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欢迎实名或常用笔名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剑郭琴符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书散记(日记贴,持续添加)

[复制链接]
261#
 楼主| 发表于 2025-10-9 16:18 | 只看该作者

   2025.10.9.
   
   
   1.5.18.3.
   【【
   We tourned our coasts to the good gay tunes. When from down swords the sea merged the oldowth guns and answer made the bold O’ Dwyer. But. Est modest in verbos. Let a prostitute be whoso stands before a door and winks or parks herself in the fornix near a makeussin wall (sinsin! sinsin!) and the curate one who brings strong waters (gingin! gingin!), but also, and dinna forget, that there is many asleeps between someathome’s first and moreinausland’s last and that the beautiful presence of waiting kates will until life’s (!) be more than enough to make any milkmike in the language of sweet tarts punch hell’s hate into his twin nicky and that Maggy’s tea, or your majesty, if heard as a boost from a born gentleman is (?). For if the lingo gasped between kicksheets, however basically English, were to be preached from the mouths of wickerchurchwardens and metaphysicians in the row and advokaatoes, allvoyous, demivoyelles, languoaths, lesbiels, dentelles, gutterhowls and furtz, where would their practice be or where the human race itself were the Pythagorean sesquipedalia of the panepistemion, however apically Volapucky, grunted and gromwelled, ichabod, habakuk, opanoff, uggamyg, hapaxle, gomenon, ppppfff, over country stiles, behind slated dwellinghouses, down blind lanes, or, when all fruit fails, under some sacking left on a coarse cart?
   
   】】
   
   【词汇1】 tourned our coasts
   (1)turn one's coat: 变节(betray one's previous allegiance)。
   背叛某人之前效忠。
   “turn one's coat”直译:改变外套。
   
   【词汇2】from down swords the sea
   (1)From Swords to the sea:从剑到海。
   出自于歌曲:《我们将再次崛起》(We Shall Rise Again)。
   (2)drawn swords:拔剑出鞘。
   
   【词汇3】merged
   (1)merge:融入。
   投入或浸入液体;下沉消失,被吞噬而消失,因融入其他事物而失去个性或身份。
   
   【词汇4】the oldowth guns
   (1)My Old Howth Gun:《我的老霍斯枪》。
   关于霍斯海角(Howth Head)的歌曲。
   
   【词汇5】answer made the bold O' Dwyer
   (1)Then answer made the brave O'Dwyer:于是勇敢的奥德怀尔回答道。
   出自于歌曲《奥德怀尔主教和麦克斯韦尔》(Bishop O'Dwyer and Maxwell)。
   
   【词汇6】Est modest in verbos
   (1)Est modus in rebus:拉丁语:凡事皆有度(A middle course in all things)。
   出自于贺拉斯(Horace):《讽刺诗》(Satires)第一卷第一首第106行。
   (2)est modest in verbos:拉丁语:言语有限(there is limit in words)。
   不知道出自于何处。
   
   【词汇7】prostitute
   (1)prostas: 希腊语:门廊,前厅(porch, vestibule)。
   (2)prostitute:妓女。
   “妓女”( prostitute)这个词源自拉丁语 pro:在……之前(before)和拉丁语 statuere:使站立,放置(to cause to stand, to place)。
   这个解释是解释原文“stands before a door”的。
   
   【词汇8】whoso
   (1)whoso:无论谁(whoever)。
   
   【词汇9】fornix
   (1)fornix: 拉丁语 :拱门,拱顶;妓院(arch, vault; brothel)。
   (2)Phoenix Park:凤凰公园。
   
   【词汇10】a makeussin wall (sinsin! sinsin!)
   (1)By the Magazine Wall, zinzin, zinzin:在杂志墙(军火墙)旁边,枪炮。
   前面说过。
   (2)makeus :芬兰语:甜蜜(sweetness)。
   (3)make us sin:使我们犯罪。
   Sin是原罪的意思。
   
   【词汇11】the curate one who brings strong waters
   (1)curate: 盎格鲁-爱尔兰语:酒馆老板的助手,酒吧招待员( publican's assistant, barman)。
   (2)a man who brings strong waters:带来烈酒的人。
   即上文的“酒吧招待员”。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1914 年 6 月 18 日:对《乔伊斯<都柏林人>的评论》(review of Joyce: Dubliners:):“如果读者不了解都柏林的风俗习惯,阅读难度将会加大;比如,如果他不知道‘一位助理牧师’( a curate)指的是‘带来烈酒的人’( a man who brings strong waters)(德明(Deming):《批评遗产》(The Critical Heritage)第 60 页)”。
   
   【词汇12】 gingin
   (1)gin:杜松子酒。
   
   【词汇13】dinna forget
   (1)don't forget:别忘了。
   那封信里的话。
   (2)dinna: 苏格兰语:不要(do not)。
   
   【词汇14】there is many asleeps between
   (1)There is many a slip between the cup and the lip: 谚语:未竟之事皆难料(nothing is certain until completed)。
   “There is many a slip between the cup and the lip”直译:杯酒到唇,尚有诸多变数。
   
   【词汇15】someathome
   (1)all at home's health:全家健康状况。
   那封信里的话。
   
   【词汇16】moreinausland
   (1)ein und aus: 德语:内外(in and out)。
   (2) Ausland: 德语:外国(foreign country)。
   综合(1)、(2),moreinausland翻译为:以及在国内国外的人。
   
   【词汇17】presence of waiting kates
   (1)present of wedding cake:婚礼蛋糕。
   (2)Kate: 俚语:妓女(prostitute)。
   
   【词汇18】until life's
   (1)unto life's end:直到生命尽头。
   
   【词汇19】milkmike
   (1)the heat turned the milk:热量变成了牛奶。
   (2)milkman:送奶工。
   (3)Mick:米迦勒。
   即天使长米迦勒,在书中与Nick(尼克,即魔鬼撒旦)组成一组二元对立的人物。
   (4) mike:爱尔兰人(Irishman)。
   
   【词汇20】sweet tarts
   (1)sweethearts:甜心们。
   (2)tart:女孩或女人(亲昵地);妓女(girl or woman (endearingly); a prostitute)。
   
   【词汇21】punch hell's hate
   (1)punch:用拳头猛击。
   猛击或向前猛推;尤指用紧握的拳头击打。
   (2)hate: 盎格鲁-爱尔兰语:热量(heat),恨。
   (3)hell-hated:深恶痛绝的。
   “hell-hated”直译:像地狱一样被憎恨或厌恶。
   
   【词汇22】 nicky
   (1)nicky: 捷克语:无,零(nulls, zeros)。
   (2)Nick:尼克。
   即魔鬼撒旦。
   (3)Nicholas:尼古拉斯。
   第九代霍斯男爵尼古拉斯.圣劳伦斯(Nicholas St. Lawrence),可能就是格蕾丝.奥玛丽(Grace O'Malley)所面对的那个人。
   (4)Mickey:爱尔兰人(Irishman)。
   
   【词汇23】Maggy's tea
   (1)Maggy:玛吉。
   (2)teastain:茶渍。
   
   【词汇24】majesty
   (1)Majesty:陛下。
   玛吉/玛奇/陛下(Maggy/Madge/Majesty)都是一起出现的。
   
   【词汇25】boost
   (1)boast:向上推,扶,帮助,鼓励;吹嘘(a push upward, a lift, help, encouragement; boast)。
   
   【词汇26】born gentleman
   (1)born gentleman:天生绅士。
   
   【词汇27】lingo gasped kicksheets
   (1)lingo:行话;术语;隐语。
   轻蔑的称呼:外国语言;指使用这种称呼的人感到陌生或难以理解的语言。
   (2)gasp:喘息。
   张开嘴喘口气。
   (3) grasped:抓住。
   (4)kicksheets:踢床单。
   “lingo gasped kicksheets”指“床上的语言”。即中国人常说的“枕头风”。
   
   【词汇28】basically English
   (1)Basic English: 基础英语。
   用 850 个单词简化而成的英语,旨在成为国际第二语言。
   
   【词汇29】wickerchurchwardens
   (1)churchwarden:教会委员。
   教区或地区教堂的名誉平信徒圣职人员。
   “wickerchurchwardens”翻译为“更邪恶的教堂执事”。
   “wicker”:柳条,如果翻译为“柳条的教堂执事”,不通,只能按wicked(邪恶的)来翻译了。
   
   【词汇30】metaphysicians
   (1)metaphysician:形而上学家。
   即哲学家。
   (2)Metaphysics:形而上学。
   【
   林奇:黄色哲学的言语宗教学。梅克伦堡街[9]的形而上学!
   斯蒂芬:莎士比亚就受尽了悍妇的折磨,苏格拉底也怕老婆。就连那位绝顶聪明的斯塔基莱特人[10]都被一个荡妇套上嚼子和笼头,骑来骑去。
   [9]梅克伦堡街是都柏林红灯区的一条街,现易名为铁路街。
   [10]斯塔基莱特人指亚理斯多德。荡妇指其妾赫皮莉斯,均见第九章注[352]。
   LYNCH Pornosophical philotheology. Metaphysics in Mecklenburg street!
   STEPHEN We have shrewridden Shakespeare and henpecked Socrates. Even the allwisest stagyrite was bitted, bridled and mounted by a light of love.
   -《尤利西斯》
   】
   (3)physicians:医师。
   
   【词汇31】 in the row
   (1)in a row:一个接一个(one after another)。
   (2)road:道路。
   
   【词汇32】advokaatoes advokaatoes
   (1)advokette:提倡(advocate)。
   (2)advokaat: 荷兰语:律师(barrister)。
   (3)advocates:倡导者。
   (4)vocatives:称呼语。
   
   【词汇33】allvoyous
   (1)voyou: 法语:街头小混(guttersnipe)。
   
   【词汇34】demivoyelles
   (1)semi-voyelles:法语:半元音(semivowels)。
   
   【词汇35】languoaths
   (1)langue: 法语:语言;舌头(language; tongue)。
   (2)linguals:舌音。
   
   【词汇36】lesbiels
   (1)labials:唇音。
   
   【词汇37】dentelles
   (1)dentelle: 法语:花边,蕾丝(lace)。
   (2)dentals:齿音。
   
   【词汇38】gutterhowls
   (1)gutturals:喉音。
   
   【词汇39】furtz
   (1)Furz: 德语:放屁声,放屁(a fart,break wind)。
   
   【词汇40】Pythagorean
   (1)Pythagoreans: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试图将数学真理保密。
   
   【词汇41】sesquipedali
   (1)sesquipedalian: 很长的;多音节的( (of words) very long. of many syllables)。
   源自拉丁语 sesquipedalia:一英尺半长(a foot and a half long)。
   
   【词汇42】panepistemion
   (1)panepistêmion: 希腊语:大学,全知(university,all-knowing)。
   (2)epistemology: 认识论。
   关于知识的哲学研究。
   (3)episteme:希腊语:知识(knowledge)。
   (4)pan :全部的,完整的(all, complete)。
   
   【词汇43】apically
   (1)epically:壮丽地;史诗般地。
   (2)apically:向顶地。
   位于或朝向顶点。
   (3)apices(apex 的复数):顶点,元音上的长标记;单个字母的点;字母的形状(l ong mark over a vowel; point of a single letter; shape of a letter)。
   
   【词汇44】Volapucky
   (1)Volapük: 沃拉普克语。
   一种主要基于英语的人工国际语言。
   
   【词汇45】gromwelled
   (1)grom: 俄语:雷声(thunder)。
   (2)Oliver Cromwell:奥利弗.克伦威尔。
   (3)gromwell:紫草属植物。
   
   【词汇46】ichabod
   (1)Ichabod:以迦博。
   意思就是“荣耀何在?”(where is the glory?)。
   【
   4:21她给孩子起名叫以迦博,说,荣耀离开以色列了。这是因神的约柜被掳去,又因她公公和丈夫都死了。
   And she named the child Ichabod, saying, The glory is departed from Israel: because the ark of God was taken, and because of her father in law and her husband.
   4:22她又说,荣耀离开以色列,因为神的约柜被掳去了。
   And she said, The glory is departed from Israel: for the ark of God is taken.
   --《旧约.撒母耳记上(1 Samuel)》
   】
   
   【词汇47】 habakuk
   (1)Habakkuk:《哈巴谷书》。
   《旧约》的一卷书。
   
   【词汇48】uggamyg
   (1)Haggai:《哈该书》。
   《旧约》的一卷书。
   该词没资料,我猜测的。
   
   【词汇49】opanoff
   (1)open off:开启。
   该词没资料,我猜测的。
   
   【词汇50】hapaxle gomenon
   (1)hapax legomenon: 仅在一处有记载的词(a word of which only one use is recorded )。
   字面意思为“仅说一次”(once said)。
   [一件事] 曾经说过,只说过一次;独特的词语示例(O Hehir, Brendan;Dillon, John M. / 《<芬尼根守灵夜>经典词典》(A classical lexicon for Finnegans wake))。
   
   【词汇51】ppppfff
   (1)put off:推迟。
   该词没有资料,我猜测的。和前面“opanoff:开启”类似,而且在模仿口吃。
   
   【词汇52】stiles
   (1)stile:阶梯、屏障。
   台阶、横档或类似物的组合,用于允许一个人一次通过或穿过栅栏,同时形成一道屏障,阻止牛羊通行。
   
   【词汇53】behind slated dwellinghouses
   (1)slated:石板瓦的。
   覆盖着石板(一种薄的、通常为矩形的某些种类的石头,尤其用于覆盖建筑物的屋顶)。
   (2)dwelling house:住宅。
   用于居住的房屋,与商业、仓库、办公室等场所不同。
   “behind slated dwellinghouses”翻译:在石板瓦的住宅后面。
   这里在描写一对偷偷摸摸的情侣(furtive couples)。
   
   【词汇54】blind lanes
   (1)blind lanes:盲道。
   指黑暗的路,不通的盲巷等。
   
   【词汇55】when all fruit fails
   (1)when all fruit fails:当所有水果都落空时。
   谚语:当所有水果都落空时,欢迎山楂果(When all fruit fails welcome haws)。
   
   【词汇56】sacking
   (1)sacking:粗麻布。
   
   【词汇57】coarse cart
   (1)horsecart:马车。
   (2)coarse:粗俗的, 普通的、平凡的、下流的。
   
   
   【整节译文】
   【【
   我们变节为优美的同性恋(|快乐的)曲调。
   We tourned our coasts to the good gay tunes.
   
   当拔剑出鞘(|从剑到海),大海融入《我的老霍斯枪》,于是勇敢的奥德怀尔回答道。
   When from down swords the sea merged the oldowth guns and answer made the bold O’ Dwyer.
   
   但。凡事皆有度(|言语有限)。
   But. Est modest in verbos.
   
   让妓女(|门廊,前厅)站在门前眨眼,或将她自己停在杂志墙(军火墙),枪炮(|甜蜜|使我们犯罪)的妓院(|凤凰公园)旁边,
   Let a prostitute be whoso stands before a door and winks or parks herself in the fornix near a makeussin wall (sinsin! sinsin!)
   
   以及带来烈酒的人(|酒馆老板的助手,酒吧招待员)(杜松子酒!杜松子酒!),
   and the curate one who brings strong waters (gingin! gingin!),
   
   但同样,别忘了,未竟之事皆难料,
   but also, and dinna forget, that there is many asleeps between
   
   首先是全家健康状况,最后是,以及在国内国外的人,
   someathome’s first and moreinausland’s last
   
   直到生命尽头的美丽的婚礼蛋糕(|妓女) (!),将足够多让热量变成牛奶(|送奶工|米迦勒|爱尔兰人),
   and that the beautiful presence of waiting kates will until life’s (!) be more than enough to make any milkmike
   
   在甜心们(|女孩或女人;妓女)的语言中,把地狱的仇恨(|深恶痛绝的|热量)打(|用拳头猛击)进他的双胞胎尼克(|无,零|尼古拉斯|爱尔兰人)和玛吉(|茶渍)的茶里,
   in the language of sweet tarts punch hell’s hate into his twin nicky and that Maggy’s tea,
   
   或者你的陛下,如果被一位天生绅士当作吹嘘(|向上推,扶,帮助,鼓励)的话(?)。
   or your majesty, if heard as a boost from a born gentleman is (?).
   
   因为,如果那些踢床单的行话(|术语;隐语)喘息(|抓住)着,
   For if the lingo gasped between kicksheets,
   
   尽管基础英语,要从那些教会委员和形而上学家(|形而上学|医师),一个接一个(|道路)的倡导者(|提倡|律师|称呼语)的嘴里宣讲,
   however basically English, were to be preached from the mouths of wickerchurchwardens and metaphysicians in the row and advokaatoes,
   
   街头小混,半元音,舌音(|语言;舌头),唇音,齿音(|花边,蕾丝),喉音和放屁声(|放屁),
   allvoyous, demivoyelles, languoaths, lesbiels, dentelles, gutterhowls and furtz,
   
   他们的实践会在哪里?人类本身会在哪里成为毕达哥拉斯学派一英尺半长(|很长的;多音节的)的认识论(|大学,全知|知识|全部的,完整的),
   where would their practice be or where the human race itself were the Pythagorean sesquipedalia of the panepistemion,
   
   无论多么史诗般的(|壮丽地|向顶地|顶点,元音上的长标记;单个字母的点;字母的形状)沃拉普克语,咕哝着、雷鸣着(|奥利弗.克伦威尔|紫草属植物),
   however apically Volapucky, grunted and gromwelled,
   
   以迦博,《哈巴谷书》,开启,《哈该书》,仅在一处有记载的词,推迟,在乡间的阶梯(|屏障)上,
   ichabod, habakuk, opanoff, uggamyg, hapaxle, gomenon, ppppfff,over country stiles,
   
   在石板瓦砌成的住宅后面,在盲道里,或者,当所有水果都落空时,
   behind slated dwellinghouses, down blind lanes, or, when all fruit fails,
   
   在马车上留下的粗麻布下面?
   under some sacking left on a coarse cart?
   
   
   】】
   
   【整节解释】
   
   上节从嫖妓的伤害和温柔说到老家伙的衰退、野心家、政治等一系列主题。
   本节说一些中庸之道的格言,似乎是回应前面说的政治暴力和革命,在这里老乔仿佛一个人导。
   
   【我们变节为优美的同性恋(|快乐的)曲调。】:这句是接着上节的主题来的,因为上节主要说政治、革命、共产主义等。这里说前面那个老嫖客因为性功能衰退,只能用“优美的同性恋”的性行为来满足了,就像布卢姆因为阳痿,结果只能舔摩莉的股沟一样。
   因为只有涉及到敌我关系才有“变节”,就像施米特对政治的定义那样:
   【
   所有政治活动和政治动机所能归结成的具体政治性划分便是朋友与敌人。这就提出了一个合乎规范的定义,它既非一个包揽无遗的定义,也非一个描述实质内容的定义。既然朋友与敌人的对立面不是从其他任何标准中推演出来的,所以这一对立面便符合其他几类对立面中那种相对独立的标准:比如道德领域的善与恶,审美领域的美与丑,等等。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它都具有独立性,此处的独立性并非指一个截然不同的新领域,而是指它既无法建立在其他任何一个对立面或不同对立面的组合之上,也无法诉诸其他对立面。
   --《政治的概念-(德)卡尔.施米特著刘宗坤等译》
   】
   在这里,老施米特完全避免了说废话,直击政治这个概念的本质和核心,他的定义的“独立性”的意思就是如此。说到这里我要自吹自擂一下,我这个帖子里面的那些原理也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如“马克龙证伪原理”,不是从任何原理,尤其不是从任何大道理推导出来的,但它直击人心,而且可以广泛应用。比如说前面说到的川普马斯克对建制派造的一大堆谣反而证明了建制派没有大问题,光靠老拜登的伟大表现不能完全证明建制派没有大问题,即使老拜登是圣人也不行,还得经得起质疑,即反对派的质疑,前者叫证实,是很难做到的,后者叫证伪,只有二者都证明了建制派没有大问题,结论才算圆满。这其实又是标准的黑格尔三段论了,但它绝不是从黑格尔推导出来的。
   如何证明川普马斯克对建制派的指控是谣言?很简单,到今天为止,没有任何一个被指控的建制派人物被起诉,更不用说被定罪了。
   从前我还怀疑所谓的“拜登曲线”有问题,现在我再也不相信这些愚蠢至极的谣言了—美国法律规定了不能用邮寄选票了吗?华人最喜欢造这些谣了,和川普马斯克一模一样。
   感谢川普马斯克的八辈祖宗!
   哪里有轮子,哪里就有谎言!
   驱逐轮子,刻不容缓!
   
