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皎月苍穹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诗汇萃(转载)

[复制链接]
121#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05:01 | 只看该作者
:《几乎》

作者:艾拉·梅里罗奥托

你知道吗?你知道。几乎什么也没有。
只有风和光
才走向这卷曲的黑发,几乎是轻轻触动。
我早已看见消失,在指尖
神经并不颤动。
但在知觉深处那镜般的表层
铸成,几乎是
痛苦的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2#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05:01 | 只看该作者
:《我的年轻的爱人》

作者:夏德

我们记不起是怎么回事
我的年轻的爱人离我而去,
像一条船消失在蔚蓝的天涯,
她不见了,像最后一个乐音,
睡眠向我来临,大地离我愈远,
像一个唱歌的银球。

但你在我梦中出现,
你的声音是一阵寒雨,
你的嘴唇像成熟的果物
预备给一个饥饿的男人消受,
我凄凉地忆念着你,而它慰藉我
像鸟儿和树木的一曲清歌。

天下存在着这样一种女人:
她们爱一个男人
犹如一顿爱吃的饭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3#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05:02 | 只看该作者
:《通向你的漫长道路》

作者:阿兰

当我回想过去无你相伴迈过的脚步,
还有阳光和时间,已沙子般流走
从遗忘在桌子底下的一个沙漏,
当我回忆起你还不存在的时候。

我试图通过记忆的眼睛再看一遍
在没有你之前拍的那部黑白旧影片.
我嘲笑那位扮演我的演员竟不相信
他扮演的是我的生活而我不在里边。

当我扳着指头数日子,月份和季节,
你毫无觉察,除了这突然的空虚
流露在话语,眼神和震颤的深处,
用皱纹在我的前额上将它的名字签署。

当这一切令我心潮起伏,在愁烦时,
在半睡半醒、隐约朦胧之中,
这颗心完全糊涂了,不知道它爱什么,
而死亡舔着创伤,正步步向我逼拢。

但是,当我记起你无与伦比的光彩
闪耀在七月的果实和女人们中间,
还有那如林的手指雨点般抚摩着
我这张已映照出你那颗心灵的脸.

当我通过诗歌重温自己的一生,
这诗是我怀着爱以血当墨汁写成,
我知道你在每首诗的主题下窃笑,
渴望从呐喊的胶泥中脱身。

现在我们紧贴的嘴唇轻轻发出
对共同命运热情赞美的声音,
还对痛苦,恐惧和担忧表示感激,
如果同一个太阳将我们一块唤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4#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05:46 | 只看该作者
怎样欣赏外国诗
许自强



诗歌欣赏,无论中外都有一些共同规律。比如说,都要把握诗人的情感脉搏,追求诗的意境美;都要驰骋想像的翅膀,获取言外之旨的蕴藉美;都要反复吟诵,领略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等等。然而,欣赏外国诗与欣赏中国诗又有所不同。这主要取决于三方面原因:首先,是外国诗同中国诗本身的差别(需要说明,外国诗这个概念极其宽泛,除了中国诗以外,世界各国的诗都可以包括在内。其中有些东方国家如朝鲜、日本等,它们的诗或受中国影响,或同中国诗比较接近,我们这里主要谈的是外国诗中的西方部分,以欧美诗为主)。每一国的诗都植根于它民族的土壤,反映着不同的民族生活、时代风貌、社会习俗,在诗体、风格、形式上都自有特色。拿中国诗同西方诗相比,中诗重抒情,西诗重叙事;中诗以简隽短篇为优,西诗以长篇史诗见长;中诗讲含蓄,西诗多明朗……差别甚多,论诗的标准自然也有所不同。其次,是翻译的转折。诗是所有文体中最难翻译的,因为诗的音韵,诗的内涵是很难翻译而不受损伤的,无论是直译(按字义译),还是意译(按意思译),都将丧失许多原诗的精彩,甚至面目全非。正像茅盾先生所说:“诗经过翻译,即使译的极谨慎,和原文极吻合,亦只能算是某诗的Retold(译述),不能视为即是原诗。原诗所备的种种好处,翻译时只能保留一二种,决不能完全保留。”(《译诗的一些意见》)阅读译诗比起欣赏外国诗的原作,意趣锐减,不可同日而语。再者,是读者的口味。中国人吃面包香肠,总觉得不像正式饭食。中国历来以诗国著称,自己有世界上最丰富宝贵的诗歌遗产,唐诗宋词几乎家喻户晓,从而也养成了我们自己的欣赏习惯,审美趣味,中国人往往以欣赏中国诗的眼光、心理去鉴别外国诗的优劣,这就容易发生偏差。



