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好昨天(2012-12-18)吴投文教授发布了一条朋友圈,内容是他与李少君合作主编的《朦胧诗精选》出版了,赵思运教授就在该朋友圈下点评提醒我“安琪也该编一本《中间代诗精选》了”,我答之以“怕挨骂,不敢”,如前所述,“诗歌活动家”总要承担“爱炒作”的骂名,2001-2005我做“中间代”事宜是我挨骂最多的几个年头,造成的后果是,1)我强烈支持那些为诗歌做事的人;2)我自己非常害怕为诗歌做事。像我这样年龄的女诗人大都安安静静埋头做自己,既出好作品也获好口碑,我何必总要站在风尖浪口耗时费力做事又挨板砖?我也开始把精力更多转向自己的读书和写作了。话虽如此,其实2013年我到作家网工作后已连续三年担任网站承办的“全国高校征文大赛”诗歌组初选工作,每年都从成千上万份来稿中选出报送终评的名单,很辛苦却有意义,我乐意为之。时至今日,我不后悔当年投身全部精力和黄礼孩、远村一起推出“中间代”,为我们这批“生于1960年代没有参加第三代诗歌运动”的诗人谋得身份证。整个1990年代创作力最旺盛的就是我们这代人,但因为群体“无名”,当论者论及“90年代诗歌”时,总是以少数残留的第三代诗人为例(大多数第三代诗人在1990年代要么下海要么出国,基本停笔),“中间代”的提出和几个选本的出版,让诗歌界认识到,还有众多生于1960年代的诗人默默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诗歌文本,他们不应被忽视。相比于诗歌界其他代际群体,“中间代”确实是最沉潜也最坚实的一代,因为在黑暗期中太久,这一代人默默积蓄了大体量和高质量的创作能量,时至今日,依然以非常优秀的文本活跃在创作领域,这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一直在向中间代出色的同行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