   【当拔剑出鞘(|从剑到海),大海融入《我的老霍斯枪》,于是勇敢的奥德怀尔回答道。】:这里表面上是说战斗,其实是说性交那些事儿,老二进入阴道的那个时刻,男人是“勇敢的奥德怀尔”。“老霍斯枪”说的是霍斯海角(Howth Head)。
   前面说老家伙的衰退,以至于搞起了同性恋的那些行为,这里又说“勇敢的”性行为,是为了引出下面这句格言:
   【但。凡事皆有度(|言语有限)。】:不行就不行,不要硬逞英雄,伤肝又伤肺。这是古罗马人的典型中庸之道格言,这句话就出自于贺拉斯(Horace)《讽刺诗》(Satires)第一卷第一首第106行。这样的格言还有很多。等我读完《贺拉斯诗选-拉中对照详注本-(古罗马)贺拉斯著李永毅译注》再一并贡献出全部书摘。
   八十年代中国年轻人都模仿高仓健,全中国大概只有我觉得这特搞笑,把大衣领子竖起来你就高仓健了吗?不是那种性格模仿也没用,男子汉只有一个形象吗?只有虚弱的人才要硬装强悍。所以我一直反感励志学,成功学,一个民族如果要靠这些鸡血寻找希望和勇气,是不可能站立起来的(“一屋不扫”就想“扫天下”(《世说新语》),可能吗?),因为励志是年轻人的事情,年轻人没事自我激励一下倒是可以,成熟以后你还靠这些就大有问题了。
   要靠什么?
   答:工作。
   就像伏尔泰的结论:“种咱们的园地要紧”(《伏尔泰小说选-傅雷译》)。
   
   【让妓女(|门廊,前厅)站在门前眨眼,】:“妓女(|门廊,前厅)站在门前眨眼”就是她们的工作,因为“妓女”( prostitute)这个词源自拉丁语 pro:在……之前(before)和拉丁语 statuere:使站立,放置(to cause to stand, to place)。
   【或将她自己停在杂志墙(军火墙),枪炮(|甜蜜|使我们犯罪)的妓院(|凤凰公园)旁边,】:“在杂志墙(军火墙)旁边,枪炮”这个词组经常出现,“杂志墙”在凤凰公园旁边,“杂志墙”也翻译为“军火墙”:指位于都柏林凤凰公园内圣托马斯山上的军火要塞(Magazine Fort),1735年修建,因贮藏军火而得名。
   说到这个词组就有堕落的意味,因为在这里是个红灯区。“军火”和卖淫结合在一起,讽刺意味特别浓厚。也意味着性交就是战争的模拟。
   
   【以及带来烈酒的人(|酒馆老板的助手,酒吧招待员)(杜松子酒!杜松子酒!),】:“带来烈酒的人”指“酒吧招待员”,色情和酒是一家,中国人所谓的 “酒色”就是这个意思。
   
   【但同样,别忘了,未竟之事皆难料,】:这是又一句格言,前面的格言“凡事皆有度”是典型的罗马格言,因为罗马人和中国人的观念差不多,都是唯利是图,为了成功几乎不择手段,但希腊人就不同了,他们也重商业,但他们更重力量、沉浸、酒神的迷狂(尼采所说的酒神的精神),即前面说到的“俄耳甫斯教”( 罗素《西方哲学史》),在希腊人的嘴里我很少听到“凡事皆有度”类似的格言,他们恨不得凡事更疯狂!罗马人太务实了,根本没有这种疯劲,更没有疯狂和献身的勇气,所以他们的信仰和文艺是很肤浅的。看《埃涅阿斯纪》,狄多的自焚都比罗马帝国的全部历史都壮烈,伟大得多!
   “未竟之事皆难料”和希腊精神更相似(但罗马人也说过类似的话),即希腊人的命运概念,连诸神都难逃命运,更何况凡人。
   
   【首先是全家健康状况,最后是,以及在国内国外的人,】:在上面那两句格言的引导下,这里回到了信的问候语,即实际生活中。先问候“全家健康”,最后问候海内外的朋友。意思是:世事难料,还是我们的生活要紧,就如伏尔泰的名言:“种咱们的园地要紧”。
   【直到生命尽头的美丽的婚礼蛋糕(|妓女) (!),将足够多让热量变成牛奶(|送奶工|米迦勒|爱尔兰人),】:送来了“婚礼蛋糕”,这蛋糕将会“让热量变成牛奶”,即吃过的人会将蛋糕的热量储存起来,慢慢变成他们身上的物质。
   
   【在甜心们(|女孩或女人;妓女)的语言中,把地狱的仇恨(|深恶痛绝的|热量)打(|用拳头猛击)进他的双胞胎尼克(|无,零|尼古拉斯|爱尔兰人)和玛吉(|茶渍)的茶里,】:这里继续发挥上句的蛋糕营养过程,人在吸收食物的营养后会有精神,有的能量变成人的语言说出来(“甜心们(|女孩或女人;妓女)的语言”)。“他的双胞胎尼克”指仇恨的孪生兄弟撒旦。“玛吉(|茶渍)的茶里”指“茶渍”,喝茶者留下了他嘴唇上的东西。
   “地狱的仇恨(|深恶痛绝的|热量)”实际上说的是“热量”形成的力量,“仇恨”就是力量的一种,但据狄更斯说:“爱比恨永远要强大得多”:
   【
   “就算你那眼睛骨碌碌转得像辘轳,”普洛丝小姐回答,“我可是张四根柱子的英国床,任你眼睛怎么转,也别想动我一分一毫。不行,你这个恶毒的女老外,我今儿跟你泡上了。”
   “我才懒得听你那瞎胡闹的外国话呢,”普洛丝小姐说,“不过为了知道你是否猜到了真象(或许只猜到一部分),我倒愿意把我的一切都送给人——除了这一身衣服之外。”
   “我可是个不列颠人,”普洛丝小姐说。“今天我豁出去了,我愿拿这条不值两便士的命拼了。我知道我把你缠在这里的时间越长,我那小鸟儿就越有希望。你要是敢碰我一指头,我就把你那黑头发拔个精光,一根不剩!”
   可是她的勇气却带着感情冲动的性质,她的眼里已不禁噙满了泪珠。对她这种形式的勇气表现,德伐日太太却误会了,以为是软弱。
   “我从小就在街面上跑,什么东西也没拦住过我。我能把你撕得粉碎,我现在得把你从门口轰走,”德伐日太太说。
   “我们这院子孤零零的,高楼顶上又只有我们两个,看样子不会有人听见。我祈祷上帝给我力量把你缠住,你在这儿的每一分钟对我那宝贝儿都值十万金币呢!”普洛丝小姐说。
   德伐日太太往屋里便闯,普洛丝小姐一时性起,伸出双臂把她紧紧拦腰抱住。德伐日太太又是挣扎,又是殴打,但都无济于事。普洛丝小姐满怀挚爱,有坚韧的活力,把她抱得很紧——爱比恨永远要强大得多——在挣扎中她甚至把她抱离了地面。德伐日太太用两只手打她,抓她的脸,可是普洛丝小姐只顾低了头搂住她的腰,比怕淹死的女人搂得还紧。
   --《双城记》
   】
   “我那小鸟儿”指路茜,普洛丝小姐拼死保护的女主人。
   我承认,我读到这里的时候止不住的老泪纵横。
   
   【或者你的陛下,如果被一位天生绅士当作吹嘘(|向上推,扶,帮助,鼓励)的话(?)。】:从这句开始,大概是说豪言壮语(“吹嘘”)的煽动力量,在这些话赶话的小儿比嗓门的情景中,人不可能有理智(即后文的发问“人类本身会在哪里成为毕达哥拉斯学派一英尺半长(|很长的;多音节的)的认识论”?)。这也是乌合之众其所以疯狂无度的原因之一:众人比的就是谁更极端,仿佛谁更暴力就更英雄似的。
   其实上句就已经是在说这个主题了:仇恨打进“尼克和玛吉(|茶渍)的茶里”,一切就是比谁更仇恨了。纳粹时代就是如此,正如戈培尔的名言:“多么愚蠢的时刻!”
   
   【因为,如果那些踢床单的行话(|术语;隐语)喘息(|抓住)着,】:“踢床单的行话”指女人的“枕头风”,这是很厉害的,几乎可以左右一个国王的判断。
   “枕头风”类似于煽动者的话,因为这些话假装站在被煽动者的立场上,假设有某些阴谋家在谋害他,就像傻B轮子传播的那些阴谋论的谎言一样,美国被“深层政府控制着,再不出手美国就完了”,其实根本没有什么“深层政府”,但一个傻狗日的川普会深信不疑,而且更要命的是,川普自己正需要这些谎言,为了救他自己的狗命,他深知他早已恶贯满盈,终究逃脱不了被审判的命运。
   要救你自己本来有一条阳关大道,即灭俄,灭了俄你就真的是英雄了(灭了俄连罗斯福都没你伟大,否则你就是臭狗屎),你的那些烂事人们也就忘了。但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偏要来,你又听信那些华人(舔狗路德、傻B轮子、余茂春、章家敦等等)“联俄灭共”,结果是美国成了中俄的龟孙子,美国空前大衰败。对俄罗斯你是自愿当孙子,本来你可以轻轻松松当他大爷【但我怀疑你有重大把柄握在普京手上,我猜想,爱泼斯坦案的背后就是俄罗斯(因为那几个关键人物的死只有俄罗斯有这能力,你川普办不到),你川普就是操盘手(你的专业房地产就是皮条生意),你老婆就是拉皮条的老鸨,为了掩盖这些,整个地球毁灭你都在所不惜,只可惜这纯粹是痴心妄想,你越挣扎死得越惨】;对中国你是不得不当乖儿子,因为稀土(现在又加上大豆)要了你的老命。 呵呵,闫博士的每日愚人节又说:中国的大豆战略已破产,不知道其意淫水平又提高到哪一个层次。女人要蠢起来,宇宙无敌,即使学历再高。人们总是把自己的愿望当事实(就像那些几十年如一日的傻B听床奴一样),仿佛声音一大,连宇宙都要随你改变似的。是的,中国的所有战略都要破产,但不是现在。
   听华人的,害不死你!
   恕我愚钝,我实在是看不出美国灭俄对美国有哪怕一丁点害处?要你出钱吗?你卖军火大赚,要你出人吗?根本不需要…。而好处多得说不完:灭俄后欧洲完全解放出来了,接下来文明世界想灭谁就灭谁,灭不了俄你谁也别想灭;而且美国真的就成了唯一的霸主和盟主了…而且根本用不着太操心,在老拜登的基础上稍微加点码就行了。一头猪当了美国总统都能轻易做到的事,可就是你这个空前绝后的蠢货做不到。这也给全世界的文明人提了个醒:选择一个恶贯满盈的罪犯当总统,会付出多么惨重的代价!
   这道理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我相信我老家那些可敬的文盲农民伯伯都一清二楚。为什么人越复杂越愚蠢?这个问题永远是人类的难题之一。
   不过最近川普好像懂点事了,战斧导弹据说已经到了乌克兰,我还是那句话,谨慎地乐观,如果你往好的方向继续发展下去,比如说让盟军的F-35、B2租借给乌克兰给俄罗斯彻底去核(这也是为了普京好,别动不动拿核武器吓人,最后结果却是找死),你就是当众吃普京拉的屎我都没意见。
   真够苦口婆心的,就差揪着你的驴耳朵死命地抽你了。他妈的,我又不是你爹。
   
   【尽管基础英语,要从那些教会委员和形而上学家(|形而上学|医师),一个接一个(|道路)的倡导者(|提倡|律师|称呼语)的嘴里宣讲,】:“教会委员和形而上学家”代表理智,他们讲话用的语言是“基础英语”。虽然如此,都不能减弱人类的非理性,让他们变成有理智的人,后文就是如此提问的。
   
   【街头小混,半元音,舌音(|语言;舌头),唇音,齿音(|花边,蕾丝),喉音和放屁声(|放屁),】:这里都是特殊的个人发音特点,这些个人就是上句说的“教会委员和形而上学家”。
   
   【他们的实践会在哪里?人类本身会在哪里成为毕达哥拉斯学派一英尺半长(|很长的;多音节的)的认识论(|大学,全知|知识|全部的,完整的),】:这个长句子在这里告一段落,前面其所以提到说话者用的语言,就是要在这里得出结论:什么语言都是形式,产生不了期望的理智。“认识论”、形而上学看起来理智得很,但仔细一看,只不过是人类逻辑化了的傲慢与偏见而已(当然,逻辑化比一团乱麻还是要好)。还是那句话:人类的理智剩下的东西已经不多了,唯一看起来像“理智”的东西就是经济,即老犹太的私有制&资本主义。
   人类一代接一代地愚蠢下去,直到地老天荒。有媒体问,哈马斯签了和平协议,巴勒斯坦人还会不会犯贱?我的答案,拿米兰.昆德拉的耸人听闻的词汇来说就是:
   会的。
   否则就不是巴勒斯坦了。
   
   【无论多么史诗般的(|壮丽地|向顶地|顶点,元音上的长标记;单个字母的点;字母的形状)沃拉普克语,咕哝着、雷鸣着(|奥利弗.克伦威尔|紫草属植物),】:从这里开始直到最后这一段还是延续上面的主题,到处传播的语言流改变不了什么。“史诗般的”即“向顶地”,向最高点冲击的韵律,适合于古典英雄时代的叙事风格。
   
   【以迦博,《哈巴谷书》,开启,《哈该书》,仅在一处有记载的词,推迟,在乡间的阶梯(|屏障)上,】:上面说到“史诗般的”,这里立即举出了《圣经》的例子,“以迦博,《哈巴谷书》,《哈该书》”都是《旧约》的篇章。“以迦博”的意思是“荣耀离开以色列了”,指“这是因神的约柜被掳去,又因她公公和丈夫都死了”,即家庭和民族的灾难。这些书“开启”,然后“推迟”,因为人的环境太复杂了,而人是只顾眼前的东西。
   “推迟”的原因之一是“在乡间的阶梯(|屏障)上”,穷乡僻壤人们接受不了真理,真理抵不过一块面包。
   
   【在石板瓦砌成的住宅后面,在盲道里,或者,当所有水果都落空时,在马车上留下的粗麻布下面?】:这里又列举了其他几个“推迟”的原因。共同点都是因为时空的闭塞。
   
   
   
   【读书札记】
   
   2025.10.8.
   读完《外国著名作家的必读短篇小说集套装8本: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茨威格短篇小说集-(奥)茨威格著央金译》,12.1万字。
   书摘:
   
   【
   “我不知道。也许因为如今的世界,疯狂比理性更强大。也许因为我不是英雄,所以,我不敢逃走……总之,我没法解释这事,这是一种说不清的压力,我没有能力砸烂这勒死了两千万人的锁链。我做不到!”
   “我真的不想去,但是他们逼着我去。他们强悍,而我软弱。几千年来的战争锻炼了他们的意志,他们组织严密,阴险狡诈,他们早有准备,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向我们袭来。他们拥有的是强大的意志,而我却只有神经,这是一场根本没有胜算的斗争。一具血肉之躯是没法对付一台机器的。如果他们是人,我们还可以抵抗。可这是一部机器,一部杀人的机器,一部没有灵魂的工具,它没心脏,也不能指望它有理性,我们根本没有能力反抗它。”
   “抵抗!如何抵抗?他们比所有的人都强大,他们是全世界最强大的。”“你说错了!只有在大家都愿意跟随他们的时候,他们才强大。人总是比概念强大的,但前提是他必须保持他的人格,有他自己的意志。他必须知道他是个人,想永远做人。否则,他们现在用来迷惑人的那些话,祖国啦、责任啦、雄伟功绩啦,全都会变成空话,散发着血腥味,散发着温热的活生生的人血的血腥味。你老实告诉我,你的祖国和你的生命一样重要吗?一个换了君主的省份,难道说就和你用来作画的右手一样亲近吗?我们用我们的思想和我们的鲜血在我们心里树立一种无形的正义,你除了相信这种正义之外,还有别的信仰吗?不,我知道,你不信!所以如果你要去,你就是在对自己撒谎……”
   
   
   】
   
   
   
   【精彩时事简评】
   
   【原理通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2#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4 19:12 | 只看该作者
 2025.10.14.
   
   1.5.19.第1书第5章第19自然段翻译与解读
   【【
   芬尼根守灵夜英文著作及资料pdf(E:\01-电子书全部\2.外国文学\芬尼根守灵夜英文著作及资料.pdf) P4754
   
   
   国内网站主贴:http://sglpw.cn/thread-913786-1-1.html
   最新:第1书第5-6章: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 ... Hh3xoM/edit?tab=t.0
   第1书第3-4章: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 ... ?tab=t.jy009mc3f8u2
   第1书第1-2章: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 ... P05cxc/edit?tab=t.0
   
   So hath been, love: tis tis: and will be: till wears and tears and ages.Thief us the night, steal we the air, shawl thiner liefest, mine! Here,Ohere, insult the fair! Traitor, bad hearer, brave! The lightning look, the birding cry, awe from the grave, everflowing on the times.Feueragusaria iordenwater; now godsun shine on menday's daughter; a good clap, a fore marriage, a bad wake, tell hell's well; such is manowife's lot of lose and win again, like he's gruen quhiskers on who's chin again, she plucketed them out but they grown in again. So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bout it? O dear!
   】】
   
   【词汇1】love: tis tis: and will be:
   (1)love was, is, and will be:爱过去、现在和将来是。
   主题:时态。
   (2)testis:睾丸。
   
   【词汇2】wears and tears and ages
   (1)wear and tear: 习语:损耗。
   由于日常使用而随时间推移而变质。
   (2)tare and ages!:基督的.
   轻度脏话。“眼泪和疟疾”(tears and agues)或类似词语的委婉说法
   “tare and ages”直译:毒麦(皮重)和岁月。
   实在看不出为什么是脏话。
   
   【词汇3】Thief us the night
   (1)like a thief in the night:习语:像夜贼一样。
   
   【词汇4】steal we the air
   (1)Still wie die Nacht:德语:静如夜般安宁(Still as the night)。
   出自于卡尔.伯姆(Carl Böhm)的歌曲《静谧如夜,静谧如海,你的爱应如夜般静谧,如海般深邃!》(Still wie die Nacht, tief wie das Meer, soll deine Liebe sein!)(Still as the night, deep as the sea, should thy love be!):
   约翰.麦科马克(John McCormack)节目的一部分。
   (2)steal we the air:我们偷走空气。
   
   【词汇5】 shawl
   (1)shawl:围巾,用披巾包裹。
   用披肩遮盖,给(人)披上披肩。
   
   【词汇6】liefest
   (1)liefest: 古语:最亲爱的(dearest, most beloved)。
   
   【词汇7】Here, Ohere, insult the fair!
   (1)Here:这里。
   (2)hear:听。
   (3)Chaire, ô chaire Eleutheria: 现代希腊语:万岁,啊万岁,自由!(Hail, O hail, Freedom!)。
   希腊国歌最后一句。纳粹语“嗨,希特勒”就是“Hail”这个字。布伦希尔德苏醒时的唱出的第一个单词也是“Hail”。
   (4)Iseult of the Fair Hair: 金发伊索尔德。
   前面说过,这个伊索尔德是马克国王的妻子,特里斯坦的情人。玉手伊索尔德是另一个,是特里斯坦的妻子。
   
   【词汇8】Traitor,bad hearer, brave!
   (1)Tristan:特里斯坦。
   (2)the brave and the fair: 习语:勇士与丽人。
   常见的英雄男女。通常可追溯到德莱顿(Dryden):《亚历山大盛宴》(Alexander's Feast):“唯有勇敢者才配得上美貌”:
   【
   西茜.卡弗里: 他们快要打起来了。为了我!
   坎蒂.凯特: 勇士与丽人[932]呗。
   患淋病的女仆: 我认为那位黑衣骑士的马上枪法是首屈一指的。
   坎蒂.凯特: (脸上涨得通红)不,太太。我支持的是穿红色紧身上衣的那位快活的圣乔治![ 933]
   斯蒂芬:妓女走街串巷到处高呼,
   为老爱尔兰织起裹尸布。[934]
   
   [932]“勇士与丽人”出自英国诗人约翰.德莱顿(1631—1700)的颂诗《亚历山大的宴会——又名音乐的力量》(1697)中的“惟有勇士能配丽人”之句。
   [933]“红……衣”,参看本章注[924]。圣乔治为英国的主保圣人。
   [934]作者在这里把布莱克的《清白的征兆》(见第二章注[73]及有关正文)中的“英格兰”改为“爱尔兰”。
   
   CISSY CAFFREY They're going to fight. For me!
   CUNTY KATE The brave and the fair.
   BIDDY THE CLAP Methinks yon sable knight will joust it with the best.
   CUNTY KATE (Blushing deeply.) Nay, Madam. The gules doublet and merry Saint George for me!
   STEPHEN The harlot's cry from street to street Shall weave old Ireland's windingsheet.
   --《尤利西斯》
   】
   (3)hearer:聆听者,倾听者;法官;门徒(one who hears, listener; a judge; a disciple)。
   
   【词汇9】The lightning look, the birding cry, awe from the grave, everflowing
   (1)The lightning look, the birding cry, awe from the grave, everflowing on the times:闪电般的目光,鸟鸣般的叫声,来自坟墓的敬畏,永远流动的时间。
   这是维科的四循环:雷鸣、预兆、葬礼、回顾(thunder, auspices, burial, ricorso)。
   或宗教、婚姻、葬礼和复兴(religion, marriage, burial, and renewal),参见《<守灵>读者指南》)。
   
   【词汇10】Feueragusaria iordenwater
   (1)fire, air, earth, water:火、气、土、水。
   希腊人的四大元素。
   (2) Feuer: 德语 :火(fire)。
   (3)agus: 爱尔兰语:和(and)。
   (4)aria: 意大利语:空气(air)。
   (5)jorden: 丹麦语:土、大地(the earth)。
   (6)jordan: 方言 :夜壶(chamber pot)。
   (7)or:或者。
   (8)water:水。
   
   【词汇11】godsun shine on menday's daughter
   (1)the sons of God saw the daughters of men:神的儿子们看见人的女子。
   出自于《旧约.创世记(Genesis)》,意思是: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即古典时代的英雄们,希腊神话中这种事很多。
   【
   6:2神的儿子们看见人的女子美貌,就随意挑选,娶来为妻。
   That the sons of God saw the daughters of men that they were fair; and they took them wives of all which they chose.
   6:3耶和华说,人既属乎血气,我的灵就不永远住在他里面。然而他的日子还可到一百二十年。
   And the LORD said, My spirit shall not always strive with man, for that he also is flesh: yet his days shall be an hundred and twenty years.
   6:4那时候有伟人在地上,后来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
   There were giants in the earth in those days; and also after that, when the sons of God came in unto the daughters of men, and they bare children to them, the same became mighty men which were of old, men of renown.
   