以上三方面因素造成了我们在欣赏外国诗时的一种隔膜感和心理障碍。那么,欣赏外国诗究竟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呢?怎样才能实事求是地,公允地去评价、鉴赏外国诗呢?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宜苛求外国诗的音韵美。



我国明代诗人谢榛说过,好诗应当是“诵之行云流水,听之金声玉振,观之明霞散绮,讲之独茧抽丝”(《四溟诗话》)。这四条标准里,除了第四条外,前三条讲的都是诗的语言美和声韵美。黑格尔也曾说:“至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惟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所谓富于意象的富丽词藻还更重要。”的确,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吟诵如歌、悠扬悦耳,是诗的魅力之一,这对于格律诗来说尤为重要。自由诗虽无严整的格律,但仍需用别种方式体现出它的语言美和声韵美。



然而,这种语言美和声韵美,一旦换了一种别国语言,它的美也就至少丧失大半了。因为各国的语言结构和特征差别很大,翻译主要是词语和意思的转达,却不可能转达语音。英国诗人雪莱在《诗辩》中曾说过,“诗人的语言牵涉着声音中某种一致与和谐的重现,倘若没有这种一致与和谐的重现,诗也就不成其为诗了。”所以他认为“译诗是白费力气。”这话虽然失之偏激,但有相当的道理。比如,我们读一下梁宗岱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之十八首:



我怎么能够把你来比作夏天?



你不独比他可爱也比他温婉;



狂风把五月宠爱的嫩蕊作践,



夏天出赁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时照得太酷烈,



他那炳耀的金颜又常遭掩蔽;



给机缘或无常的天道所摧折,



没有芳艳不终于凋残或销毁。



但你的长夏将永远不会凋落,



也不会损失你这皎洁的红芳;



或死神夸口你在他影里漂泊,



当你在不朽的诗里与时同长。



只要一天有人类,或人有眼睛,



这诗将长在,并且赐给你生命。



译者严格遵照莎翁的十四行体的格律,以四、四、四、二的句式,译成ABAB(天婉践短)CDCD(烈蔽折毁)EFEF(落芳泊长)GG(睛命)的韵式,译得很显匠心,文词优美,诗意甚浓。但这种韵律适用于英语的特点,却不适合汉语。我们读惯了中国诗的押韵方式(或一韵到底,或偶句押韵等),对于莎氏的这种韵律仍难感受到它的音乐美。



再如,雪莱的《西风颂》有许多模仿西风劲烈的声音,尤其是它的开头:



O wild West Wind, thou breath of Autumn’s being,(哦,犷野的西风,秋之实体的气息!)



用英语朗读起来大有西风扫荡一切的磅礴气势。魏尔伦的《泪洒落我的心》里,诗人大量采用了回旋韵(即每一节首尾两行重复同一词作韵)和谐音词(如il plenre\|il plent哭泣—下雨)造成一种和声共鸣的效果,来表达诗人心中难以排解的苦痛。尽管我们的译家尽了很大努力,体现出了原诗的部分风貌,但朗读英文和法文原诗的音韵效果用中文是绝难体现的。所以,我们欣赏外国诗,主要是读它的内容,对诗的音乐美不能苛求,外国诗的朗诵效果一般是不理想的。



当然,诗的音韵美并不全靠外在的语言的音乐性,还需依靠内在的情感的韵律,即诗人情绪和情感波动的节奏。这种情感的韵律美同语言的音韵美,原是互为表里、和谐统一的。译诗虽难传达语言的音韵美,却可以较多保留情感的韵律美,这对自由诗来说更为明显。所以在译诗中,自由诗比起格律诗来,在音韵上的损失要小得多。何况还有一些外国诗,语言的音韵美也可以不同程度地翻译过来。比如马雅可夫斯基的诗,主要靠阶梯式的鲜明的节奏,字句又简短劲健,朗诵起来铿锵有力,很有感染力。由此可见,外国诗的音韵美并非全都丧失,只是不要像欣赏中国古典诗那样期望过高而已。



二、不宜寻章摘句,一味追求文词美。



诗的语言是高度精炼的,汉语又大多是以单音字为基本单位,欣赏中国诗往往着眼于字词之美。我国古典诗歌一向讲究炼字、炼句,有“诗眼”“词眼”之说。这些“诗眼”“词眼”大多能起到画龙点睛、提纲挈领、融贯全篇的作用,所谓“石韫玉而山晖,水怀珠而川媚”,所谓“一字妥贴,则全篇生色”。因而,从齐梁时代的诗论、文论巨著《诗品》《文心雕龙》始,就有了寻章摘句评诗的先例。寻找名句、佳句,并细加玩味,成了我国读者的一种欣赏习惯。



