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湖濱詩人楊平 于 2014-5-12 09:20 编辑
2.
八十年代随着「新世代」崛起,诗歌扩大进入新的领域,也是诗刊最缤纷火红的时期。
有一年,我记得很清楚,那一年就出了五十部诗刊。包括我曾主编的《新陆》与《双子星》。
可惜的是,随着影响日减,徐徐缩限于诗界本身。
待计算机和网络渐渐而加速的出现,世纪末有了「网络诗人」一词,也意味着诗刊和
纸本刊物的落没。这时所谓的三大诗刊,《现代诗》和《蓝星》都终止了,较年轻的《秋水》
与《葡萄园》也在进入21世纪不久,各自结束了风华的身姿,只能让《创世纪》、《笠》、
《大海洋》、《台湾现代诗》等等寥寥几种领风骚了。
可喜的是,近十年来,又有若干诗刊,像新旧诗体并存的《乾坤》,像年轻诗人发起的
《好烫》,还有若干大学的校园诗刊等等,无论长久多寡,每每能跳脱传统诗刊(面对这些
屡有创意的诗刊,昔日先锋如《创世纪》,也只能被归类为「传统」)的思维,走出自己的
风格道路。
我虽不清楚大陆新诗刊如何?相信两岸都有这等令人亮眼的诗人与诗刊的传承与创新。
大陆的《中国诗歌流派网》似乎是当今最具规模与代表性的网络诗刊吧?
不久前,黄翔来电对我说,他很高兴获得《诗歌周刊》的奖。还为此对给他奖的诗人表示「担心」,
怕有后遗症,我想现在应该不致那样恐怖吧?
台湾至今还没有一个网络诗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