   】
   这里还是维科四循环主题:雷霆、婚姻、死亡、复兴(thunder, marriage, death, ricorso)。
   (2)manday:劳动日。
   一个人在一个正常工作日的劳动量。
   
   【词汇12】clap
   (1)clap:拍手,雷霆。
   (2)chap:男人,家伙。
   
   【词汇13】a fore
   (1)before:以前。
   (2)fair:公平的,金色的。
   
   【词汇14】 manowife's lot
   (1)Lot and his wife:罗得和他的妻子。
   《旧约》中的人物,父女乱伦的代表:
   【
   19:36这样,罗得的两个女儿都从她父亲怀了孕。
   Thus were both the daughters of Lot with child by their father.
   19:37大女儿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摩押,就是现今摩押人的始祖。
   And the first born bare a son, and called his name Moab: the same is the father of the Moabites unto this day.
   19:38小女儿也生了儿子,给他起名叫便亚米,就是现今亚扪人的始祖。
   And the younger, she also bare a son, and called his name Benammi: the same is the father of the children of Ammon unto this day.
   --《旧约.创世记(Genesis)》
   】
   (2)man-o'-war: 战舰(armed ship)。
   即武装船只。
   (3)lot:命运,一群。
   命运或天意赋予一个人的东西,尤其是……人的命运。
   
   【词汇15】gruen quhiskers
   (1)whiskers:胡须。
   成年男子脸上的毛发;以前通常指上唇的胡须,现在称为小胡子,有时也指(或包括)下巴的胡须;现在通常仅限于脸颊或脸侧的胡须。
   歌曲《迈克尔.芬尼根》(或翻译为“米迦勒.芬尼根”,Michael Finnegan):有一位名叫迈克尔.芬尼根的老人,
   他的下巴上又长出了胡须,
   风又吹了起来,
   可怜的老迈克尔.芬尼根。
   全歌如下:
   【
   
   Michael Finnegan
   
   There was an old man
   Named Michael Finnegan
   He had whiskers
   On his chin-ne-gan
   The wind blew them off
   And blew them on again
   Poor old Michael Finnegan, Begin Again
   
   There was an old man
   Named Michael Finnegan
   He went fishing
   With a pinnegan
   Sat all day
   Reeled it in again
   Poor old Michael Finnegan, Begin Again
   
   There was an old man
   Named Michael Finnegan
   He looked up and saw those twins again
   He turned ’round
   And there they were again
   Poor old Michael Finnegan, Begin Again
   
   There was an old man
   Named Michael Finnegan
   Ate his dinner
   From a tin again
   Was so good
   He ate some more again
   Poor old Michael Finnegan, Begin Again
   
   There was an old man
   Named Michael Finnegan
   He grew fat
   Wanted to be thin again
   Went on a diet
   And got thin again
   Poor old Michael Finnegan, Begin Again
   
   There was an old man
   Named Michael Finnegan
   He was so clumsy
   Banged his shin again
   He shouted loud
   Oh what a din again!
   Poor old Michael Finnegan, Begin Again
   
   There was an old man
   Named Michael Finnegan
   Heard this song
   And began to sing again
   Hurt my ears
   So don’t begin again
   And that’s the end of
   Michael Finnegan!
   And that’s the end of
   Michael Finnegan!
   
   】
   (2)grün: 德语:绿色的(green)。
   
   【词汇16】 O dear!
   (1)O dear!(Adear):哦,天哪!,哦,亲爱的!
   
   
   
   【整节译文】
   【【
   所以爱也是如此:过去(|睾丸)、现在和将来亦如此:直至损耗殆尽,岁月沧桑(|基督的)。
   So hath been, love: tis tis: and will be: till wears and tears and ages.
   
   我们像夜贼一样,我们偷走空气(|静如夜般安宁),轻薄的披巾包裹住最亲爱的,我的!
   Thief us the night, steal we the air, shawl thiner liefest, mine!
   
   这里,啊这里(|听),金发伊索尔德(|侮辱美人|万岁,啊万岁,自由)!特里斯坦(|叛徒),勇士与丽人(|糟糕的倾听者|聆听者,倾听者;法官;门徒)!
   Here,Ohere, insult the fair! Traitor, bad hearer, brave!
   
   闪电般的目光,鸟鸣般的叫声,来自坟墓的敬畏,永远流动的时间,
   The lightning look, the birding cry, awe from the grave, everflowing on the times.
   
   火和空气,土(|大地|夜壶|或者)、水;现在神的儿子们看见人(|劳动日)的女子,热烈的拍手(|雷霆|男人,家伙)。
   Feueragusaria iordenwater; now godsun shine on menday's daughter; a good clap,
   
   结婚以前(|公平的,金色的),糟糕地醒来,告诉说地狱很舒适;
   a fore marriage, a bad wake, tell hell's well;
   
   这就是失而复得的罗得(|命运,一群)和他的妻子(|战舰),
   such is manowife's lot of lose and win again,
   
   就像他又在下巴上长了绿色的胡须一样。
   like he's gruen quhiskers on who's chin again,
   
   她把它们拔掉了,可它们又长出来了。
   she plucketed them out but they grown in again.
   
   那你要怎么办呢?哦,天哪(|哦,亲爱的!)!
   So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bout it? O dear!
   
   
   
   】】
   
   【整节解释】
   
   据《自由之书-<芬尼根的守灵>形式研究-戴从容》,第1书第5章第19自然段记录的是:
   【
   116.1.爱在过去、现在、将来永远存在。不断复活。你将怎么办?
   】
   “守灵资料网站”剧情简介:维科循环——一次又一次。
   
   上一自然段从那封信的污点说起,说最浅显的表象中都存在着深刻的心理内涵及社会动机。
   本自然段说爱,这是基督教最重要的主题,也是英法原创的西方价值观部分的最关键的部分。
   【所以爱也是如此:过去(|睾丸)、现在和将来亦如此:直至损耗殆尽,岁月沧桑(|基督的)。】:“爱也是如此”的意思是:爱的发展也是符合维科四循环的规律的:即有其生、老、病、死、复活的循环规律的。
   但基督教的爱的概念不是循环往复的,而是绝对的,即前面说的要爱敌人,连敌人都爱,更不用说是朋友了。绝对的意思还表明:爱是无条件的,即使你忘恩负义,我也不会改变,因为我完全不期望得到好的回报,期望得到回报的爱完全是交易了,根本就不是基督教绝对的爱了。尼采的“超人”奉献的原则也是这样,参见《查拉图斯特拉如此说》。这种人太多了,中国人全是如此。比如说易中天,他为弱势群体说了话,结果得到了恶报,这时候开始发牢骚了,我想这时候老易已经是恨得咬牙切齿了,和所有中国人一模一样。 那些启蒙家遇到的问题完全一样:大众一旦不如他的意他就恨得牙痒痒了,恨不得发核弹把他们全灭,这种人比愚昧者更可怕。大众要全是圣人,还要你干吗?中国民不民主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要想民主,先得让这类野心家、政棍、煽动家全失业。
   在西方,完全不计较回报的慈善、捐款的事情太多太多了。中国想搞什么民主,没有这些搞得成吗?
   中国人想要培养绝对的爱这个概念,其实是有办法的,就从你的亲人开始,比如说你爱自己的儿女,完全不计较他现在、将来对你是好还是坏,能做得到吗?连这都做不到的话,什么大道理都别谈了,那只是骗子的招牌。
   当然,中国儒家的“孝”也是说爱的,孝子们做到了爱长辈,但表演的性质多于实际,而且其理论根基在于人的等级和权力,还是为了世俗利益,完全没有基督教那种绝对性。
   
   【我们像夜贼一样,】:这里说“夜贼”,和后文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主题联系在一起了。估计老乔是受了老瓦《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第二幕主题的影响,那里说“黑夜和白昼”,赞美黑夜,而白昼是骗局:
   【
   我欲避开
   白昼的阳光,
   同你一起
   逃入黑夜。
   在那里我的心儿
   向我预示了骗局的结束
   在那里预感到的想象
   必定会消散;
   到那时我为你
   永恒的爱痛饮一杯,
   我要将你我一起
   向死神献祭。
   
   ---《瓦格纳戏剧全集.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
   
   【我们偷走空气(|静如夜般安宁),】:在黑夜里我们都进入了真实的自我,爱会复苏,但黑夜也掩盖了我们的罪行,“夜贼”“偷走空气”算不算原罪?这大概是个幽默的说法,空气是人类共享的东西,谈不上“偷”。
   【轻薄的披巾包裹住最亲爱的,我的!】:“轻薄的披巾”是指黑夜掩盖住了爱人,也可以实指。
   
   【这里,啊这里(|听),金发伊索尔德(|侮辱美人|万岁,啊万岁,自由)!特里斯坦(|叛徒),勇士与丽人(|糟糕的倾听者|聆听者,倾听者;法官;门徒)!】:“金发伊索尔德”是马克国王的妻子,特里斯坦的情人。玉手伊索尔德是另一个,是特里斯坦的妻子。
   “勇士与丽人”的意思是“惟有勇士能配丽人”,这是西方骑士、贵族的核心原理,男人的勇敢只有和美女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在东方是完全没这概念的,东方人的勇敢完全是为了斗狠,权力,因为在东方人的观念里,女人完全是奴隶,附庸,饶舌者,破坏者,和权力完全格格不入的人:“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而所有这些贬义词都从反面表明:女人正是天生的民主派,因为民主的核心原理就是解构权力。
   【闪电般的目光,鸟鸣般的叫声,来自坟墓的敬畏,永远流动的时间,】:这些都是黑夜的元素,但也是维科四循环的主题。
   闪电般的目光--雷鸣(宗教)。
   鸟鸣般的叫声--预兆(婚姻)。
   来自坟墓的敬畏--葬礼。
   永远流动的时间--回顾(复兴,或复活)。
   
   【火和空气,土(|大地|夜壶|或者)、水;】:希腊人的四大元素:火、气、土、水。
   所谓“元素”,就和化学课里说的元素一样,是构成物质世界的基本物质单元,所有的物质都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当然,今天的科学发现这些也不是最终的不可分的元素,还可以再分。希腊人试图解释物质世界的秘密,虽然在今天看来这些有些可笑,但在当时却打开了探索物质世界秘密的大门,剩下的就是更进一步的研究了。
   【现在神的儿子们看见人(|劳动日)的女子,热烈的拍手(|雷霆|男人,家伙)。】:这里说人类社会的构成,是由“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结合,才有后来的人类。就和上面说的四大元素构成物质世界一样。
   对于基督教来说,神的儿子就一个:耶稣基督,对希腊教来说,神的儿子就多了,希腊神话中的那些英雄基本上都是。
   但《旧约.创世记(Genesis)》说“神的儿子们”,意思有很多,这和《新约》矛盾。“后来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
   这大概是那些说人类在逐步退化的人的理论基础。
   
   【结婚以前(|公平的,金色的),糟糕地醒来,告诉说地狱很舒适;】:为什么说“地狱很舒适”,这大概又是前面说的黑夜主题,因为他“醒来”以前是在睡梦中,即黑暗和“地狱”中,他舒适地幻想,漫游,所以“很舒适”,突然醒来当然就“糟糕”了,他不愿意离开梦境。同时“地狱”也意味着死亡,这和《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的终曲《爱之死》是合拍的,老乔对老瓦的作品了如指掌。
   为什么是“结婚以前”“糟糕地醒来”?难道是传说中的“婚姻就是地狱”的暗示?结婚前可以胡作非为,结婚后就不行了。
   
   【这就是失而复得的罗得(|命运,一群)和他的妻子(|战舰),】:罗得是《旧约》中父女乱伦的代表,古代这种事情不少。人类所有的传说中都有乱伦的情节,谁也不比谁更道德。
   为什么是“失而复得的罗得” ,大概是解释上面说的梦境,他在梦境中幻想人类古时代,古时代的乱伦情节经过遗传传到他的潜意识中,在梦境中又完全无意识地复活,醒来后不得不“和他的妻子”结婚。这就是人类的命运。
   这些话题太敏感了。
   
   【就像他又在下巴上长了绿色的胡须一样。】:“绿色的胡须”就像上面说的潜意识,不管怎么抗拒,它都会在梦中、甚至在醒着的时候冒出来。
   【她把它们拔掉了,可它们又长出来了。】:“她”指婚后的妻子,她拔掉他的胡子(“它们”),但就像潜意识一样,压下去又顽强地长出来了。
   【那你要怎么办呢?哦,天哪(|哦,亲爱的!)!】:这是人对潜意识的绝望:压是压不下去的,得正视它。就像现在对孩子的教育,完全禁止他们想某件事,比如说性,这是很危险的,一旦他们突然面临这事,他们会完全失控,只有正确引导才能让他们有正确的行为。
   
   【读书札记】
   
   2025.10.10.
   读完《政治的概念-(德)卡尔.施米特著刘宗坤等译》,18.1万字。
   书摘:
   
   【
   此前不久,著名哲学家舍勒在这一学院作了题为“协调时代中的人”的著名讲演(中译见刘小枫编《舍勒选集》,下卷,上海三联书店,1998),施米特似乎有意识地针对舍勒的主张提出尖锐的反对意见:没有外在或超乎于国家的人,政治就是国家之间的生存冲突。
   
   因此,本文主要涉及两对概念的关系及其相互的位置,这就是国家与政治和战争与敌人,以便搞清这些概念所涵盖的具体内涵。
   
   从字面上接受了亚里士多德的提法的中世纪经院学者,对政治的看法也与我们完全不同,政治不过就是精神—教会与世俗—政治之间的对立:政治意味着两种具体秩序之间的紧张关系。3当西欧的教会统一体在16世纪土崩瓦解,基督教教派战争毁灭了政治统一体,在法国,恰恰是那些法学家被称为政治家(politiques):他们在宗教派别的自相残杀中支持作为更高的统一体、作为中立统一体的国家(Staat)。欧洲国家法和国际法之父博丹(Jean Bodin),就是这个时代典型的政治家。
   
   不将其敌人视为罪犯,对于人类来说相当困难。毋庸置疑,应付国家之间领土战争的欧洲国际法成功地实现了这种罕见的进步。其他民族在其历史中看到的仅仅是殖民战争和内战,他们如何才能实现这种相对化,仍然杳杳无期。
   
   原文以一句话开篇点题:“国家的概念以政治的概念为前提”。谁会理解一种如此抽象的论点?
   
   所有政治活动和政治动机所能归结成的具体政治性划分便是朋友与敌人。
   
   自由主义的典型难题之一(将在第八章进一步讨论)便是出现在知识与经济学方面,它试图站在经济学的立场上把敌人变成竞争对手,又从知识的角度把敌人变成论争对手。
   
   在基督徒与穆斯林历经千年的争斗中,基督徒也从未出于爱而放弃保卫欧洲,向撒拉逊人(Saracens)或土耳其人(Turks)投降。政治上的敌人无须遭到个人的痛恨,只有在私人领域,去爱敌人,即爱仇敌才有意义。
   
   经济领域的秩序以理性程序为基础,所以,在任何情况下,都没有人能够要求经济主导型社会中的任何一个成员为了理性活动牺牲生命。如果以经济利益为基础来判定这种要求的合目的性(Zweckm ässigkeiten),就会与自由主义经济秩序中的个人主义原则相矛盾,所以,若单纯根据经济领域可以想见的规则或理想,根本无法判定这种要求具有合目的性。
   
   正义不属于战争概念,这一点自格劳秀斯(Hugo Grotius)起便得到公认。42主张打一场正义战争的那些观念往往服务于政治目的。
   “正义没有包含在这个定义(即战争的定义)里面。”
   
   霍布斯称《利维坦》(Leviathan)一书的真正目的(1651年英文版结尾,第396页)在于,再次向人们潜移默化地灌输“庇护与臣服的相互关系”;人类的本性和神圣的权利均要求不容置疑地遵循这种关系。
   
   以为现代战争的结束便会导致“世界和平”——从而加快实现彻底的、最后的非政治化美好目标——这完全是自欺欺人,之所以如此,不过是因为在今天,大国之间的战争极容易转化成“世界大战”。
   
   普鲁东稍微温和的说法:谁讲人类,就是在欺骗。
   
   人类将何以获得自由?这个问题只能由各种乐观主义或悲观主义的猜测来回答,而所有这些猜测最终都将导致一种对信仰的人类学表白。
   
   对人的看法是否存在疑问,对任何进一步的政治思考所涉及的前提至关重要,也就是要回答下面的问题:人是否是一种危险的存在,他到底是一种危险的生物,还是一种无害的生物?
   
