永世感恩。基督教礼拜也可以叫做崇拜。礼拜的一项主要内容就唱“赞美诗”。唱诗班以歌唱的形式带领大家崇拜耶稣,从而引发人性的敬畏之心。也许作者像我们大多数“城里人”一样过去从未关注过这些在城市用血汗打拼的“农民兄弟”,而在“去看望他们的时候”,当真正走入现场时,“仿佛我就在教堂”,受到的不仅仅是震撼冲击,而是发自内心尊崇和感恩。尊崇他们的对工作生活、自信乐观的人生态度;感恩于他们为城市建设任劳任怨、默默地奉献和伟大的付出,在现场经受了震撼式的心灵洗礼和认知——在城市打工的“农民兄弟”并非城市的“低端人士”,而是城市文明的建设者和缔造者。我们所有“城里人”应尊崇感恩于他们,赞美他们,而不是“嫌弃忽略,甚至遗忘”他们。

刚掉了几个字,重发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发表于 2018-8-3 00:40 | 只看该作者
“为“承”第一节的“起转”,“合”最后一节的“”这句写误了,应是:为“转”第一节的“起承”而“合”最后一节.....哈哈低哈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发表于 2018-8-3 08:10 | 只看该作者
古鹤 发表于 2018-8-2 13:07
谁知道呢。

代硬撑向蛇珠问好。

窗户纸,不可戳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发表于 2018-8-3 10:42 | 只看该作者
脚手架

樊健军


才进城一天,我的农民兄弟就信基督了
他在脚手架上叫喊,“我是耶稣”
旁边的兄弟笑了,“我也是耶稣”

将脚手架砍断,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十字架
去看望他们的时候,仿佛我就在教堂

农民工的冰火两重天---品读 樊建军 < 脚手架>

这首小诗没有展示农民工工作的细节,而是通过建构"脚手架"存废的场景变换,来让读者反思农民工的生存困境.无论是上架还是下架,在作者看来,这种困境在现实生活中都是无法避免的.
脚手架上的新生活.农民工大军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不均衡发展而造成的特殊群体.巨大的城乡差别,使得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远千里,背井离乡,试图在城市中寻求改善生活的机会.而城市留给他们的基本都是重体力,以及带有生命危险的苦差事.即便如此,初入城市的民工还是会有脚手架上的获得感与欣喜,他们会自称"耶稣",但他们更知道这只不过是自我解嘲,苦中作乐罢了.
脚手架下的宿命.离开脚手架,农民工就还原成农民,就必须去土里刨食,就会被钉在"十字架上",然而他们没有复活的神力,只有被锁定的命运.离开了脚手架,他们连自我解嘲的机会都没有了.
在作者看来,农村就是教堂,受到刺激的只是作者的内心.而被边缘化的广大农民,既看不到上帝的降临,也很难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7 10:24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