外国诗里固然也不乏名句、警句。像雪莱《西风颂》中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像歌德的一些格言诗,像日本一些精彩的俳句,也很受人喜爱。因为外国诗也讲究语言的锤炼,讲究文词的华美。古典长诗不说,即便是现代派诗人的即兴之作也随处可见其用语之精妙,读读庞德的《地铁车站》、艾略特的《窗前晨景》就可见一斑。



然而,外国诗的语言美,主要不在于个别字、词的妥贴上,能称之为名句传世的,也远不像中国古诗那样多。外国诗语言的魅力大多是以整体形式表现出来的。即使有些警辟的妙句,也往往离不开前前后后的整体结构,很难脱离全诗单独摘出,而不受损伤。比如莎翁的十四行诗,其结尾两句大多称得上是诗中警句,但它一般是全诗的总结,离开了前面十二句,只读最后两句是会深感逊色的。这同中国古诗里摘出某些名句可以独立欣赏是不一样的。倘同中国诗比较的话,它似乎更接近于那种“气象混沌,难以句摘”的汉魏古诗。



三、不可拘泥于欣赏中国诗的传统习惯。



正像白色在中国显示丧逝,在西方表证婚喜,不同民族有不同的心理、习惯,在欣赏诗歌方面同样如此。诗,所以能以少胜多,以一当十,很重要原因在于它能激发起读者的联想,得到言外之旨,弦外之音的乐趣。巴尔扎克曾在《幻灭》中说:“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心中去发展。”艾略特也说:“一首诗对于不同的读者可能显示出多种不同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诗,可以看作是一块激发人想像的多棱宝石,人们从不同角度,借助于不同的光照,可以焕发出绚丽缤纷的不同光彩。一般说,能够激发起读者的联想愈多,这诗的诗味就愈浓,也就愈值得人欣赏。所以雪莱把诗解作“想像的表现”。



激发想像的多寡固然主要取决于诗本身的优劣,但也同读者的文化阅历、审美趣味相关,还同读者的心理素质、欣赏习惯以及想像力有关。就拿欣赏心理和想像力来说,我国的读者读中国诗,一见到“柳”字就会联想到春天,想到爱情,想到送别,想到缠绵;一见到“月”字马上会联想到思亲,思乡,团圆等。这是因为我国读者在中国古诗中见惯了这类诗句,诸如“客舍青青柳色新”,“杨柳岸,晓风残月”,“举首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之类。柳色伤别,望月思乡,已积淀成了我国民族的传统心理(我国人民对中秋团圆的重视即是一例)。所以,狄德罗说:“鉴赏力是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可是,外国人对柳、月之类就未必如此。外国诗人很少咏柳,专写月亮的也不多,而且一般不把它同爱情、思乡直接联系到一起。这里既有民族的心理差异,也有语言习惯的不同。英国语言学家瑞恰兹认为科学的语言是“指称性的”,而诗歌的语言却是“感情性的”。故而同一词语在不同人心里往往会引起不同感受。这在语言学上叫做“语感”。夏丏尊曾说:“在语感敏锐的人的心里,‘赤’不但解作‘红色’,‘夜’不但解作昼的反面吧?‘田园’不但解作种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见了‘新绿’二字就会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气概等等说不尽的旨趣;见了‘落叶’二字,就会感到无常,寂寞等等说不尽的意味吧?”(引自《叶圣陶论创作》)很显然,这种语感的差别,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来说,无疑相距很大。中国把杜鹃当作哀怨的化身,有“杜鹃啼血”之说,李商隐所谓“望帝春心托杜鹃。”而在华兹华斯的名诗《致杜鹃》里,却把杜鹃称为“欢乐的鸟”,激发起诗人的是美好的童年回忆;中国很少有人写诗咏唱玫瑰,玫瑰在中国人心目中十分平凡。但在西方,玫瑰却是爱情的象征,是西方人最喜爱的花种,咏赞玫瑰之作多不胜数。彭斯的名诗《一朵红红的玫瑰》,中国人读来未见十分出色,在西方却几乎家喻户晓,传诵不绝。这就告诉我们在欣赏外国诗时,不能用我们固有的心理定势和传统习惯去衡量,而要依据所在国的文化背景,民族心理去加以理解。对于中西诗风的差异也同样如此,中国人喜爱含蓄美,并不能因此轻视西诗的明朗美;中国人不喜爱读长诗,也不能因此贬低西方史诗的价值。