   一部分推测人性为“善”的理论和假说属于自由主义。
   
   黑格尔也对资产阶级提出了第一个辩证的政治定义。资产阶级即是不愿离开那个没有政治风险的私人领域的个体。他依靠自己拥有的私有财产,借个人主义的理由,以个体反对整体。这样一个人能够在享有自由和富足的果实,尤其是“在彻底安全地享用这些果实当中”,补偿他在政治上的无所作为。因此他希望把勇敢抛在一边,使自己免于承担死于暴力的危险。54
   
   如果一个神学家不再认为人有罪,需要救赎,或者不再区别选民与非选民,那么他将不复是一个神学家。道德家则假定人具有选择善恶的自由。57
   
   世界和人是邪恶的基本神学教义,正如朋友与敌人的划分一样,导致了对人的分类,并使得那种普遍的人的概念所表现的毫无差别的乐观主义无法成立。在一个善的世界上,置身于善良人群之中,只有和平、安全与和谐占据主流。神甫、神学家与政治家、政客一样纯属多余。
   
   对霍布斯这位真正有力而系统的政治思想家而言,“悲观主义”的人观乃具体政治思想体系的根本前提。他同样正确地认为,每一方均称自己拥有真理、至善和正义的做法将导致最恶劣的敌意,最终则导致一切人对一切人的“战争”。这一事实不是哪一种可怕的令人不安的幻想的产物,也不是早期资产阶级社会的自由“竞争”学说的产物(Tonnies),而是具体政治哲学的基本假定。
   
   在此,我们看到了一个完整的非军事化、非政治化的概念体系。我们可以在这里列举其中几个概念,以便表明自由主义思想令人难以置信的系统性。“私人权利”(Privatrecht)的概念起了杠杆的作用,私有财产的观念则形成了世界的核心,它的两极——伦理与经济——只是从这个核心散发出来的两束对比强烈的光线而已。
   
   过去,好战民族往往征服经商民族,今天则另当别论。
   
   国家概念应当由政治手段来决定,而社会概念(在本质上是非政治的)则应当由“经济手段”来决定。但是,他界定政治手段和经济手段的条件却无非是那种反政治和反国家情绪的典型表现。
   
   进攻者和进攻被实际地描述为:谁宣布战争,谁逾越边界,谁不恪守规定的程序和规定的期限,等等,谁就是进攻者,就是和平的破坏者。
   
   事实上,19世纪的浪漫派(如果我们在运用这个稍带说教意味的词时,把它与让人混淆不清的浪漫派现象区别开来的话)只是标志着一个处于18世纪的道德主义和19世纪的经济主义之间的审美阶段,只是一个促成所有文化精神领域审美化(Ästhetisierung)的过渡时期。它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成功。
   
   它是一种对积极形而上学的信念,即相信人类的无限力量以及对自然甚至对人性的控制,相信“自然之边界的消退”是没有限度的,相信人类社会能够不断改变,永远繁荣下去。我们可以称之为空想或魔鬼般的信念,却不能简单地说它没有生命,没有精神,或者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机械论。
   
   不过,黑格尔哲学也保存了革命星火,并通过其历史哲学为继续前进的革命提供了危险的思想武器——比雅各宾党人手中的卢梭哲学更危险。这件历史哲学武器落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手中。
   
   在像列宁这样具有绝对敌对观念的共产党人看来,这种〔古典意义上的〕战争简直就像一场单纯的游戏。按情况需要,为了迷惑敌人,列宁也参与这样的游戏,但实际上根本蔑视它,认为这样的游戏非常可笑。152
   
   《游击队理论》中给出的四项标准,这样我们就有指望搞清游击队现象。我先列举这四项标准:第一是非正规性,第二是作战的高度灵活性,第三是强烈的政治使命感,第四是您所说的游击队的乡土品格。
   
   政治的标准就是划分敌友。
   
   施米特——这一姓名缩写已经家喻户晓——并没有宣誓效忠于某一独裁机制;从他的敌友对抗中并不能逆推出,存在着一种“颓废的(entartet)艺术”,或是一种〔“犹太布尔什维克式的”〕“颓废的”经济。214他纯粹是在政治上作出区分,并且在我看来,他并没有辩证地把握住这一区分——或许他也不想把握。
   
   参加讨论的人对施米特支持纳粹的态度相当清楚。施米特进行援助的形式,尤其是他1934—1936年间写的文章,都不应加以原谅。施米特本人也如此描述这些在战后出版的作品:‘无疑是相当恐怖的。无法用任何语言来描述’,摘自纽伦堡记录……”
   
   他们更相信,凭借与“敌友思想”保持距离就可以证实自己是民主主义者。基本法(Grundgesetz)正是这种思维方式,这部宪法只是了解危机,却不了解战争。它只是针对那些与自由民主基本秩序为敌的人而提供了一套机制,却不是应付危机时刻的武器。
   
   “本雅明虽然也是历史唯物主义者,却例外地单单只深入研究”所谓反动“作家如普鲁斯特、于连.格林(Julien Green)、朱汉多(Juhandeau)、纪德、波德莱尔、乔治等等”。在他早就信仰马克思主义之后,至少对一位反动理论家的研究对他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在《悲剧起源》中曾多次(虽然是顺带地)引用法西斯主义国家法学家施米特的《政治的神学》——依照本雅明后来自己的看法,这肯定不是唯物主义的,虽然已然是辩证的。
   
   这一作品使得作者几乎像马基雅维利一样被打上极富争议的印记。这一争议贯穿于从他依附纳粹,继而被党卫队唾弃,以及“二战”之后遭受隔绝直至他九十高龄的这整段时间。230
   
   本雅明就得到了施米特的祝福。施米特写了一封信给本雅明。这位伟大的保守的天主教法学家,那时还是一位立宪派,他因为后来依附希特勒以及与本雅明的通信(也与海德格尔)而闻名。
   
   施米特,《游击队理论》,第92页([中译本编者按]见本书第224页):“正是由于缺乏对这个情况的具体思考,成就了职业革命家们的破坏事业。”
   
   
   】
   
   
   
   
   2025.10.13.
   读完《荷尔德林传:来吧,朋友,到广阔天地中去-(德)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著何俊译》,22.8万字。
   书摘:
   
   【
   天父以太!就这样众口呼唤相传
   千万次,无人可以独自承受生命;
   
   谢林后来还会回想往昔岁月,忆及他如何被年长的同学霸凌,而比他大5岁的荷尔德林承担起保护他的任务。
   
   他热爱自然,而这种享受自然的孤寂之感难道不是与人类相抵触的吗?他突然发觉,在这样纵情享受自然的时候,他更倾向于蔑视人类。这样与人类为敌的性格不是一种傲慢吗?如果他出于愧疚而尽力友好地对待普通人,这可能也不合适,因为这其中隐藏着取悦世人、而非上帝的努力。
   
   朋友,为何我要……让人将自己最无辜的行为描述成罪过。
   
   最小的麻烦都将我的心从自己体内驱逐了出来
   
   但如何维系自己的心灵呢?通常意义上,虔敬主义的回答是这样的:与上帝开展对话,进行祷告,追随基督——这与“尘世”和所谓的“世人”形成对立。
   
   自我分析:对此你也不必讶异,不管何时,我这里的一切看起来都是如此支离破碎、互相抵牾。我想告诉你的是,在我的孩提时代,心间就生发了这样的性格的萌芽,迄今仍然是我最可亲的部分,一个蜡质的柔弱之所。正因如此,我才会在某些情绪中为任何事情哭泣。但是在我的整个修道院求学期间,也正是我心灵的这一部分遭到了穷凶极恶的践踏……因此,除了柔弱的那部分,我心中也平添了可悲的粗野的苗头,以至于我经常暴跳如雷……即便那时我几乎未曾遭受屈辱。哦,你的内心并非如我的一样。我的心是这般恶毒——昔日我也拥有一颗善良之心,但他们从我这里夺走了它。我不得不经常惊奇的是,你怎么有此念头,会把我称作你的朋友。这里无人与我相亲相爱。现在我开始与孩子们交朋结友……
   
   另外又写道:在我跻身与你相配的地位之前,我都不会向你求婚,这是而且一直都是我不可动摇的打算。(MAII,446)此处指的不是市民阶层的位置,比方说母亲希望的牧师职位。他皈依的永无餍足的雄心壮志仅仅体现在诗的创作上面。他全部的自我意识也植根于此。只有借助诗,才能获得与她匹配的地位。假如这一雄心壮志无法满足,他也就不能跟她非常开朗、欢欣和健康地相处下去。他,连同他对世界的哀告,只会成为她的负担。他言辞激烈地警告她当心他的坏脾气,建议她寻找一个与她更般配的如意郎君。
   
   只要尚未企及品达的飞翔和克洛普施托克的伟大,生命对荷尔德林来说就是一种痛苦,他就只能沮丧地愧对友人。只有写出成功的诗作,他才算是真正地降生于世。
   
   克洛普施托克认为,诗人在咏歌中的“主要职责”之一在于,“从一个伟大的思想匆匆转到另一个”。诗人从一座山峰飞向另一座,而对深谷置之不理,无论那里如何风景宜人、花团锦簇。
   
   康德划时代的抨击针对的是对上帝和世界毫无经验的推测。康德主要着眼于质疑思想的所谓“先验性”,即那些一贯为上帝、人类、世界秩序和灵魂不灭性等形而上学奠定基础的原则。尽管康德也找到了基本的确立点——空间、时间和因果性,但是据他所言,以上元素只是操控我们经验性的体验,而再也无法创立形而上学。正是这样的一记重击,让形而上学的大厦轰然坍塌。
   
   当然,康德否认的不是外部世界的独立存在,但其“本身”是什么,我们无法认识。他称之为“物自体”。
   
   不过,在基督教形而上学领域,一般而言,大行其道的是以下原则,即只有爱可以抗衡对世界的恐惧。对世界的信心建立在造物主之爱的基础上。正如上帝之爱从无之中创造了世界一样,被爱以及由此受到肯定的经验可以避免让人陷入空无。比之这样的信念,思考最后就居于次要位置。然而,斯宾诺莎完全依赖思考。
   
   但是,赫尔德、歌德和谢林的泛神论思想强调的是生成。在他们看来,存在就是不断地生成,而斯宾诺莎则把生成看作静止的存在,是一向聚集在实体之内的事物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
   
   与理智相比,心灵有着不同的根基。因为心灵的作用,荷尔德林尚还信奉耶稣基督,他承认,他信奉这个历史上曾出现的、起过作用的人的神性。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本有,它不属于以形而上学方式构建起来的,或者可以理性预计的存在的逻辑,因此对荷尔德林来说,它超出了康德认识论或者斯宾诺莎理性泛神论的范围。
   在荷尔德林心中,耶稣基督的神性是通过什么来证明的呢?是通过基督已经创造出来的奇迹。
   
   原因不在于他创造了令人将信将疑的奇迹,而是因为他自身就是奇迹,亦即一个充满神性的人,他可能会用爱来感染和改变其他人。这一感染难道不是基督本人就是奇迹这一事实的证据吗?
   
   在黑格尔的早期札记中,可以找到这三位友人视为爱之宗教的印记。这种从基督所在的远处像磁体一样发挥引力作用的“爱”是什么意思呢,黑格尔这样设问并做出如下回答:它唤醒了我们的、再也不能被世俗权力束缚的自由,为我们开启了通向生命的当下丰裕的大门:“爱对生命之丰裕的获取,发生在所有思想以及灵魂各个方面的交换之中,其方式是寻找永无止境的区别、探寻无穷无尽的结合,求助于自然的整体多样性,以便从每一个生命体中啜饮爱的琼浆。”(HegelI,248)早在神学院求学时期,黑格尔就梦想写一本有关耶稣和爱之宗教的大部头著作。
   
   在申请年级即“定位”的时候,黑格尔排在荷尔德林前面,这让荷尔德林颇为懊恼。
   
   黑格尔、荷尔德林和谢林在内卡河河谷栽种了一棵五月树(1),尽管相关报道层出不穷,但也许这只是一个精巧地臆造出来的故事。业已证实的是,神学院学生与在毗邻的罗腾堡宿营的贵族移民打架,并把革命军队里的一名战败的士兵藏匿起来。
   
   那里盟友为他编织花环
   可是在他弟兄的鬈发间
   他的灵魂仍垂头窸窣作响
   低声悄语:别忘记我。
   (MAI,94)
   
   啊!众人会喜欢,集市上的热销货,
   而奴才只会敬畏暴力之人,
   信奉神性者
   只会是那些本身怀有神性的人。
   (MAI,191)
   
   图宾根时期的颂歌是如此高高在上,以至于它们既没有达到思想上的清晰度,也没有形成意义上的生动性,而只是呈现了没有生活关联的诗性自我。举例来说,这一点从主题为莱布尼茨前定和谐观的《和谐女神颂》就可窥见。该诗召唤古希腊罗马神话中掌管宇宙秩序的女神乌拉尼亚,而召唤也被视作思想原则的形象化。她受到赞美,因为她去除了逼近的混沌,并把它转化成创造的能量。
   
   端坐在古老混沌的波涛之上,
   你庄重地微笑示意,
   而那些狂野的生灵
   互亲互爱地飞向你的暗示。
   (MAI,112)
   
   诺瓦利斯坚信不疑的是,“商业活动”也能以诗意的方式进行。在施莱格尔看来,快乐的交往就是得以实现的“普遍诗”。人们要用诗歌来感染生活。如何实现呢?最好就是借助浪漫派的陌生化技巧,对此蒂克(3)如是描述:“我们要尝试的只有一点,就是把习以为常的事变得陌生化,于是我们就会惊异地发现,在辽阔而困顿的远方寻找的某一教益或愉悦离我们多么近。奇妙的乌托邦经常近在咫尺,但我们用望远镜观看时掠过了它。”(TieckI,75)
   
   荷尔德林属于雅各宾派——无论如何他是赞同处决国王的,尽管他对母亲当然还是摆出一副温和派的面孔。然而,当夏洛蒂.科黛(1)在浴缸里刺死了煽动1792年臭名昭著的九月大屠杀(2)的激进雅各宾派马拉之时,荷尔德林又对此举叫好。尽管荷尔德林对雅各宾派好感有加,但在他看来,马拉的行动还是走得过远了。那个无耻的暴君遭到了人民的尼弥西斯(3)的袭击,他在给弟弟的信中这样写道。(MAII,501)
   
   接下来,荷尔德林写了一句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评论:我已经失去得够多了,在图宾根的最后两年里,我生活在这样一种毫无兴趣的兴趣之中。因为悄然潜入我性格中的轻佻,我已经失去甚多,唯有通过无法言表的痛苦体验,我才能再次从这份轻浮之中抽身而出。(1798年2月12日;MA II,682)
   
   正是在这一意义下,就像当年的荷尔德林一样,现代哲学人类学家赫尔穆特.普莱斯纳(1)也把人类称为“离心的生命体”,在无法进行充分的本能控制的情况下,该生物不得不一再重新抵达其中心,以及由此而来的自我中心化。人类天生就依赖于自行创造一种类似保护外壳的文化,以便生存下来。人类的天性把自己逼上了文明的离心之路。
   
   因为自由和意识而产生的自然的异化,如何能够恰好借助以上两个因素的力量,在合一新的、更高的阶段上得以克服。这是席勒论文《论秀美与尊严》里的一个主题,而荷尔德林创作《许珀里翁》时正好读到那篇文章。对于席勒来说,秀美是美中无法跟有意识的意图协调一致的那一面。人意识到秀美之时,就是它终结的那一刻,之后它便丧失了其自然性。跟荷尔德林一样,席勒也把此类自然性与“单纯”相提并论;席勒跟荷尔德林相同的另外一处在于,他也梦想借助自由和意识来获取更高的“单纯”。
   
   比如康德就把天堂的、自然的合一这个倒退的梦想轻蔑地搁置一旁,并解释说受到意识制约的“不和”才推动了人类的前进;又比如黑格尔认为精神的伟业始于原罪,并用这句囊括了其全部哲学纲领的精简之语概括如下:“认识会治愈伤口,而伤口就是认识自身”;再比如说克莱斯特(1)在文章《论傀儡戏》里写道,秀美与优雅遭到破坏的观念会由思考的意识继续编织。在荷尔德林的《许珀里翁残篇》问世短短几年以后,克莱斯特也提及了自然中心的丧失,也就是离心。“灵魂一旦没有落在移动的重心之上,而是落到了其他什么一点上面,”克莱斯特写道,遭受毁坏的就不光是“自然的秀美”,甚至自我异化的整场戏剧就会拉开帷幕,而这一点是“无法避免的,自从我们从知识树上偷吃禁果而获得知识以后,情况就是如此。但天堂的大门已被封锁,智天使(2)跟随在我们身后:我们要绕着整个世界环游,看看天堂会不会在某个地方再次打开了后门……于是……当认识同时也进入无限的时候,秀美又会再次出现……因此……我们就必须再次摘取知识树上的果实来吃,以便重新回归天真无邪的状态?——理当如此。”
   
   那种绝望肯定会攫取我,即我热爱的美好东西是如此之美,以至于它不需要我。(MAI,496)
   墨利忒不需要许珀里翁,她代表一种自给自足、将他排除在外的存在——这是第一重伤害。第二重伤害出自以下事实:他是空无,而她就是万有。只有跟她两相接触,才能让他免于跌入自身就是空空如也的空无之中。
   
   荷尔德林一开始将此归因于前任家庭教师抽打身体的教学法,直到他被少校提醒注意男孩身上的恶习。荷尔德林小心翼翼地暗示那是频繁的自慰行为,而当时大家担心的是,此举可以引发最严重的后果,从发疯癫狂到脊髓的致命消亡都有可能。荷尔德林的恐慌比当时大家的忧虑更甚,甚至打那以后就从早到晚地密切观察着男孩,就像个病患看护一样。
   
   可能无法排除的是,今天的心理医生会认为荷尔德林有一种“自慰恐惧症”,并做出如下猜测:“通过对他人(即学生,原作者注)自慰的抗击,他也与自己的这一行为进行抗争。”(Peters,149)为这一点提供依据的只有威廉.魏布林格(1),他在1823年6月9日的日记里记录如下:“自慰也帮助他进入沉思。”(St.A.7.3,11)
   
   当席勒回到房间的时候,他们热烈地讨论起了戏剧,陌生男子抛下了几句话,其重要性足以对我起到惩罚作用。后来,荷尔德林在教授俱乐部里了解到,他那次遇到的不是别人,正是歌德:上天从旁襄助,帮我弥补自己的不幸以及做过的蠢事。
   
   费希特的原则:费希特将康德引发的“思维方式革命”推向了极端。在首次面向耶拿听众讲授的“知识学”讲座中,费希特从康德的“‘我思考’肯定能够伴随我所有的想法”这一原理推导出了一个“万能的我”的概念,而这个“我”仅仅把世界作为惰性的反抗或者自我“本原行动”的可能材料来经验。迄今为止,还没有人把活生生的“我”置于思维的中心。
   
   显然,费希特想超越单纯的认识论,也就是跨过康德的知性框架,进入存在的秘密这一领域当中。康德学说自我依存的“物自体”让费希特无法消停下来,他提出有关自我的哲学理论,借此想要抓住“物自体”。费希特想突破纯粹的“先验领域”的界限而进入“超验”领域,而后者对他而言就是所谓的“自我”。
   
   假如费希特的绝对自我确乎是绝对的,那么它里面就不可能存在意识。只有无意识的东西才是没有界限的。荷尔德林敏锐地做出如下推断:作为绝对自我,我没有意识,只要我没有意识,(对我来说)我就是空无,即是说绝对自我(对我来说)就是空无。(MAII,569)如果实体,也就是主客体的统一体,以及由此产生的绝对者不能被进行思考的意识领会,下一步该怎么办呢?荷尔德林深信不疑的是,人类自有一条通道。但事实不像费希特给荷尔德林奇妙地展示过的那样,那条通道不是思维,即便它的形式呈现出一种有力而深入的强度。还有另外一条通道在荷尔德林面前敞开:那就是对自然的本能感受,接下来它不仅在诗歌语言中被记录下来,而且发展成为一整套丰富的体系
   
   在荷尔德林处同样如此,“智性直观”意味着对现实感情强烈的、本能的、有着重要诗学意义的领会,跟其他的对象认识不同的是,这一领会跟所认识的一致。对荷尔德林来说,只有“智性直观”才能提供与存在的紧密结合:在主客体全然……结合之处……,只有那里而非其他任何地方可以称得上完全有一个存在,就像智性直观的情况那样。(MAII,49)
   
   费希特解释道,因此“非我的所有现实只是从自我中传输过来的现实。”
   
   在费希特的鼓动下,成为自我这一新的欲望获得了强大的驱动力。费希特促进了“新野人”的青年崇拜,这一点又给予歌德灵感,让他在《浮士德》第二部中写下了这些讽喻诗句:
   “一个人若是年逾三十,
   活着跟死了别无二致。
   最好是你们及时自行了断。”
   (Goethe18.1,175)
   
   费希特还有另外一个理念对荷尔德林产生了影响,具体如下:费希特以为,在“纯粹自我”与经验的、打上了外部标记的自我之间存在一个内在的两极性。人毕生的工作在于协调这两个自我,而这一点只有在无限接近中才能实现。
   
   我总是受到与您见面的诱惑,而见到您也只是为了感受一下自己对您来说不过是空无而已……因为我想在您的心目中占据较高地位,就不得不对自己说,我对您而言可能什么都不是。
   荷尔德林曾试着靠近席勒,而后又无法忍受这一近距离接触,因此他就逃离了耶拿
   
   我经常只是有此感觉,认为自己原本也不是什么非凡之人。我在包围着自己的冬季里忍受严寒,出神凝望。我的天穹有多么坚硬如铁,我本人就有多么冷漠无情。(MA II,596)
   对自己的不满……驱使我进入了抽象世界。(MA II,595)
   只要跟自己无法合一,就总是会陷入各种抽象世界之中。(MA II,614)
   
   折磨荷尔德林的是两个互相联系的问题,在上一章中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其一,“我”如何与自己隶属其中而又感觉以一种特殊方式两相隔离的广泛存在建立联系;其二,费希特大力倡导的深入自我,亦即深入主观一极,足以重构已变得困难的存在关系吗?让我们再次回忆一下那时的哲学发展态势,也就是以上两个问题,还有化解敌对关系的建议的生成背景。
   
   他们想揭开“物自体”的面目,驱使它进入世界的中心。这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要么是从主观的、即精神的一面出发,或者是从客观的、即物质的一面出发。第一条道路通向观念论,第二条引向唯物主义和自然主义。
   
   内部的“物自体”是自由的奥秘。每个人都靠它而活,却几乎没人领会它。它也无法被人领悟,只能被人暗示。
   
   谢林不仅把作为统一时刻的自由确定为哲学研究的主题,而且让它变成了相关出发点,这是他的前辈们都没有做到的。也就是说,他不是让哲学从什么原则、协定或者书本知识发端,而是以一种自由的冲动肇始。开启哲学研究的哲学行动,是创造性的自发行动。“拙作的全部目的,”谢林写道,就是“证明真实的哲学唯有始于自由的行动。”(Schelling I,132)但一个自由的行动无须证明,人们要做的只是执行。
   
