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余怒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作《喘息》第一辑,问候诗歌网朋友们

[复制链接]
31#
发表于 2015-1-18 09:07 | 只看该作者
余怒。所有的情绪中,能够余怒未消,世界就有救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2#
发表于 2015-1-18 09:21 | 只看该作者
强行分行虽然不伤诗性但对读者是一种困难。至少初读时得回读一下,确认句意。

这些诗比较平稳。名人效应了一些。个人看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发表于 2015-1-18 09:40 | 只看该作者
如果有标点符号,或者空格断一下句,该有多好。
诗意的创新不在于省略这些。

品读,欣赏,风格独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发表于 2015-1-18 09:41 | 只看该作者
喜欢的一组   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5#
发表于 2015-1-18 09:43 | 只看该作者
皿成千 发表于 2015-1-18 09:21
强行分行虽然不伤诗性但对读者是一种困难。至少初读时得回读一下,确认句意。

这些诗比较平稳。名人效应 ...

点赞 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发表于 2015-1-18 09:45 | 只看该作者
秦志良 发表于 2015-1-18 09:40
如果有标点符号,或者空格断一下句,该有多好。
诗意的创新不在于省略这些。

诗中意识流吗?
有时候需要这样
但通篇这样,就不正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7#
发表于 2015-1-18 09:47 | 只看该作者
提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发表于 2015-1-18 09:49 | 只看该作者

呵呵!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9#
发表于 2015-1-18 10:54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0#
发表于 2015-1-18 11:0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花一仆 于 2015-1-18 11:05 编辑

任何一种突破传统的探索都会引生不同的反响,甚至争论。好就好在余怒先生是严肃、认真的,是着眼于诗歌本身而不是“非诗”的探索;好就好在这些诗视角的广阔和高度,一种来自于知识、知性、品格、求真,即更贴切真理把握和审美把握所产生的美学质点。好就好在这种视角是俯瞰性的,不是描摹、跟随或零敲碎击式地诗化第一自然,而是超越第一自然之上,全息式的诗意摄取和组合。好就好在对思维原始信息原生态的忠实。语言作为思维符号的作用,在这种全息思考中只占居次要位置,只是还原为思维工具的本质功能从而服务于思维,也服务于文本的把握。其实在西方现代派诗歌中,波德莱尔、庞德等,在耳熟能详的中国朦胧诗群中,也都着重思维本身的真实。当然这里的思维是灵感思维,是与逻辑思维甚至与数理思维互动状态中的灵感思维,正是这种互动,才是全息模式下的诗意摄取。
细细感受,通过语言介质,你甚至可以直接感受物象作用于诗人思维的美感点。这是审美的冲击力。不,物象一词太狭隘了,还带有物象自身的物理状态、社会生态等突出的属性。
思维的动感、敏感、质感越过语言的标点、附意、歧义、模糊等限制,亦即是灵感思维的活动,规律性地确切地把语言固定在那里。去语言化,是去除为语言而语言的追求而实现语言之上的美感传递。“非诗”化是把一些语言之下的、不适合诗美要求的东西用于诗,这完全是相背的两种向度。
余怒先生的诗,正如我在每一首读下来所留写的感触,直觉、通感、象征、夸张、想像、交感,包含传统的表现手法都有使用。而且力图用到极致。
诗意风格也是风趣、诙谐、庄重任什么调子,第一自然有的能有的、将有的、扑捉到的就活灵活现。
当然任何探索都难以完美。起码在读者传统的审美向度里就是偏离,如无标点,如强行分行,如强行叠加、如异感交集等,突破传统语言习惯所带来的不习惯,是一目了然的必然。在这个层面上,没必要再探讨,诗人能这样写,自有他的考量。问他为什么,他或者只能对你笑一下。
我不是余怒先生的粉丝,跟诗歌界也只跟河北有限的几个诗人是朋友。多年不在文学界,别说诗坛了。跟余怒先生也不认识,原来偶尔上一下论坛也是忙自己的,并不注重交往。这里写下这么多,也是出于文本主义的习性。可以讨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6 05:5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