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登录
中国诗歌流派网 返回首页

梦的门的个人空间 http://sglpw.cn/?23019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吉川幸次郎《中国诗史》摘要

已有 113 次阅读2017-5-14 08:59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

1.本书特点:(1)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中国诗歌的历史,而是有关论文的结集。论述了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时期和具有代表性的诗人、诗篇。(2)论述诗歌的同时也旁及其他,有助于显示他所企图说明的诗歌的整个发展过程的背景或某一时期的时代精神,使轮廓更为突出。
2.中国文学史的一种理解(特征):(1)写作题材多半重日常生活的实在经验,少虚构。(2)文学的语言有特殊规格,讲究韵律及读音的抑扬配合适当,非口语,对文字表达技巧要求高。(3)中国文明(包括文学、哲学等)普遍的方向是以物为中心。视线集中于地上的人事。(4)文学处于诸艺术(如:音乐、绘画、书法等)之首,且从事文学的人常常也皆通政治、哲学,而从政和研究哲学的人在文学方面也是行家。(5)由于社会体制(读书人的出路:科举仕途)的关系,文学创作不是特殊的职业(很少有专职作家),而是读书人普遍必须的修养。(6)文以载道,诗以言志。
3.先秦时期,除《诗经》(也是孔子用来辅助阐述他的主张的)和《楚辞》(其主题也是申述屈原这样一位政治家所怀有的思想体系)以抒情为主外,其他大多用直白的言语,以抽象的论理的方式来阐述人间的生活法则,特别是政治和伦理的法则。
4.汉武帝时代的两件事:一、以司马相如为代表的美文(赋)的出现。二、由于司马迁的《史记》而史传文字趋于成熟。
5.抒情诗为知识人所采用而此后长期成为中心形式,是从汉的灭亡,特别是以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中心而开始的。他们所开启的是这样一条道路:把表白个人性质的热情,特别是以友情为素材的个人热情的表白作为诗的使命。同时,热情的昂扬增加了从汉代所点燃起来的怀疑、对人的渺小的敏感。个人与社会的矛盾,由此而来的个人的孤独被说成人生的必然,加上人寿有限。
6.三国六朝时代美文(四六骈体形式)极盛,以陆机为代表。谢灵运则细腻地歌唱自然,为后世之开端。再则是这个时代一个重大的例外:陶渊明。
7.诗歌的黄金时代。唐朝,适度继承过去时代所积累下来的对人的渺小的敏感、怀疑的同时,对人的可能性具有较大的自觉。李白所思想的是个人生活的充实。杜甫的则是理想社会的可能。这都是可能的哲学,而不是绝望的哲学。李白是绝句的完成者,杜甫是律诗的完成者。唐人的诗最得意的是对无限制、不确定的东西之启示。自然界一般已不止是感觉的对象,而成为心情的象征,成为一种形象,且被有意识地追求和发掘,如夕阳的美和悲哀,月光的忧郁。散文领域由韩愈、柳宗元兴起的古文运动,以随笔的形式叙述自己的以及周围人物的生活。乃司马迁所开创的史传文学的变形(一个记述名人,一个记述普通人)。
8.宋代的散文和诗歌在素材上继续拓展,特别是日常的身边生活中的素材,宋诗甚至到了对生活细节不加选择的地步(一方面由于唐代诗人榜样作用,另一方面,跟宋代教育的发展,读书人增多,书籍印刷技术的革新不无关系)。其所增加的乐观,经常止于各种小的乐观,这也是市民文学不可避免的。久而久之,琐碎,处于失去热情的状态。苏轼是最理解人的渺小的诗人,由于如此熟知人的渺小,其所主张的是大的(称得上伟大的)乐观。
9.宋以后,周边少数民族的入侵,几经波折,诞生了基于空想力的虚构文学(戏曲、小说的繁荣)。
10.西洋的入侵,军事、政治体制、技术的革新,鲁迅等人的文学革命,尊重虚构之作(特别是小说),实行口语化。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4-6-1 17:03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