   谢林在荷尔德林的启发下萌生了美具有和解力量的观念,这一点尽管无法证实,但引人注意的是,谢林是在跟荷尔德林重逢之后才开始生发类似观念的。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看待上帝,他存在吗,如果是的话,在哪里找到他?这三位不愿成为牧师的神学院学生在《体系纲领》中给出了有关上帝这一问题的答案——人“不能在自身以外寻找上帝或者不朽”。这个回答指向了“上帝在我们心中”这一表达形式,它也是三位友人身居其中而感觉团结一心的“看不见的教会”的口令。
   
   最后,有一段详细的文字谈到了艺术、诗歌与美。这方面提出的相关思想可以归到荷尔德林名下:“最后是将万有融合为一的理念,美的理念……我现在深信的是,理性最高的行为……是美学行为,真和善只有在美当中才结为姐妹。” “哲人肯定会跟诗人一样拥有同等的审美力。没有审美意识的人是我们的经院哲学家。精神的哲学是审美的哲学。”
   
   那时我的心还向着旭日,
   就好像太阳听得见心的跃动,
   我的心把星辰唤作兄弟,
   把春天称为神的韵律;
   沐浴着拂动小树林的微风,
   你的灵魂,你欢乐的灵魂,
   在宁静的心波里移行,
   那时金色的日子将我环抱。
   (MAI,157;诗行9—16)
   
   它现已死去,那青春的世界,
   而这个胸膛,曾让天国容身,
   
   可怜的心,你永远不会探问故乡,
   如果一个家园之梦不足以慰你所怀。
   
   在她面前联想到终有一殁者,这也的确经常是不可能的,正因如此,关于她所述的可谓寥寥……(MA II,624)
   
   美感永远都朝向这颗玛利亚的头颅。我的才智向她求教
   
   后来的事实显示,法国军队并非以解放者的身份到来,这时他写信给弟弟说:等你再见到我时,就会发现我变得没那么革命了……我不会多谈对政治的悲叹。这段时间以来,我对我们这里发生的一切变得心如止水。(1796年10月13日;MA II,629)
   
   席勒写道,德意志未能跻身政治大国之列,这并不是多大的不幸,因为该国的“尊严”体现在文化上面。
   在德意志,一切都可能费时更久,但自由、共和与人权这些结果也可能因此变得更加持久,席勒与荷尔德林都相信这一点。不过两人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德意志这个民族的迟到带来的不是自由和文化上的累累硕果,而是特有的歇斯底里和反感怨念;慢慢发展起来的文化和教育可能没有那么强劲有力,不足以阻碍野蛮;而文化可能还会成为服务野蛮的工具。
   
   你们无一受过人类的教化,
   你们快乐而自由地上窜,
   
   你们各自是一个世界,似天穹里的星斗,
   你们皆神,在自由的同盟里共生。
   倘若我能安于奴役,就永远不会艳羡
   这片树林,就会乐于融入群居的生活。
   
   正如上文所述,发表在《塔利亚》上的《许珀里翁残篇》中存在三个体验领域,荷尔德林在其中寻找迷醉的存在关联并且暂获成功,它们分别是:与自然之间的泛神论意义上的融合,沉入古希腊世界,以及爱。
   
   他提出了国家作为道德学校的警告,随之写下了一句在荷尔德林的某封书信中也以相似大意出现的话:人类想把国家变成其天堂,但终究还是让国家变成了地狱。(MA I,636)据许珀里翁所言,要将希望寄托于人类的内在发展以及蜕变,而人类会发现自己的内在自由并学习如何爱。许珀里翁信服的是,这场比单纯的政治事件更为深入的基础自由运动已在全力进行之中。他称之为各民族的春天(MA I,637)。
   
   阿拉班达带着嘲弄的微笑,把许珀里翁称为空想者,对此许珀里翁回应道:走吧!……你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人!(Ebd.)矛盾在阿拉班达的同伴们参与进来的那一刻加剧,他们形象阴森,粗鲁无礼,喜用暴力。最外在的手段——果敢决绝、暴力与摧毁,对他们而言就是目标。在这一目标面前畏惧不前者,被他们称为胆怯、懦弱和空想。而这些杂草必须毫不留情地拔除。
   
   她对他说,你为更高的事物而生(Ebd.)。因此她把他带到了雅典,让他明白世间还存在跟她的美迥然不同的另一种美。美也是社会、政治和文学秩序的完满。
   
   在荷尔德林最重要的材料来源,即钱德勒(1)和舒瓦瑟尔–古菲耶(2)的报告中,他读到了受命于奥斯曼人的“阿尔巴尼亚乌合之众”在希腊人中间制造的屠戮事件,但也了解到希腊自由斗士极不光彩的行为。
   在荷尔德林的笔下,许珀里翁参与了以上可鄙行动,其后他幡然醒悟,给狄奥提玛写信说:已经结束了,狄奥提玛!我们的队伍抢掠屠戮,毫无区别……实际上,这是一桩非同寻常的事件,借助一个强盗团伙来建造我的乐土。(MA I,720)
   
   在最后一封信中,狄奥提玛再次提醒许珀里翁注意自己的本来任务。这是她给他的遗嘱:于你,你的月桂树尚未成熟,而你的桃金娘已经凋落,因为你应该是神圣自然的祭司,诗性的时光已经为你萌发。(MA I,750)
   
   我的贝拉敏,你问我,讲这个故事时感觉如何?我的至交啊!我内心平静,因为唯诸神者,夫复何求。不是万物都会蒙受苦难吗?它们越是卓越,所承受的痛苦越深!神圣的自然不会受苦吗?哦,我的神!你也可能悲伤,如同你受福一样,这一点我长时间都无法理解。但不会受苦的欢乐是安眠,而没有死也就无所谓生。你要像个孩子似的永远安睡、流于空无?(MA I,751)(1)
   
   绝对自我(于我)即是空无(1795年1月26日;MA II,569)
   
   荷尔德林的神性概念越来越清晰地脱离家里给他灌输的基督教正统观念。对他来说,神性是一个被提升为痛苦或者欢乐的生命的时刻。后来,尼采把这些高度集中的瞬间(此处指涉的也只能是瞬间)称为“迷醉之巅”(Nietzsche7,200)。它们具有高度的尘世性和当下性,对充满噩兆的彼岸的慰藉与它们无关。
   
   随后席勒对歌德并非“完全不佳的评价”表示感谢,提及了荷尔德林的名字,接着表达了如下引人注意的自白:“坦率来讲,我在这两首诗里发现了很多与我自身一贯的形象相符的地方,而且该作者已经不是第一次让我想到自己。他有着强烈的主观意识,并把这一点与一定程度上的哲学精神与深刻思想结合起来。他的生活状态陷入危机之中……他现在是在法兰克福的一个商人府上担任家庭教师,在品位和诗歌方面拘囿于自身范围,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将会越来越深地陷入自己的小圈子。”(1797年6月30日;Ebd.,366)
   
   歌德对荷尔德林诗歌的崇高风格及其巨大的吞吐之力无甚感觉。正因如此,他才建议荷尔德林还是选择“简单的田园生活素材”为好。尽管如此,歌德还是对这位“青年才俊”颇为倾心
   
   市民想要邀约他们先前驱逐出城的阿格瑞根特.恩培多克勒回来。他们希望的是,他当他们的国王。
   恩培多克勒回答:
   君临天下的时代早已不再……你们还想再要一个国王,真该感到羞愧……
   ……假如你们不自救的话,也没人可以帮助你们。
   (MA I,818,诗行1325、1336—1340)
   
   第欧根尼.拉尔修(1)有关恩培多克勒的著述显示,这位哲学家的名声颇为可疑。一方面,恩培多克勒拒绝了众人加在他身上的国王荣耀,另一方面他又把自己抬高到神的位置。据拉尔修所撰,恩培多克勒背上了“悲哀的自吹自擂者”的骂名。拉尔修还说,恩培多克勒的最终结局,即他自己跃入埃特纳火山的熊熊火焰,也系谣传,而传谣者可能就是恩培多克勒本人,因为有消息说他是在伯罗奔尼撒岛上寿终正寝的。还有材料记载恩培多克勒是在一场车赛中亡故的。
   
   不存在促使恩培多克勒选择自尽的实际矛盾冲突,事实上他的决定从一开始就是板上钉钉的。他想离开人世,更确切地说,想与无尽的自然融为一体。他思忖此事,并为之寻找契机。第五幕的描述中出现了如下再清楚不过的表达:此时此刻,促使他做出决定的那些偶然动因对他来说都消失殆尽,他把这一决定看作发自内心最深处的品性的必要之举。
   他只有在与所有生灵和谐相处的情况下才体会到自身的充实,而这只是因为他无法像神那样与无处不在的心灵紧密相依;他也不能自由而舒展地行动,就像神寓居于心中、施爱于人那样,而原因仅仅在于,一旦他的心灵和思想包含了现有的一切,它们就会与演替的法则紧密相连。(MA I,763)
   最终结果是,直面无限性的背景,就连有限性也难辞其咎。
   
   恩培多克勒的问题不在于他自封为神——这只是其对手对他的谴责,更大的问题在于,他把注入自己心中的神性力量据为己有,并把它们工具化,用于个人的自私意图(他们/这些天神,就像蠢笨的奴才一样为你效劳)。他试着驾驭神性,或曰神的品格——这两者对他来说是一回事。
   
   恩培多克勒身上的牺牲精神只有通过对这出悲剧的历史哲学思考才能推断出来:他太早降生于世,大众还无法追随他。恩培多克勒是一位先驱,成为历史发展进程的牺牲品,因为历史哲学的原则是——太早出生的人,就会受到惩罚。在剧本中,这一观念却是以一种神圣而激越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神性的显示
   常常通过人类进行。
   
   而他自己的想法又是什么呢?那是在恩培多克勒身上描述的、在神性时刻和单调日常之间的变换,也就是丰裕与空洞之间的变换,对此荷尔德林颇为熟悉,也受此折磨。
   
   及至第二版才浮现出另外一个问题:人类可以消受多少神性,以及多少超验?而牧师不仅以教会掌权人的形象出现,而且还以智者的身份解释道:在他们面前/神性不能在场。(MAI,841;诗行13—14)
   
   命运之线也把诸神绑缚起来
   (MA I,310)。
   
   《美侬》是柏拉图提出其回忆学说的那篇对话的标题。在对话中,让生命显现于当下的回忆被解读为灵魂不朽的暗示。由此,对狄奥提玛的回忆也应该通向跨越时间的范畴。这是对永恒不朽的诗性召唤。
   
   可那屋子于我已经颓敝,那些敌人从我身上
   剜去了双目,而我也随他们一起迷失自己。
   (MA I,292;诗行43—51,53—54(1)
   
   如果没有敞开的视野,人就无法忍受其他的人。所谓的被启蒙时期不是光明时期,甚至都不是实现完满的时期。人类还必须被异己者占用。对荷尔德林来说,这个“异己者”就是神性,或者天神,或者诸神,抑或经常就是直截了当的灵或自然。历史见证了神性无数的表现形式,耶稣基督和基督教的标志即是其中之一。而对荷尔德林来说,最美好的形式是希腊的。
   按照荷尔德林的说法,目下我们体验的是诸神之夜的时段。我们只能希望,白昼会再次来临。荷尔德林就是这样一位诗人,他保持对诸神白昼的记忆,同时又对破晓的征兆翘首以盼。
   
   天父以太!就这样众口呼唤相传
   千万次,无人可以独自承受生命;
   
   永远喜乐,……
   因为他驻足停留,亲自把隐遁的诸神的印迹
   向下传递给黑暗之下的诸神阙如者。
   (KA I,291;诗行145—148)
   
   莫如安然沉睡,何苦孤身独涉,
   何苦如是等候,至于做何举动与言说,
   我不知道,置身这贫瘠的时代,诗人的意义何在?
   (Ebd.;诗行119—122)
   
   笃思的白昼于你比她更加可亲。
   但有时候清亮的眸子也喜欢阴影
   
   他们起初在不知不觉间走来,奋力迎向他们的
   是那些孩子,福祉来得太过明亮,太过炫目,
   世人对他们生畏,一个半神几乎也无法道出
   那携礼施惠而靠近者,姓甚名谁。
   
   此即世人;当财富就位,一位神亲自
   携礼施惠关照他,而他不能辨识与目睹。
   他必得承受,在此前;而今他称其为至爱者,
   现在,现在必定要为之生出言辞,如花一般。
   
   可是朋友!我们来得太迟。诸神活着,
   却是在头顶上空的另一个世界。
   他们在斯地无限施威,似乎很少挂怀
   我们存活与否,不管众天神对我们如何关爱有加。
   因为脆弱的容器也许并非总能承纳他们,
   只是偶尔地,人能领受神的丰裕。
   
   我不知道,置身这贫瘠的时代,诗人的意义何在?
   但诗人好比,你说,酒神的神圣祭司,
   在神圣的黑夜里四处迁徙。
   
   面饼是大地的果实,但确乎受了光的赐福,
   而来自雷神的,是葡萄酒的喜乐。
   
   我到底去向何方?终有一殁的人活着
   依赖粮饷和职事;在劬劳和休憩的轮换中
   万事欢愉;缘何刺痛
   永不在我的胸膛沉睡?
   
   哦,携我去吧
   紫色的云霞!唯愿在那高处
   爱和痛在我面前消融为光和风!
   
   我总是认为,为了与世界和平共处,为了爱世人、用真实的眼睛来观察这个神圣的世界,我就必须委曲求全,而为了对别人有点意义就必须失去自身的自由。(1801年2月;MA II,894)
   
   在这首哦得体诗产生之时,如前文所述,对那时已经变成帝国征服战争的法兰西之战颇为反感的荷尔德林,对雅各宾派的恐怖活动同样产生了排斥心理。但他对自己的革命理想始终不渝,正如这首哦得体诗所展现的,它是在歌咏为父国捐躯者,而这个父国并非是当下的那个,而是要通过战斗才能换来的。
   
   你们诗人!
   宜于用自己的手,抓住天父的
   光束本身,裹以诗歌的外衣,
   给子民传递这上天的恩赐。
   (MA I,263;诗行56—60)
   
   我走近了,观望众天神,
   他们自己,将我,这伪祭司,深深地抛向生者中间
   抛入黑暗……
   (Ebd;诗行61—71)
   
   与神性靠得太近,于是招致了僵化冻结的惩罚,而美丽则是恐惧的肇始。
   
   正如重复英雄之语一般,我可以说,阿波罗击中了我。(MA II,920—921)
   
   荷尔德林完全迎合方伯给定的主题,即复活基督之灵、对抗启蒙主义的僵化和祛魅。不过,正如《面饼与葡萄酒》一样,《拔摩岛》也立足于同样包含古希腊时代在内的灵的发展过程这一背景,暗示了基督之灵和耶稣基督自身。
   
   但是很多双
   惧怕的眼睛等待着
   观望那道光。他们不愿
   在锐利的光束上闪耀。
   (MA I,452;诗行186—189)
   
   但持存者,诗人创立。
   (MAI,473—475)(1)
   
   青年尼采接受了许珀里翁对德意志人的批判。尼采写道,他们获知了苦涩的“真相”,因为正是在这一高阶段的文化水平上存在着退化成为“野蛮人作风”的危险。那么德意志人“野蛮的一面”是什么呢?尼采对此的回答跟他后来在第一部《不合时宜的沉思》中给出的相似,那就是自愿拘囿于“单纯的匠人和庸人”。对年轻的尼采而言,荷尔德林是位乡愁诗人,思念着古希腊时代曾经出现、如今已经消逝的丰盈与合一。在尼采心中,荷尔德林就是一个未被发现的王国的君主
   尼采在希腊文化中发现了狄奥尼索斯的基本力量,在这一文化中发现了自然力的、朴拙的、充满活力的一面——即跟温克尔曼笔下的古希腊完全相反的形象,这些归根结底也是受到了荷尔德林的古希腊世界的启发。在荷尔德林那里,尼采学会了如何跟希腊诸神进行非学术意义上的交往,并从他那里首次了解到此类诸神可能代表的生命力量。
   尼采肯定是继续阅读了那封信,在里面发现了多元本体论的轮廓,那是荷尔德林的一个颇为大胆的思想实验。荷尔德林写道,一切生命和机体存在的首个条件,就是神界和凡间都不存在君主统治的力量。(MA II,723)这一切引发了个体的存在,一切事物都是个性化的,也不存在一位居于万物之上的神,相反的是,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神,到处都有中心。这些即是后来在尼采的视角主义中发出强劲回声的思想。
   
   海德格尔一开始主要接近的是父国意义上的荷尔德林,还把他称为“我们民族历史长河的中坚力量”(Heidegger GA39,214),不过该力量还没有真切地显示出来。海德格尔想要改变这一点。作诗怎么可能变成力量呢,海德格尔这样发问,并用文化创立行动的全套哲学做了回答,而该哲学可能会揭示一个新的“存在”。作诗,思考和政治有共同之处,它们都可以催生具有强大力量的杰作。作诗赋予生命心境,思考让生命变得自觉,而政治给予生命共生的秩序。
   
   荷尔德林有关敞开的言之凿凿的提法深深地吸引了海德格尔,它确实帮助他摆脱了纳粹主义意识形态的魔怔。其原因是,海德格尔虽然继续言称“民族”,但现在已经不再关乎“种族”,而是指向荷尔德林的民族。
   
   荷尔德林所言“贫瘠时代的诗人”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历史哲学上的阐释,相关学者认为,诗人让“神圣性”通过诗歌的形式得以当下化,借此他成为最后一批人中的一员,在无超验的现代中保留了对“神圣性”的记忆。
   
   与黑格尔和谢林结成朋友、积极投身这一创立历史的荷尔德林,越来越对想从意识中创造一切的狂热产生了怀疑。意识中的根基对他而言成为深渊,而他在寻找可以作为支撑的存在根基。
   
   荷尔德林论及自身时所说——“从诸神那里所得比所能消受的更多”,真有可能在他身上发生。
   
   】
   
   【精彩时事简评】
   
   【原理通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3#
 楼主| 发表于 2025-10-19 12:51 | 只看该作者
1.击毙川狗,人人有责!
川普当着全世界的面问泽连斯基:我要建一条海底通道直通俄罗斯,你觉得怎么样?

美国亡国灭种,活鸡巴该!
击毙川狗,人人有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4#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1 16:52 | 只看该作者
   2025.10.21.
   
   1.5.20.第1书第5章第20自然段翻译与解读
   【【
   芬尼根守灵夜英文著作及资料pdf(E:\01-电子书全部\2.外国文学\芬尼根守灵夜英文著作及资料.pdf) P4754
   
   
   If juness she saved! Ah ho! And if yulone he pouved! The olold stoliolum! From quiqui quinet to michemiche chelet and a jambebatiste to a brulobrulo! It is told in sounds in utter that, in signs so adds to, in universal, in polygluttural, in each auxiliary neutral idiom, sordomutics, florilingua, sheltafocal, flayflutter, a con’s cubane, a pro’s tutute, strassarab, ereperse and anythongue athall. Since nozzy Nanette tripped palmyways with Highho Harry there’s a spurtfire turf a’kind o’kindling when oft as the souffsouff blows her peaties up and a claypot wet for thee, my Sitys, and talkatalka tell Tibbs has eve: and whathough (revilous life proving aye the death of ronaldses when winpower wine has bucked the kick on poor won man) billiousness has been billiousness during milliums of millenions and our mixed racings have been giving two hoots or three jeers for the grape, vine and brew and Pieter’s in Nieuw Amsteldam and Paoli’s where the poules go and rum smelt his end for him and he dined off sooth american (it would give one the frier even were one a normal Kettlelicker) this oldworld epistola of their weatherings and their marryings and their buryings and their natural selections has combled tumbled down to us fersch and made-at-all-hours like an ould cup on tay. As I was hottin me souser. Haha! And as you was caldin your dutchy hovel. Hoho! She tole the tail or her toon. Huhu!
   
   】】
   
   【词汇1】If juness she saved! Ah ho! And if yulone he pouved!
   (1)Si jeunesse savoit; si vieillesse pouvoit:法语:如果青春知道;如果年老能够(If youth but knew; if age but could)。
   出自于亨利.埃斯蒂安(Henri Estienne):《序言,警句》(Les Prémices, épigramme)。
   (2)June:六月。
   (3)yunesse:青春(youth)。
   (4)Yule:圣诞节。
   原文“yulone”的变形。
   (5)Ah, ho!:啊,嗬!
   