(选自《〈世界名诗鉴赏金库〉前言》,中国妇女出版社1991年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5#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05:46 | 只看该作者
假如有一天他回来了”
世界文学
莫·梅特林克
        
        
            假如有一天他回来了
            我该怎样对他讲呢?
            ——就说我一直在等他
            为了他我大病一场……
            假如他认不出我了
            一个劲儿地盘问我呢?
            ——你就象姐姐一样跟他说话
            他可能心里很难过……
            假如他问起我你在哪里
            我又该怎样回答呢?
            ——把我的金戒指拿给他
            不必再作什么回答……
            假如他一定要知道
            为什么屋子里没有人?
            ——指给他看:那熄灭的灯
            还有那敝开的门
            假如他还要问,问起我
            临终时刻的表情?
            ——跟他说我面带笑容
            因为我怕他伤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6#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05:47 | 只看该作者
慰藉
佩欣斯·斯特朗
薛菲
        
        
            即使是生活中最暗淡的时候,
            也一样找得到心灵的安慰,
            从周围的一切,
            从点燃黎明那一丝微弱的光辉。
            从温馨的鲜花、小鸟的啼啭,
            从迷人的旋律,
            还有,从那辉煌的文学宝藏,
            从那充满魅力的书的世界寻求慰藉。
            生活不会没有补尝,
            希望和信念敞开着心扉,
            更有那爱情和友谊,
            悄无声息地左右追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7#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05:47 | 只看该作者
爱底哲学
雪莱
查良铮
        
            泉水总是向河水汇流,
            河水又汇入海中,
            天宇的轻风永远融有
            一种甜蜜的感情;
            世上哪有什么孤零零?
            万物由于自然律
            都必融汇于一种精神。
            何以你我却独异?
            你看高山在吻着碧空,
            波浪也相互拥抱;
            谁曾见花儿彼此不容:
            姊妹把弟兄轻蔑?
            阳光紧紧地拥抱大地,
            月光在吻着海波:
            但这些接吻又有何益,
            要是你不肯吻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8#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05:48 | 只看该作者
爱情
德鲁尼娜
陈明秀
        
            夜里又躺在床上睁着双眼
            重新和自己争辩。
            你说:
            “他并不怎么漂亮!”
            心儿却回答:
            “那又有什么关系!”
            你辗转反侧毫无睡意,
            一直在想,哪是真情,哪是谎言……
            你说:
            “他并不那么聪明!”
            心儿却回答:
            “那又有什么关系!”
            于是你产生一种恐惧,
            一切都完了,什么都毁了。
            你又对心儿说:
            “你要完蛋了!”
            心儿却回答:
            那又有什么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29#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05:48 | 只看该作者
爱情是什么
沃尔特·罗利 英国
朱明海
        
        
        告诉我,爱情是什么?
        是清泉,是小溪;
        那儿有幸福的泪花,
        也有悔恨的泪水。
        是那悠悠的钟声;
        有一天,它终会把你我
        送上天堂,或送进地狱。
        朋友,这——就是爱情
        告诉我,爱情究竟是什么?
        是阳光混杂着雨水,
        是牙疼搅和着美味,
        是游戏彼此胜负难分,
        是少女外在的娇羞、内心的愿意。
        朋友,这——就是爱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0#
 楼主| 发表于 2013-5-26 05:48 | 只看该作者
沉默吧,疲倦的魂灵
《文汇读书周报》
斯巴尔巴罗
            吕同六
        
        
            沉默吧,因欢乐和痛楚
            而疲倦的魂灵(你对它们总是逆来顺受)。
            我倾听,但再也听不见你的任何声音;
            无论是为悲凉的青春发出的叹息,
            还是愤怒或者希望
            或者厌恶的声音。
            你躺下吧
            就像默默无语的身躯,
            沉浸在失望的冷漠无情。
            我们将不会惊奇。
            我的魂灵,倘使心脏
            不再跳动,倘使呼吸
            停止……
            我们还执意要朝前走。
            我和你朝前走,像梦游症患者。
            树木依然是树木,房屋
            依然是房屋,过往的女人
            依然是女人,一切
            依然是原先的样子
            也只能是原先的样子,
            欢乐与痛楚
            跟我们再也没有干系。
            世界的美妙声音
  书        沉默了,世界是一片荒漠。
            荒漠中
            我无泪地注视自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11-15 09:39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