   【词汇2】The olold stoliolum!
   (1)Old Story:老故事。
   歌曲《告诉我那个老故事》(Tell Me the Old, Old Story)。
   (2)stolo: 树枝,细枝(branch, twig)。
   (3)stola德语:妇女穿的长上衣(long upper garment worn by women)。
   (4)stolion: 希腊语:小衣服(small garment)。
   
   【词汇3】quiqui quinet to michemiche chelet
   (1)qui: 法语:谁(who)。
   Quiqui是因为结巴。
   (2)quiqui: 法语方言:鸡(chicken)。
   (3)Edgar Quinet:埃德加.基内。
   (4) Jules Michelet: 朱尔斯.米什莱。
   埃德加.基内(Edgar Quinet)和朱尔斯.米什莱(Jules Michelet)帮助推广了维科(Vico)。
   朱尔斯.米什莱 (1798-1874) : 法国历史学家,基内的友人及合作者,维科部分著作译者。
   埃德加.基内(1803-1875):法国历史学家,维科著作译者,米什莱的助手。
   (5)mishemishe/tauftauf:我, 我/施洗|阴茎变硬|拓夫。
   前面说过很多次,女人叫床的声音。
   (6)quinet:楔子(a wedge)。
   
   【词汇4】jambebatiste
   (1)jambe: 法语:腿(leg)。
   (3)Giambattista Vico:扬姆巴蒂斯塔.维科。
   维科的全名,朱光潜的翻译。他翻译为:扬姆巴蒂斯塔.维柯。
   (4)Baptist:施洗者。
   施洗者圣约翰(Saint John the Baptist)。
   
   【词汇5】brulobrulo
   (1)brûler: 法语:燃烧(to burn)。
   (2)Giordano Bruno:乔丹诺.布鲁诺。
   他被烧死在火刑柱上。
   
   【词汇6】in utter that
   (1)in order that:为了。
   (2)ut: 拉丁语 :为了(in order that)。
   
   【词汇7】so adds to
   (1)so as to:以便。
   
   【词汇8】universal
   (1)Universal: 通用语,通用的。
   通用语:一种人造语言。
   
   【词汇9】polygluttural
   (1)polyglot:多种语言的。
   
   【词汇10】neutral idiom
   (1)Idiom Neutral:成型中立语。
   一种人造语言。
   (2)idiom:成语。
   一种语言特有的表达形式、语法结构、短语等。
   
   【词汇11】sordomutics
   (1)西班牙语 sordo:拉丁语 surdus:聋的(deaf)。
   (2)mutus: 拉丁语:哑的(dumb)。
   即聋哑语言。
   
   【词汇12】florilingua
   (1)florilingua:花语(flower language)。
   赋予不同花朵象征意义的传统方式。
   拉丁语flori-:花-(flower-);拉丁语 lingua:语言(language)。
   
   【词汇13】sheltafocal
   (1)Shelta Sheltafocal: 雪尔塔语(word of Shelta)。
   修补匠的秘密行话,至今仍在英国和爱尔兰使用(变形的盖尔语(Gaelic))。
   
   【词汇14】flayflutter
   (1)flay:惊吓,恐吓(a fright; to frighten, scare, terrify)。
   (2)flutter:飘动,颤动。
   
   【词汇15】con's cubane, a pro's tutute
   (1)con: 法语俚语:女性生殖器(female genitalia)。
   (2)concubine:情妇。
   与男子同居但未成为其妻子的女性;包养情妇。
   (3)cuba: 西班牙语俚语:女性生殖器(female genitalia)。
   (4)the pros and cons:利与弊。
   (5)prostitute:妓女。
   (6)tutu: 芭蕾舞裙(a ballet skirt)。
   
   【词汇16】strassarab
   (1)Straße: 德语:街道(street)。
   (2)street arab:街头流浪汉。
   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通常是儿童),生活在街头。
   
   【词汇17】ereperse
   (1)Persse O'Reilly:皮尔斯.奥.莱利。
   前面说过。
   
   【词汇18】anythongue athall
   (1)any tongue:任何语言。
   (2)anything at all:任何东西。
   
   【词汇19】nozzy Nanette
   (1)nozze: 意大利语:婚礼(wedding)。
   (2)naughty:淘气的。
   (3)No, No, Nanette:《不,不,娜内特》。
   1924年音乐喜剧。
   
   【词汇20】tripped
   (1)trip :轻盈或敏捷地踏步;犯错,失误(to tread or step lightly or nimbly; to fall in to an error, to make a mistake or false step)。
   
   【词汇21】palmyways
   (1)palmy days:全盛时期。
   Palmy:值得“捧得桂冠”,胜利的,兴旺的;(莎士比亚的短语),辉煌的日子。
   
   【词汇22】Highho
   (1)heigh ho!:习语:嘿哟!
   感叹词,要么表示无聊和失望,要么表示欢快和鼓励。
   老瓦《指环》中经常出现类似的呼声,如著名的哈根动机就是以这个呼声为主干音的。
   
   【词汇23】Harry
   (1)Henry VIII:亨利八世。
   【
   莎士比亚《亨利八世》中的人物,英国君主,王后喀萨琳,(Queen Katharine).亨利王之妻;后离婚。安卜伦(Anne Bullen),王后之宫女,后为王后。
   --《亨利八世-梁实秋译》
   】
   Anne Boleyn 也有Anne Bullen的拼法。安卜伦:当代的通译是“安妮.博林”,她就是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的母亲。
   (2)Harry Frazee: 哈利.弗雷泽。
   美国戏剧制作人(他制作的《不,不,娜内特》(No, No, Nanette)曾被(错误地)认为是靠把贝比.鲁斯(Babe Ruth)卖给纽约扬基队来筹集资金的)。
   
   【词汇24】spurtfire
   (1)spitfire:脾气火爆的人,喷出火焰,轻微的喷发或爆炸。。
   spurt :突然爆发(活动),喷涌。
   
   【词汇25】turf
   (1)turf: 草皮,泥炭(peat)。
   
   【词汇26】a'kind o'kindling
   (1)kindle:着火。
   开始燃烧,突然燃烧。
   
   【词汇27】souffsouff
   (1)souffle: 法语:气流(draught)。
   (2)tauftauf:施洗,阴茎变硬,拓夫。
   前面戴博说:
   【
   tauftauf解taufen[德]“施洗”,使用德文,也暗指圣帕特里克的精神导师德国人圣.杰曼尼库斯(St.Germanicus).也解toughen“变硬”,指阴茎变硬;也解Taff“拓夫”,即Butt and Taff“巴特和拓夫”,他们是书中一组二元对立的人物,是主人公两个儿子的化身之一。
   】
   
   【词汇28】peaties
   (1)petties: 口语:衬裙(petticoats)。
   (2)peat: 泥炭。
   富含部分腐烂有机物的土壤,从沼泽中以砖块形式挖出,在爱尔兰用作燃料。
   
   【词汇29】a claypot wet for thee
   (1)table set for tea:摆好茶具。
   (2)the tea is wet:盎格鲁-爱尔兰习语:茶已湿,茶已备好(也指性交),泡茶,把沸水倒入茶壶。
   (3)thee:荷兰语: 茶(tea),英语:你(you)。
   (4)Tea for Two:《为二人泡的茶》。
   歌曲,出自于《不,不,娜内特》 (No, No, Nanette) 。
   
   【词汇30】Sitys
   (1)sitis: 拉丁语:口渴(thirst)。
   (2)sitos德语:谷物、面包、食物(grain, bread, food)。
   
   【词汇31】talkatalka
   (1)talk and talk:说个不停。
   (2)Tolka river:托尔卡河。
   在都柏林。
   
   【词汇32】tell Tibbs has eve
   (1)till Tibbs's eve: 盎格鲁-爱尔兰习语:永远(forever)。
   “till Tibbs's eve”直译:直到蒂布斯节前夕。
   没有圣蒂布斯(Saint Tibbs);源自盎格鲁-爱尔兰语“蒂布斯节前夕”(Tibbs's Eve):永不(never)。
   “St Tib's Eve” 为“永不”。它是 St Ubes 的讹用,日历上没有这个节日(《〈芬尼根的守灵夜〉第三次人口普査》(Third Census of Finnegans Wake))。
   (2)tib :女孩、少女、妓女(girl, lass, prostitute)。
   
   【词汇33】whathough
   (1)though:尽管。
   
   【词汇34】revilous
   (1)revelous:古语:狂欢的;纵酒作乐的(given to merry-making and festivities)。
   沉迷于或以狂欢为特征(喧闹或无序的作乐或节庆)。
   (2)revile: 谩骂。
   用侮辱性的语言攻击。
   (3)réveiller: 法语:唤醒,使苏醒(to wake up, to revive)。
   
   【词汇35】 aye
   (1)aye :总是,持续地;是的,当然(always, continually; yes, certainly)。
   
   【词汇36】the death of ronaldses
   (1)the death of Roland:罗兰之死。
   罗兰:法兰西史诗《罗兰之歌》中的英雄。
   他死于口渴。赛内安(Sainéan):《拉伯雷的语言》(La Langue de Rabelais):“死于罗兰之死……称之为渴死”( C'est-à-dire de soif(died the death of Roland... Namely of thirst))。
   
   【词汇37】bucked the kick
   (1)kicked the bucket: 俚语习语:死了(died)。
   “kicked the bucket”直译:被踢到桶里去了。
   (2)buck:反对,抵抗(to oppose, fight against)。
   
   【词汇38】billiousness has been billiousness
   (1)business is business:习语:生意就是生意。
   商业考虑优先于情感或个人问题。
   
   【词汇39】milliums of millenions
   (1)millennia:千年期。
   (2)millium:一千;一罗马里(a thousand; a Roman mile)。
   
   【词汇40】giving two hoots
   (1)not giving two hoots:一点也不在乎(not caring in the slightest ,not give a damn, not to care at all)。
   “hoot”:鸣响;嘲骂声;汽笛响声。“not giving two hoots”直译:两声鸣响都不给。
   “giving two hoots”的意思也是“不在乎”。可能的理解是:无论给不给“两声鸣响”,都是毫不在意的事情。
   
   【词汇41】three jeers for the grape, vine and brew
   (1)3 cheers for the green, white & gold(3 blotches):为绿、白、金(三块污点)欢呼三声。
   老乔的笔记。
   (2)red,white, green blotch:红斑,白斑,绿斑。
   奥康纳(O'Conor):《战斗与魔法》(Battles and Enchantments):“几周之内,布雷斯(Bres)的脸上出现了一块红斑,不久之后又出现了一块白斑,接着又出现了一块绿斑——他成了有污点的国王,他的厄运即将降临。”
   (3)three cheers :三次欢呼。
   为某人或某物连续三次齐声欢呼
   (4)three jeer:三声嘲笑(three sneer)。
   (5)Three Cheers for the Red, White and Blue:《为红、白、蓝欢呼三声》。
   歌曲。
   (6) grape, vine, brew:葡萄、葡萄藤、酿造。
   
   【词汇42】 Pieter's in Nieuw Amsteldam and Paoli's
   (1)Pieter:荷兰语:彼得(Peter)。
   (2)Nieuw Amsterdam:荷兰语:尼乌阿姆斯特丹。
   (3)Nieuw Amste:尼乌阿姆斯特尔。
   彼得.史岱文森(Pieter Stuyvesant):荷兰新尼德兰(New Netherlands)殖民地(包括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荷兰语:尼乌阿姆斯特丹(Nieuw Amsterdam);今纽约市)和新阿姆斯特尔(New Amstel)(荷兰语:尼乌阿姆斯特尔(Nieuw Amstel);今特拉华州纽卡斯尔(New Castle, Delaware)))的末任总督(1647 年至 1664 年)。
   纽约市:1624年由荷兰西印度公司首次殖民;1626年,彼得.米纽伊特(Peter Minuit)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了曼哈顿岛(Manhattan Island)。这个小小的定居点被称为阿姆斯特丹堡(Fort Amsterdam),后来被称为新阿姆斯特丹(New Amsterdam)。
   (4)Amstel river:阿姆斯特尔河。
   位于阿姆斯特丹(Amsterdam),这座城市即以这条河命名。
   (5)Sankt Pauli: 圣保利。
   汉堡(Hamburg)的红灯区。
   (6)Paul,Peter:保罗,彼得。
   基督教的二使徒。
   (7)to rob Peter to pay Paul:拆东墙补西墙。
   “to rob Peter to pay Paul”直译:抢彼得资助保罗。
   从一个人、一个事业等那里拿走某物来偿还或赠予另一个人;通过承担另一笔债务来偿还一笔债务。
   
   【词汇43】poules
   (1)poule: 法语俚语:妓女(prostitute)。
   
   【词汇44】rum smelt his end
   (1)Rome spelt his end:罗马人拼错了他的结局。
   
   【词汇45】dined off sooth american
   (1)died off South America:死在南美洲。
   (2)dine off: 吃晚餐(to take dinner)。
   (3)sooth:真相、真理(truth, verity)。
   (4) south:南方。
   
   【词汇46】frier
   (1)friar:化缘修士。
   塞恩(Sainéan):《拉伯雷的语言》(La Langue de Rabelais):donner le moine, complétant les verbes antérieurs tromper et décevoir, y a le sens d'attraper(法语:“给修士”除了前面的“欺骗”“哄骗”外,还有诱捕的意思(to give the friar, alongside the earlier verbs to cheat and to deceive, has the meaning of to entrap))。
   (2)frier:适合煎炸的鸡(a chicken suitable for frying)。
   
   【词汇47】Kettlelicker
   (1)kettle: 水壶。俚语:女性生殖器(vulva ,female genitalia)。
   (2)Kerzelschlecker: 德语方言:宗教狂热分子(religious bigot)。
   字面意思为“蜡烛舔食者”( candle-licker);通常带有贬义,用于指基督徒;奥地利方言。
   (3)Catholic:天主教。
   
   【词汇48】oldworld
   (1)old world:旧世界。
   与旧世界或欧洲、亚洲和非洲大陆相关,与新世界或美洲相对;与旧世界或事物的古老秩序相关;属于或具有早期或过去时代的特征。
   
   【词汇49】epistola
   (1)epistola:拉丁语:信(letter)。
   
   【词汇50】weatherings
   (1)weathering:风化,暴风雨天气,暴风雨(stormy weather, a storm)。
   大气因素或元素对受其影响的物质的作用;由此作用导致的变色、分解等。
   
   【词汇51】natural selections
   (1)natural selection:习语:自然选择。
   由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创造的术语,用于描述进化过程中,赋予生存和繁殖优势的特征倾向于传递给后代,从而比不具备这些特征的特征更常见。
   
   【词汇52】combled
   (1)combler: 法语:堆积,填满(heap up, fill up)。
   (2)come:来。
   (3)comble:顶点;装载,超载(culuminating point, acme; to load, overload)。
   
   【词汇53】fersch
   (1)fesch: 德语:时髦的(stylish)。
   (2)forsch: 德语:直率的,坦率的,大胆的(forceful, outspoken)。
   (3)versch: 荷兰语:新鲜的(fresh)。
   
   【词汇54】made-at-all-hours
   (1)maid-of-all-work:全能女仆。
   
   【词汇55】ould
   (1)old:老的。
   
   【词汇56】cup on tay
   (1)cupán té: 爱尔兰语:一杯茶(cup of tea)。
   
   【词汇57】hottin me souser
   (1)hotting:加热(hot)。
   (2)me:我的(my)。
   (3)souser:浸透,浸泡(a thorough drenching or soaking)。
   (4)saucer:碟子,深盘(a dish or deep plate)。
   
   【词汇58】caldin
   (1)caldo: 热的(hot)。
   (2)making cold:使变冷。
   (3)scalding:烫伤。
   
   【词汇59】dutchy hovel
   (1)Dutch oven: 荷兰炖锅。俚语:人的嘴。
   一种烹饪器具。一种用燃料包围并在盖子上放热煤加热的大锅
   (2)Dutchy:典型的荷兰语。
   (3)hovel:棚屋。
   敞开的棚屋;简陋或破旧的住所;破旧的小屋。
   
   【词汇60】tole the tail or her toon
   (1)told the tale of the town:讲述了小镇的故事。
   (2)A Tale of a Tub:《桶的故事》。
   斯威夫特(Swift)的小说。
   (3)toon: 荷兰语:脚趾(toe)。
   
   
   
   【整节译文】
   【【
   如果她的青春(|六月)知道!啊,嗬!如果年老(|圣诞节)的他能够!
   If juness she saved! Ah ho! And if yulone he pouved!
   
   那老故事(|树枝,细枝|妇女穿的长上衣|小衣服)!
   The olold stoliolum!
   
   从鸡(|谁谁)埃德加.基内(|楔子)到朱尔斯.米什莱(|我, 我/施洗|阴茎变硬|拓夫),从扬姆巴蒂斯塔.维科(|腿|施洗者)到乔丹诺.布鲁诺(|燃烧)!
   From quiqui quinet to michemiche chelet and a jambebatiste to a brulobrulo!
   
   据说,在声音中,在话语中(|为了),在符号中,以便,在普遍(|通用语,通用的)情况下,在多种语言中,
   It is told in sounds in utter that, in signs so adds to, in universal, in polygluttural,
   
   在每个辅助中性成语(|成型中立语)、聋哑语、花语、雪尔塔语中,在惊吓(|恐吓)的颤动(|飘动)中,在情妇(|女性生殖器)中,利与弊(|妓女|芭蕾舞裙)中,街头流浪汉(|街道)中,在皮尔斯.奥.莱利和任何东西(|任何语言)中。
   in each auxiliary neutral idiom, sordomutics, florilingua, sheltafocal, flayflutter, a con’s cubane, a pro’s tutute, strassarab, ereperse and anythongue athall.
   
   由于《不,不,娜内特》(|婚礼|淘气的)的失误(|轻盈或敏捷地踏步;犯错),全盛时期带着嘿哟的亨利八世(|哈利.弗雷泽),于是突然爆发(|脾气火爆的人,喷出火焰,轻微的喷发或爆炸|喷涌)了某种泥炭(|草皮)着火,
   Since nozzy Nanette tripped palmyways with Highho Harry there’s a spurtfire turf a’kind o’kindling
   
   每当气流(|施洗,阴茎变硬,拓夫)把她的衬裙(|泥炭)吹起来,为你准备一个湿漉漉的陶罐(|摆好茶具|茶已湿,茶已备好(也指性交),泡茶,把沸水倒入茶壶|茶,《为二人泡的茶》)时,
   when oft as the souffsouff blows her peaties up and a claypot wet for thee,
   
   我的面包(|口渴|谷物、食物),说个不停(|托尔卡河),永远(|女孩、少女、妓女):尽管
   my Sitys, and talkatalka tell Tibbs has eve: and whathough
   
   (狂欢的(|纵酒作乐的|谩骂|唤醒,使苏醒)生活当然(|总是,持续地;是的)证明了罗兰之死,当赢得力量的葡萄酒让可怜的胜利者死了(|反对,抵抗)时),
   (revilous life proving aye the death of ronaldses when winpower wine has bucked the kick on poor won man)
   
   生意一直就是生意,在千年期的一千(|一罗马里)期间,
   billiousness has been billiousness during milliums of millenions
   
   而我们混杂的种族对这些向来是一点也不在乎,发出三声嘲笑(|为绿、白、金(三块污点)欢呼三声|红斑,白斑,绿斑|三次欢呼):比如说葡萄、葡萄藤、酿造,
   and our mixed racings have been giving two hoots or three jeers for the grape, vine and brew
   
   以及尼乌阿姆斯特丹(|尼乌阿姆斯特尔|阿姆斯特尔河)的彼得,圣保利(|保罗|拆东墙补西墙),那里是妓女们的聚集地,罗马人拼错了他的结局,他死在南美洲(|吃晚餐|真相、真理|南方)
   and Pieter’s in Nieuw Amsteldam and Paoli’s where the poules go and rum smelt his end for him and he dined off sooth american
   
   (即便是一个正常的宗教狂热分子(|女性生殖器|天主教),这也会给人适合煎炸的鸡(|化缘修士)),
   (it would give one the frier even were one a normal Kettlelicker)
   
   这旧世界的信,记载着它们的风化(|暴风雨天气,暴风雨),婚嫁、埋葬以及自然选择,
   this oldworld epistola of their weatherings and their marryings and their buryings and their natural selections
   
   如今已堆积(|填满|来|顶点;装载,超载)到了我们手中,还很新鲜(|时髦的|直率的,坦率的,大胆的),全能女仆,就像一只老茶杯,装着一杯茶。
   has combled tumbled down to us fersch and made-at-all-hours like an ould cup on tay.
   
   当我正在加热我的碟子(|浸透,浸泡|深盘)。哈哈!当你在热(|使变冷|烫伤)你的荷兰炖锅(|人的嘴|典型的荷兰语|棚屋)时。
   As I was hottin me souser. Haha! And as you was caldin your dutchy hovel.
   
   呵呵!她讲述(|脚趾)了小镇的故事(|《桶的故事》)。呼呼!
   Hoho! She tole the tail or her toon. Huhu!
   
   
   】】
   
   【整节解释】
   
   据《自由之书-<芬尼根的守灵>形式研究-戴从容》,第1书第5章第19自然段记录的是:
   【
   117.1.假如她知道假如他能,这是古老的故事存在于所有人类的表达中,自从淘气的小女孩引起他的兴奋,这个男人就准备激起热情了。无论人们追求这个还是追求那个,恋爱、结婚、死亡、自然选择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
   “守灵资料网站”剧情简介: [117.10-117.32]:古老的重复故事——普遍的循环模式。
   
   上一自然段说爱,以及人类对潜意识的绝望。
   本自然段接着说维科的四循环主题。
   
   【如果她的青春(|六月)知道!啊,嗬!如果年老(|圣诞节)的他能够!】:“青春知道”什么?无非是前面说的中庸之道的罗马式的格言“凡事皆有度”,年轻人不懂得这些道理,只凭一股热血往前冲,但年轻人有干劲,有力量,老年人没有,所以后面一句是“如果年老的他能够”,即老年人懂得人生的道理,但没有力量,干不了事。
   【那老故事(|树枝,细枝|妇女穿的长上衣|小衣服)!】:上面说的那两句,就是全人类共同的故事。
   
   【从鸡(|谁谁)埃德加.基内(|楔子)到朱尔斯.米什莱(|我, 我/施洗|阴茎变硬|拓夫),】:下面举的例子都是为了说上面这个循环的老故事。
   埃德加.基内和朱尔斯.米什莱都是法国历史学家,是两个合作者,他们帮助推广了维科。“鸡(|谁谁)埃德加.基内”是因为“quiqui quinet”这两个词的相似。老乔经常玩这种把戏,呵呵。
   【从扬姆巴蒂斯塔.维科(|腿|施洗者)到乔丹诺.布鲁诺(|燃烧)!】:前面说过,布鲁诺为了推广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教会烧死,老乔把维科与哥白尼相提并论,我们知道,老康德说他的认识论是“哥白尼革命”。
   
   【据说,在声音中,在话语中(|为了),在符号中,以便,在普遍(|通用语,通用的)情况下,在多种语言中,在每个辅助中性成语(|成型中立语)、聋哑语、花语、雪尔塔语中,】:上面举的例子是人,这里的例子是语言。人类妄想建造巴别塔,于是上帝变乱了人类的语言,无非是让人类交流困难,现在看来,上帝完全失败了,语言问题根本就不是一个问题,人类有无数办法可以打破语言的障碍,这句中的例子就是证明。
   【在惊吓(|恐吓)的颤动(|飘动)中,在情妇(|女性生殖器)中,利与弊(|妓女|芭蕾舞裙)中,街头流浪汉(|街道)中,在皮尔斯.奥.莱利和任何东西(|任何语言)中。】:这里的例子是人类的交往,“惊吓”指人和人之间的暴力,“情妇”指男女之间的合二为一,“利与弊”指利益算计,“皮尔斯.奥.莱利”指媒体传播,因为这哥们传播壹耳微蚵在凤凰公园对两个女孩的性侵犯的谣言。
   最后是总结:在“任何东西(|任何语言)中”都是循环的,重复发生的。
   
   【由于《不,不,娜内特》(|婚礼|淘气的)的失误(|轻盈或敏捷地踏步;犯错),全盛时期带着嘿哟的亨利八世(|哈利.弗雷泽),】:从这里开始说冲突的原因,从后面的文本看,从冲突开始,以性交结束。因为性交就是在模拟战争。
   《不,不,娜内特》是音乐喜剧。这大概是说亨利八世和安妮.博林的爱情,据莎士比亚《亨利八世》说,二人的爱情的最初之火发生在一次舞会上:
   【
   乌:喂,宫内大臣,他们的光临使得寒舍增光,我十分感谢他们。请他们尽情欢乐吧。
   〔他们各选女宾跳舞,国王选中安卜伦(37)。〕
   王:这是我从没有摸过的最美丽的手!啊美,我以前还不曾见识过你!〔音乐。跳舞。〕
   
   (37)按照史实,国王与安卜伦跳舞一事,并非发生在约克府邸的宴会里。事实上是一五一七年五月五日国王在格林尼治盛宴招待法国派来的安排玛丽公主与法王或王子间的婚事之诸使臣,先是举行盛大的比武,有三白枝矛枪折断,随后是歌唱跳舞,至夜半,国王及使臣等与另外六人退席,化装为威尼斯贵族,又复归来,与贵妇跳舞,国王选中了安卜伦云云。
   --《亨利八世-梁实秋译》
   】
   【于是突然爆发(|脾气火爆的人,喷出火焰,轻微的喷发或爆炸|喷涌)了某种泥炭(|草皮)着火,】:这是说二人爆发了爱情之火,表面上是说冲突。
   
   【每当气流(|施洗,阴茎变硬,拓夫)把她的衬裙(|泥炭)吹起来,】:这是一幅生动的爱情诱惑的画卷,其中带着色情的意味,爱情和色情很难区分开,没有性,爱情什么都不是,累死你,呵呵。“气流(|施洗,阴茎变硬,拓夫)”就是赤裸裸的性交场面。
   【为你准备一个湿漉漉的陶罐(|摆好茶具|茶已湿,茶已备好(也指性交),泡茶,把沸水倒入茶壶|茶,《为二人泡的茶》)时,】:这里更进一步暗示性,“湿漉漉的陶罐”就是女人的阴户。“把沸水倒入茶壶”表面上是说泡茶,实际上是说射精。
   
   【我的面包(|口渴|谷物、食物),说个不停(|托尔卡河),永远(|女孩、少女、妓女):尽管】:这是说二人的甜言蜜语,得持续不停地说,直到动了刀枪以后,呵呵。
   
   【(狂欢的(|纵酒作乐的|谩骂|唤醒,使苏醒)生活当然(|总是,持续地;是的)证明了罗兰之死,】:罗兰死于口渴,“狂欢”也是如此,过度消耗精力导致口渴。
   【当赢得力量的葡萄酒让可怜的胜利者死了(|反对,抵抗)时),】:葡萄酒医治口渴,“赢得力量”,但这时候,“胜利者死了”,可能是来晚了,也可能是喝晚了。
   
   【生意一直就是生意,在千年期的一千(|一罗马里)期间,】:这又是一句格言。而且也是罗马式的格言。前面说年轻人不懂人生,老年人没有干劲,这里的格言大概就是批评年轻人不懂得“生意就是生意”这个道理。
   
   【而我们混杂的种族对这些向来是一点也不在乎,发出三声嘲笑(|为绿、白、金(三块污点)欢呼三声|红斑,白斑,绿斑|三次欢呼):】:这大概是批评“我们混杂的种族”不像罗马人那样注重实务,“这些”指后文说的那些事情:“葡萄、葡萄藤、酿造”等等,这些都是实务,符合伏尔泰的格言“种咱们的园地要紧”,但我们的“种族”对这些不屑一顾。
   【比如说葡萄、葡萄藤、酿造,以及尼乌阿姆斯特丹(|尼乌阿姆斯特尔|阿姆斯特尔河)的彼得,圣保利(|保罗|拆东墙补西墙),那里是妓女们的聚集地,罗马人拼错了他的结局,他死在南美洲(|吃晚餐|真相、真理|南方)】:“葡萄、葡萄藤、酿造”是生产,“彼得”是指买下曼哈顿岛的荷兰殖民总督,对美洲的殖民也是实务的一部分,而这些,“我们混杂的种族”都不重视。
   
   【(即便是一个正常的宗教狂热分子(|女性生殖器|天主教),这也会给人适合煎炸的鸡(|化缘修士)),】:这可能是批评爱尔兰的“宗教狂热”,但即使狂热,也是要吃饭的,只有实务才能提供日常的一切,而不是宗教狂热。
   
   【这旧世界的信,记载着它们的风化(|暴风雨天气,暴风雨),婚嫁、埋葬以及自然选择,】:这里又回到了维科的四循环主题,来自于过去的信记载了大自然的历史。
   
   【如今已堆积(|填满|来|顶点;装载,超载)到了我们手中,】:信和世界现在都到了我们手中。
   【还很新鲜(|时髦的|直率的,坦率的,大胆的),全能女仆,就像一只老茶杯,装着一杯茶。】:大自然当然可以是“新鲜”的,但信就未必了,当然信的内容对于现在的人也会是“新鲜”的。
   “全能女仆”大概是说大自然,和时间无关,总是如此循环。
   
   【当我正在加热我的碟子(|浸透,浸泡|深盘)。哈哈!当你在热(|使变冷|烫伤)你的荷兰炖锅(|人的嘴|典型的荷兰语|棚屋)时。】:世界到了我们手中,我们就得按照世界的规律来操控它,首先是我们要生活,锅碗瓢盆当然是最重要的事。
   【呵呵!她讲述(|脚趾)了小镇的故事(|《桶的故事》)。呼呼!】:而我们生活的事,就是我们的故事。
   
   【读书札记】
   
   2025.10.19.
   读完《外国著名作家的必读短篇小说集套装8本:最后一片叶子:欧.亨利短篇小说集-(美)欧.亨利著沈樱译》,14.1万字。
   这套丛书,除了乔伊斯的短篇这本以前读完,这次没读外,全部读完。
   书摘:
   【
   当你爱好你的艺术时,就会觉得没有什么牺牲是不能忍受的。
   】
   
   
   【精彩时事简评】
   
   1.击毙川狗,人人有责!
   川普当着全世界的面问泽连斯基:我要建一条海底通道直通俄罗斯,你觉得怎么样?
   
   美国亡国灭种,活鸡巴该!
   击毙川狗,人人有责!
   
   【原理通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5#
 楼主| 发表于 2025-10-27 16:32 | 只看该作者
   2025.10.27.
   
   1.5.21.第1书第5章第21自然段翻译与解读
   【【
   芬尼根守灵夜英文著作及资料pdf(E:\01-电子书全部\2.外国文学\芬尼根守灵夜英文著作及资料.pdf) P4755
   
   Now, kapnimancy and infusionism may both fit as tight as two trivets but while we in our wee free state, holding to that prestatute in our charter, may have our irremovable doubts as to the whole sense of the lot, the interpretation of any phrase in the whole, the meaning of every word of a phrase so far deciphered out of it, however unfettered our Irish daily independence, we must vaunt no idle dubiosity as to its genuine authorship and holusbolus authoritativeness. And let us bringtheecease to beakerings on that clink, olmond bottler! On the face of it, to volt back to our desultory horses, and for your roughshod mind, bafflelost bull, the affair is a thing once for all done and there you are somewhere and finished in a certain time, be it a day or a year or even supposing, it should eventually turn out to be a serial number of goodness gracious alone knows how many days or years. Anyhow, somehow and somewhere, before the bookflood or after her ebb, somebody mentioned by name in his telephone directory, Coccolanius or Gallotaurus, wrote it, wrote it all, wrote it all down, and there you are, full stop. O, undoubtedly yes, and very potably so, but one who deeper thinks will always bear in the baccbuccus of his mind that this downright there you are and there it is is only all in his eye. Why?
   
   
   
   】】
   
   【词汇1】kapnimancy
   (1)capnomancy(kapnomancy): 占烟术(divination by smoke)。
   通过烟雾占卜。
   赛内安(Sainéan):《拉伯雷的语言》(La Langue de Rabelais):他的附注中提到占烟术(Capnomantia),因烟雾而得名。
   
   【词汇2】infusionism
   (1)infusionism: 灵魂注入说。
   灵魂是神的流溢,在受孕或出生时注入人体的学说。
   认为灵魂先于身体而存在,并在受孕或出生时注入身体的教义。
   
   【词汇3】as tight as two trivets
   (1)as right as two trivets:习语:完全正确(quite all right)。
   “as right as two trivets”直译:像两个三脚架一样稳当。
   (2)tea-leaves (原文:two trivets):茶叶。
   茶叶用于占卜;茶是冲泡而成的。
   (3)rivets:铆钉。
   
   【词汇4】wee free state
   (1)Wee Free Kirk: 小自由教会。
   苏格兰教会中的少数派团体。
   (2)Irish Free State: 爱尔兰自由邦。
   1922 年至 1937 年爱尔兰的正式名称。
   (3)wee :极小,微小(extremely small, tiny)。
   FDV:虽然我们可能对文本的整体含义、其中任何短语的含义、以及每个被解读和解释的单词的含义[抱有不可消除的]怀疑,但我们不能对其作者身份和权威性抱有任何怀疑。
   FDV: While we may [have our irremovable] doubt doubts as to the whole sense of the text, the meaning of any phrase in it, the meaning of every word deciphered and interpreted we can must not have any doubts as to its authorship and authoritativeness.
   
   【词汇5】prestatute
   (1)prostitute:妓女。
   (2)prestatute:前法规。
   
   【词汇6】charter
   (1)charter:章程、许可证。
   通常写在一张纸、羊皮纸或其他材料上的法律文件,用于确认和批准赠款、合同和其他交易。
   
   【词汇7】any phrase in the whole
   (1)entire text:整篇文章。
   
   【词汇8】deciphered
   (1)decipher:破译。
   弄清(任何晦涩难懂或难以追踪的事物)的含义。
   
   【词汇9】independence
   (1)Irish Independent: 《爱尔兰独立报》。
   一份爱尔兰日报,具有民族主义、天主教、亲商业、反帕涅尔派(anti-Parnellite)、反复活节起义、亲条约、亲法西斯主义倾向。
   
   【词汇10】unfettered
   (1)unfettered:无拘无束的(unrestrained, unrestricted)。
   
   【词汇11】must vaunt no idle dubiosity
   (1)must have no doubt:必须毫不怀疑。
   (2)vaunt:自夸(to put forward boastfully)。
   夸耀地提出。
   (3)dubiosity:可疑性、不确定性、模糊性(doubtfulness, uncertainty, ambiguity)。
   
   【词汇12】authorship
   (1)authorship:作者身份,文学作品的起源(the origin of a literary production)。
   
   【词汇13】holusbolus
   (1)holus bolus:一下子,一口气(all at once, in one gulp)。
   (2) holos: 希腊语:整个的(whole)。
   (3)hocus-pocus:花招,骗术。
   
   【词汇14】authoritativeness
   (1)authoritativeness :权威,确定的品质(definite quality)。
   
   【词汇15】bringtheecease
   (1)bring the case:带上箱子。
   (2)cease:停止。
   (3)brindisi: 意大利语:祝酒词(a toast)。
   塞内安(Sainéan):《拉伯雷的语言》(La Langue de Rabelais): “Brinde,用于敬酒的酒杯,如今是祝酒词……这个词和对应的意大利语‘brindisi’一样,都源自德语方言‘ich bring dir's’,意为‘我给你端来(酒杯)祝你健康’”( Brinde, a glass for toasting, nowadays a toast... and the word derives, like the corresponding Italian brindisi, from the German dialect ich bring dir's, I bring you (the glass) to your health)。
   
   【词汇16】beakerings on that clink
   (1)beaker: 大酒杯(large drinking glass)。
   一种宽口的大型饮酒器皿,开口的杯子或高脚杯。
   (2)bickerings on that point:在那一点上的争吵。
   (3)clink:钱;押韵,同音;瞬间(money; rhyme, assonance; instant, moment),叮当声(祝酒时杯与杯相碰的声音)。
   
   【词汇17】olmond bottler
   (1)Butler family, Earls of Ormonde:奥蒙德伯爵巴特勒家族。
   (2)bottler:装瓶工。
   将货物装入瓶中的工人。
   
   【词汇18】On the face of it
   (1)On the face of it:表面上;显然(n a merely superficial view, prima facie; obviously, plainly)。
   
   【词汇19】volt back
   (1)voltiger: 法语:马术表演(perform on horseback)。
   赛内安(Sainéan):《拉伯雷的语言》(La Langue de Rabelais):格朗古瓦(Gargantua)的跳跃马(让人想起普林尼(Pliny))他骑在上面学会了迅速从一匹马跳到另一匹马而不落地,与他擅长的跳马技艺相呼应。
   (2)volt:翻转;滚转(to turn or roll over)。
   据说马在站立或直立时可以翻转。
   (3)vault:金库;拱顶,跳跃。
   
   【词汇20】desultory horses
   (1)desultory: 跳跃不定的,不稳定的,不规则的(skipping about, unsteady, irregular)。
   跳跃、跳跃或从一件事物飞到另一件事物;不规则地移动,迂回;摇摆不定的。
   (2)to hold one's horses:要有耐心,坚持住(be patient, hold on!)。
   “to hold one's horses”直译:稳住某人的马。
   
   【词汇21】roughshod
   (1)roughshod:为所欲为。
   指马:马蹄铁钉头突出;主要用于比喻粗暴地践踏、专横跋扈、暴虐对待、不加考虑地对待。
   FDV:虽然显然,对于一个粗心的人来说,这份文件是一次性完成的,并且在某个时间点完成,无论是一天还是一年,甚至假设它会变成一段漫长的时间,只有天知道多少天或多少年。但无论如何,有人(在某个地方,某个时间)写下了它,把它全部写下来,把它全部写下来,就这样了,句号。是的,但一个深思熟虑的人会永远记住,这彻头彻尾的“你在那里,它在那里”只是他眼中的一切。
   FDV: Though apparently & to a rough mind this document is a thing once for all done & there you are somewhere and finished in a certain time be it a day or a year or even supposing it should turn out to be a long stretch of goodness only knows how many days or years. But anyhow somebody [somewhere sometime] wrote it, wrote it down all, wrote it all down and there it is, full stop. Ah yes but one who deeply thinks will always bear in his mind that this downright there you are & there it is is only all in his eye。
   
   【词汇22】bafflelost bull
   (1)Buffalo Bill: 野牛比尔。
   威廉.科迪(1846 – 1917,William Cody),印第安战士,狂野西部表演者。
   (2)baffle:困惑(confusion )。
   
   【词汇23】goodness gracious alone knows
   (1)goodness gracious:口语习语:天哪。
   表示惊讶。
   (2) goodness alone knows:只有上帝知道。
   
   【词汇24】Anyhow, somehow and somewhere
   (1)somehow, somewhere, somebody:不知为何,在某个地方,有某个人(写下了它)。
   
   【词汇25】telephone directory
   (1)telephone directory:电话簿。
   本按字母顺序列出电话用户姓名、地址和号码的书。
   
   【词汇26】Coccolanius
   (1)Cock Lane ghost: 科克巷幽灵。
   1762 年伦敦科克巷(Cock Lane)一所房屋中闹鬼事件,最终被证实是一场骗局,当时此事曾被大肆报道。
   (2)Cúchulainn: 库丘林。
   爱尔兰传说中的英雄。前面说过。
   (3)cocco: 意大利语:亲爱的,宠儿,心爱的人(darling, favourite, loved one)。
   (4)coccolare: 意大利语:拥抱;爱抚;亲昵(to cuddle)。
   (5) lanius: 拉丁语:屠夫(butcher)。
   (6)cock and bull story: 习语:荒诞不经的故事;离奇的谎言(a fanciful and implausible tale)。
   “cock and bull story”直译:公鸡和公牛的故事。
   (7)coccolanius:朱红色屠夫(scarlet butcher)。
   (8)coccolana:朱红色羊毛(scarlet wool)。
   【
   1:18耶和华说,你们来,我们彼此辩论。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成雪白。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
   Come now, and let us reason together, saith the LORD: though your sins be as scarlet, they shall be as white as snow; though they be red like crimson, they shall be as wool.
   1:19你们若甘心听从,必吃地上的美物。
   If ye be willing and obedient, ye shall eat the good of the land:
   1:20若不听从,反倒悖逆,必被刀剑吞灭。这是耶和华亲口说的。
   But if ye refuse and rebel, ye shall be devoured with the sword: for the mouth of the LORD hath spoken it.
   -《旧约.以赛亚书(Isaiah)》
   】
   (9)cocco:掌上明珠(the apple of one's eye)。
   
   【词汇27】Gallotaurus
   (1)gallus: 拉丁语:公鸡(cock)。
   (2)taurus: 拉丁语:公牛(bull)。
   (3)Gallotaurus:高卢公牛(Gaul-bull)。
   
   【词汇28】 there you are
   (1)there you are(= there it is):就这样。
   用于强调事实、情况的最终性或不可改变性……。
   
   【词汇29】 full stop
   (1)full stop:句号。
   
   【词汇30】potably
   (1)potably:可饮用的(fit or suitable for drinking, drinkable)。
   (2)possibly:可能。
   
   【词汇31】deeper thinks
   (1)deeper thinks:思考得越深。
   马格德堡的梅克蒂尔德(Mechthild von Magdeburg)(13 世纪的神秘主义者,也是第一位用德语写书的女性):“我思考得越深,喝得越甜”( The deeper I sink, the sweeter I drink )。
   
   【词汇32】in the baccbuccus of his mind
   (1)at the back of one's mind:在内心深处或潜意识里(in the underlying or remote part of one's mind)。
   (2) in the back of his mind:习语:在他的脑海深处。
   (3)Bacchus:巴克斯。
   希腊,罗马神话的酒神,拉丁语。
   (4)Bacbuc:希伯来语:瓶子(bottle)。
   塞内安(Sainéan):《拉伯雷的语言》(La Langue de Rabelais):神瓶之殿,其女官为巴克布克(Bacbuc)(瓶的希伯来语名称)。
   (5)bakbook: 希伯来语:小瓶,瓶子(flask, bottle)。
   (6)back pocket:后裤袋。
   (7)bugbear:怪物。
   
   【词汇33】downright
   (1)downright:直截了当;简单的,明确的(direct, straightforward, not circuitous; plain, definite)。
   
   【词汇34】
   (1)there it is:就这样。
   
   
   【词汇35】all in his eye
   (1)all my eye!:习语:废话(nonsense!)。
   (2)in one's (mind's) eye:在某人的心中,在沉思中,我所有的目光(in one's mental view, in contemplation)!
   
   
   
   【整节译文】
   【【
   如今,占烟术和灵魂注入说或许能完全正确地(|茶叶|铆钉)严丝合缝,但在我们这个爱尔兰自由邦(|小自由教会 |极小,微小)里,
   Now, kapnimancy and infusionism may both fit as tight as two trivets but while we in our wee free state,
   
   依据我们章程(|许可证)中的那项前法规(|妓女),
   holding to that prestatute in our charter,
   
   对于这一切的意义,我们或许有着无法消除的疑虑。
   may have our irremovable doubts as to the whole sense of the lot,
   
   对整篇文章中任何短语的解释,
   the interpretation of any phrase in the whole,
   
   迄今为止从其中破译出的每个短语中每个单词的意思,
   the meaning of every word of a phrase so far deciphered out of it,
   
   然而,无论我们的《爱尔兰独立报》有多么无拘无束,
   however unfettered our Irish daily independence,
   
   对它的真正作者身份(|文学作品的起源)以及其整个(|一下子,一口气|花招,骗术)权威(|确定的品质),我们必须毫不怀疑(|自夸|可疑性、不确定性、模糊性)。
   we must vaunt no idle dubiosity as to its genuine authorship and holusbolus authoritativeness.
   
   让我们为那押韵(|钱;瞬间,同音)的大酒杯(|在那一点上的争吵)发表祝酒词(|停止|带上箱子),奥蒙德伯爵巴特勒家族(|装瓶工)!
   And let us bringtheecease to beakerings on that clink, olmond bottler!
   
   表面上(|显然),让我们回到马术表演(|翻转;滚转|金库;拱顶,跳跃), 要有耐心(|跳跃不定的,不稳定的,不规则的|坚持住),
   On the face of it, to volt back to our desultory horses,
   
   还有你那为所欲为的头脑,野牛比尔(|困惑),
   and for your roughshod mind, bafflelost bull,
   
   这件事是一次性完成的事,就这样,在某个时间结束了,
   the affair is a thing once for all done and there you are somewhere and finished in a certain time,
   
   无论是一天,还是一年,甚至假设,
   be it a day or a year or even supposing,
   
   最终它应该会变成一个序列号,只有上帝知道(|天哪)多少天或者多少年。
   it should eventually turn out to be a serial number of goodness gracious alone knows how many days or years.
   
   不知为何,在某个地方,有某个人,在书潮之前还是她退潮之后,
   Anyhow, somehow and somewhere, before the bookflood or after her ebb,
   
   在他的电话簿里提到名字的某个人,
   somebody mentioned by name in his telephone directory,
   
   库丘林(|科克巷幽灵|亲爱的,宠儿,心爱的人|拥抱;爱抚;亲昵|屠夫|荒诞不经的故事;离奇的谎言|朱红色屠夫|朱红色羊毛|掌上明珠)或者高卢公牛(|公鸡|公牛)写下了它,全盘写下了,一字不漏地写了下来,就这样,句号。
   Coccolanius or Gallotaurus, wrote it, wrote it all, wrote it all down, and there you are, full stop.
   
   哦,是的,毫无疑问,而且非常可能(|可饮用的),
   O, undoubtedly yes, and very potably so,
   
   但一个思考得更深的人,在内心深处或潜意识里(|在他的脑海深处|巴克斯|瓶子|小瓶,瓶子|后裤袋|怪物)总会将其铭记,
   but one who deeper thinks will always bear in the baccbuccus of his mind
   
   这个明确(|直截了当;简单的)的结论就是这样,就在他心中(|废话|在沉思中,我所有的目光),为什么?
   that this downright there you are and there it is is only all in his eye. Why?
   
   】】
   
   【整节解释】
   
   据《自由之书-<芬尼根的守灵>形式研究-戴从容》,第1书第5章第21自然段记录的是:
   【
   117.2.虽然我们怀疑信的含义,但我们不能怀疑作者的身份和真实性。而且只要有人提到,作者就实现了他的价值。不过更深刻的人会认为作者只存在于他的眼中。
   】
   “守灵资料网站”剧情简介:[117.33-118.17]:关于这封信的作者——显然有人写了它。
   
   上一自然段说人类生活中循环发生的故事,即维科的四循环。本自然段又回到了那封信,又见到了前面说过的老主题:信的作者的身份。
   
   【如今,占烟术和灵魂注入说或许能完全正确地(|茶叶|铆钉)严丝合缝,】:“占烟术”是用烟雾占卜的一种迷信,“灵魂注入说”指灵魂附加于肉体,灵魂是神的流溢,在受孕或出生时注入人体的学说。认为灵魂先于身体而存在,并在受孕或出生时注入身体的教义。。古代的占卜和灵魂有何关系?灵魂和肉体、物质世界是对立的,是指精神,即和人的思想,感受有关,是负责解释世界的源泉,而占卜就是古代解释世界,预测世界的未来的,所以二者的结合是理所当然的。动物有没有灵魂?我认为也有,因为动物肯定是有感觉的,感觉就是灵魂的最基本,最初级的形式,连植物都是有感觉的。但动植物都没有人的灵魂复杂,它们对世界的预测有时候是很灵敏的,但都局限于本能。相反,人由于语言的过度发达和异化,感觉、本能却退化了,这就是尼采这些哲学家终生担忧的问题。
   【但在我们这个爱尔兰自由邦(|小自由教会 |极小,微小)里,依据我们章程(|许可证)中的那项前法规(|妓女),对于这一切的意义,我们或许有着无法消除的疑虑。】:爱尔兰人在“疑虑”什么呢?当然就是上文说的对世界的解释和预测了,具体,下文说是在“疑虑”对那封信的真实性和人们的解释。
   
   【对整篇文章中任何短语的解释,迄今为止从其中破译出的每个短语中每个单词的意思,】:这就是爱尔兰人“疑虑”的对象。即对那封信的解释,解释首先建立在对“每个单词的意思”的理解上,然后才是中心思想。
   
   【然而,无论我们的《爱尔兰独立报》有多么无拘无束,对它的真正作者身份(|文学作品的起源)以及其整个(|一下子,一口气|花招,骗术)权威(|确定的品质),我们必须毫不怀疑(|自夸|可疑性、不确定性、模糊性)。】:我们无法确定我们的解释是不是全对,但对“作者身份”是不能怀疑的。
   后面提供了理由:肯定是有人写了这封信,这当然是废话,因为即使你看到了这封信,你也无法确定是过去或现在的人伪造了这封信。当然,即使是伪造,也是有意义的,至少我们可以追问伪造它的目的是什么。
   
   【让我们为那押韵(|钱;瞬间,同音)的大酒杯(|在那一点上的争吵)发表祝酒词(|停止|带上箱子),奥蒙德伯爵巴特勒家族(|装瓶工)!】:从这里开始庆祝,庆祝上面那个结论(作者身份是不可怀疑的)。因为,这是文学,而不是论文,要用具体的形象来说话,而不是严格的逻辑论证。
   “大酒杯”其所以是“押韵”的,是因为相互碰杯的声音很和谐。“发表祝酒词”的意思是“我给你端来(酒杯)祝你健康”。
   
   【表面上(|显然),让我们回到马术表演(|翻转;滚转|金库;拱顶,跳跃),】:庆祝会变成了狂欢会,“马术表演”是西方狂欢的节目之一。
   【要有耐心(|跳跃不定的,不稳定的,不规则的|坚持住),】:这又是一句格言,看起来是和马术有关,实际上暗示的是人生。“耐心”前面说过。
   
   【还有你那为所欲为的头脑,野牛比尔(|困惑),】:“野牛比尔”指威廉.科迪,印第安战士,狂野西部表演者。当然和前面的“马术表演”的狂野,“要有耐心”的格言有关。“野牛比尔”是“为所欲为”的,和“耐心”相反,他缺乏耐心。但也许正相反,他只是表面上狂野,实际上是很有耐心的,否则他的表演不可能成功。
   
   【无论是一天,还是一年,甚至假设,最终它应该会变成一个序列号,只有上帝知道(|天哪)多少天或者多少年。】:这里开始转换,从“一次性完成的事”变成了“只有上帝知道(|天哪)多少天或者多少年”的事了。从“马术表演”变成了后文说的“某个人”“写下了它”,即那封信。
   【不知为何,在某个地方,有某个人,在书潮之前还是她退潮之后,在他的电话簿里提到名字的某个人,】:“某个人”就是下文说的写下了那封信的人,他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写下还是不清楚。
   
   【库丘林(|科克巷幽灵|亲爱的,宠儿,心爱的人|拥抱;爱抚;亲昵|屠夫|荒诞不经的故事;离奇的谎言|朱红色屠夫|朱红色羊毛|掌上明珠)或者高卢公牛(|公鸡|公牛)写下了它,全盘写下了,一字不漏地写了下来,就这样,句号。哦,是的,毫无疑问,而且非常可能(|可饮用的),】:“库丘林”是爱尔兰传说中的英雄,前面说过。“高卢公牛”是高卢人的凯尔特部落的代号(常常指法国人,但不只在法国),这句的意思还是说,这个写信的人我们不知道是人还是畜生,呵呵,但他的确写了那封信。事情就这么简单。
   【但一个思考得更深的人,在内心深处或潜意识里(|在他的脑海深处|巴克斯|瓶子|小瓶,瓶子|后裤袋|怪物)总会将其铭记,】:有人写了信,有人发现了它,看到了他,只有“思考得更深的人”才会去深入研究它,因为研究,他就能“将其铭记”了。
   【这个明确(|直截了当;简单的)的结论就是这样,就在他心中(|废话|在沉思中,我所有的目光),为什么?】:这句接着上一句,他用感觉器官去感受它,在心里记住它,同时在心里问“为什么”。
   
   
   
   【读书札记】
   
   
   2025.10.23.
   读完《三作家传-(奥)斯蒂芬.茨威格》,19.5万字。
   
   书摘:
   【
   卡萨诺瓦把自己同当年的酒肉朋友鬼混的那段荒唐往事从实道来;司汤达对复杂的心理加以剖白;托尔斯泰则对自己所沉迷的精神狂热津津乐道。各自基于不同层面——有肉体的,有心灵的,有伦理的——达些代表着同等的创造性功能的升华,即自我塑造。
   
   然而,作者把卡萨诺瓦这个寡廉鲜耻的痞子同托尔斯泰这位德高望重的文豪放在同一本书里,他究竟要凭借什么样的价值标准呢?原来,茨威格看重的是他们在自我写照方面的共同天才,并且让他们依次代表不同的精神境界。用作者本人的话说:“卡萨诺瓦最低,属于原始等级,我们从他那里看到天真的自我写照,这是对行为与事件的一种朴实记录,既无意于评说事理,亦无心于深究灵府。”“到了司汤达手里,自我写照已经到较高层次——心理透视到了托尔斯奉,这种自我反省猜神达到了极至,因为它现已成为一种道德宗教意义上的自我写照。”
   
   三是人生态度。卡萨诺瓦无理想,无信义,无国界,游戏人生,玩世不恭,随时可以出卖灵魂;司汤达反对传统,反对偏见,蔑视战争,疏远社会,崇尚个人主义,不受时代、阶级、种族、国家的束缚;托尔斯泰严于责己,愤世嫉俗,反贵族,反政府,批判私有制和社会不公,提倡非暴力改良主义。
   
   《与魔搏斗》告诉人们,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和尼采是受魔力驱动的悲剧品格的三种变化的基本形态。这种品格既超越自身,也超越现实世界,是与无限的事物相抗衡的。《三大师传》说明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叙事文学世界创造者的典型。他们在自己的长篇小说宇宙里安排了一个业已存在的现实之外的第二现实世界。《三作家传》的生活道路不像第一卷里的三人那样进入无限,也不像第二卷三人那样通向现实世界,而是仅仅回归自身。
   
   像卡萨诺瓦这样一个放荡的不道德的骗子怎么能跟托尔斯泰这样一位英勇的伦理学家、完美的作家同日而语呢?
   
   这三个名字象征着一级比一级高的三个不同阶段,是同一类性格的不断提高的主要形态。我要再重复一句,他们代表的不是三种同一价值的形态,而是同一种创造性功能,即描写自我的三个不断提高的阶段。卡萨诺瓦只代表第一个最低级的原始阶段,也就是简单的描写自我的阶段。
   到了司汤达,描述自我就已经达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即心理描写的阶段。
   在托尔斯泰这个类型里,灵魂的自我观察达到了观察的最高阶段,因为这种观察同时变成了伦理和宗教上的自我描写。
   
   从自我观察进入自我描述,是多么艰难啊!自我描述的成功率是很低的,这就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这种大胆行为的不可估量的困难。
   艺术家最难于真实塑造的不是他同时代和任何时代的人,而是他的“自我”。然而,是什么一再迫使一代又一代的尝试者去担负这几乎不能完成的任务?无疑是有一种基本动力强加在人的身上:这就是使自我不朽的天然要求。这种不自觉的、模糊的追求自我永存的意志,便是一切自我描述的动机和开端。
   
   正如奥古斯丁[2]巧妙地说出的那样,如果一个人“把自己变成问题”,把自己变成他所寻找的属于他的答案,那么,为了更清楚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他就会像展开一张地图一样把他一生的道路展示在自己眼前。他阐释自己不再为了别人,而是首先为了他自己。
   
   可见,羞惭是每部真正自传的永久的敌人
   
   最危险的谎言最喜欢在伟大的慷慨激昂的、貌似英雄主义的豪言壮语的阴影里筑巢。
   
   害怕别人讥笑,随时随地都会把一部自传引上最危险的歧途。甚至像让-雅克.卢梭这样真正愿意透露真情的人也是以一种令人怀疑的彻底坦白的态度痛斥他性爱方面一切离经叛道的行为,并且懊悔地承认,他这位著名教育小说《爱弥儿》的作者,让自己的子女在育婴堂里变坏了。不过事实上,这种貌似大胆的供认只不过是掩盖那些更具人性却使他感到为难的供认,他很可能从来就没有孩子,因为他没有能力生育孩子。
   托尔斯泰宁愿在他的忏悔里痛斥自己是嫖客、凶手、窃贼、奸夫,而不肯用一字一句承认这样一件小事:他一生中对他的伟大对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判断都是错误的,并向来对后者毫不宽容。把自己隐藏在一种自白的背后,而且恰恰在忏悔中隐瞒自己的劣迹,是在自我描述中进行自我欺骗的最巧妙、最有欺骗性的阴险手段。
   
   因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根本不具备掌握真实情况的可靠器官,我们在开始讲述自我之前,就已经在真实的经历方面被我们的记忆欺骗了。
   
   司汤达第一个承认记忆的不可靠和自己绝对忠于历史真实的无能为力。
   
   整个古代对这种深奥莫测的方法一无所知:那个时代的自我描述者,包括恺撒和普鲁塔克,都只会罗列事实和客观的事件,从来都不想稍许挖掘自己的内心。人在能够研究自己的内心之前,必须意识到内心的存在,而这一发现是以基督徒精神的出现真正开始的。奥古斯丁的《忏悔录》使内在的眼睛睁开了
   
   正如他在艺术创作方面是个半吊子,其他人则在享乐方面是个半吊子。
   
   一个矮小的威尼斯女舞蹈演员突然笑了起来。“德.塞恩加尔勋爵?哦,这个骗子!这是卡萨诺瓦,布拉奈拉的儿子,这个小修道院院长,他在五年前靠着摇唇鼓舌的本领骗得了我姐姐的贞操。他是布拉加丁旧王朝的宫廷小丑,是一个牛皮大王,流氓,冒险家。”然而,这个活泼可爱的少女似乎对他的恶行并不特别气愤,因为她从舞台侧面向他递送秋波,卖弄风情地把手指尖贴在嘴唇上。他看见了她,也想起了她是谁,但心里却想:不必担心,她不会搅扰他跟那些高贵的傻瓜耍的小把戏,她宁肯今夜跟他睡觉呢。
   
   是这样的,但只是近乎,而这个“近乎”则无情地标示出卡萨诺瓦多才多艺的才能的重大缺陷。他在一切方面都是近乎,说他是一个作家,但又不完全是,说他是一个窃贼,但又不是职业的。
   
   欺骗始终是一切活动中最愉快的事。他知道,欺骗傻瓜不需要什么深奥的学问。他在哪方面只要有那么一星半点的知识,立刻就会有一个能干的助手跳出来帮助他:这个助手就是他惊人的胆大妄为。
   
   卡萨诺瓦发现,在正常的情况下,愚笨者的日子过得很糟,对聪明人,上帝也不给予帮助,一切全靠他们自己,他们必须自救。既然世界已经变得如此紊乱,以致一些人穿着长丝袜坐在豪华的马车里,而另一些人衣衫褴褛,饥肠辘辘,那么,聪明人就只能有一个任务:让自己也坐到豪华马车里去。
   
   卡萨诺瓦的这种对艺术的爱从来都没有超出游乐的界限。对他来说,精神必须服务于生活,从来不是生活服务于精神。因此,他只把艺术视为春药,激发性欲的谄媚手段,粗野肉欲享受的较高雅的预先满足。
   
   他把寂寞无聊称作“但丁忘了描写的地狱”。
   
   他不是为了赢才赌(这是何等的无聊),而是为了赌而赌。
   
   司汤达这位事实上相当悲惨的爱情英雄的一次经历通过升华分离出来的精神内涵,比在卡萨诺瓦这里三千夜分离出来的还要多;关于性爱能上升到何等精神愉快的高度的问题,卡萨诺瓦全部十六卷作品给人的印象还比不上歌德的一首四行小诗。
   
   唐璜是封建时代的骑士,是贵族,是西班牙人,即使有反叛行为,感情上仍然是一个天主教徒。作为纯血统的西班牙中世纪的天主教徒,他又是不自觉地屈从于把一切肉欲视为“罪过”的宗教观点。
   唐璜不相信这种魔鬼性别的人会有哪一个有什么纯洁和贞操可言,他知道在她们的衣服底下都是用来引诱男人的赤裸裸的肉体,他能用上千个事例来揭示女人的这种软弱性,向世人和上帝证明,所有这些不可接近的夫人,这些貌似忠诚的妻子,这些热狂的半成熟的姑娘,这些虔信基督的新娘,都可以毫无例外地跟求爱者上床,不过所有这些人在教堂里是天使,在床上则像猴子那样淫乱。——这一点,只有这一点,不断地驱使这个迷恋女人的男子每一次都带着新的激情去干诱奸女人的勾当。
   因此,最愚蠢不过的,是把唐璜这个女性的死敌,视为多情的人,视为女人的朋友,视为倾慕女性的情人。因为,不是对女人真正的倾慕和爱,而是男性天生的恨驱使他像魔鬼似的对待女人。他获得她们,不是为了拥有,而是永远为了掠夺。
   通奸或奸污修女的一次性行为,才能刺激他追逐女人。如果他占有了一个女人,那么他的试验也就完成了。被引诱的女人只在登记簿上留下一个编码。事实上他为此安排了一个记录员,他的雷波莱罗。
   实际上,当女人们醉心于他的冷酷花招时,她们就会像想到魔鬼本身那样想到唐璜。她们会以昨日爱情的全部热烈憎恨这个第二天早晨以冷嘲热讽的冰水回报她们的热情的骗人的死敌(关于这种情境,莫扎特以他的歌剧为我们留下了不朽的一幕)。她们因自己的软弱而感到羞愧
   与此相反,委身于卡萨诺瓦的那些女人则像感谢神一样感谢他,因为他不止没有伤害她们的感情,没有污辱她们的女子特性,反而给了她们自我存在的一种新的安全感。
   
   这样,老卡萨诺瓦,穷卡萨诺瓦,这个享乐者成了寄生虫,这个世界的好奇者成了外国的间谍,这个赌徒成了骗子和乞丐,这个快乐的社交家成了孤独的写作者和讽刺作家。
   
   根据这样的法则,衰老憔悴的妓女必定变成老鸨,赌徒必定变成赌场作弊者,冒险家必定变成寄人篱下的食客。
   
   最后,还是那位极富有的瓦尔德施泰因公爵,一个神秘学科的信徒,在巴黎的一个餐桌旁同情地收留了寄食在那里的这位“从海岸到海岸漂泊的诗人,波涛可悲的玩偶和遇难后的废物”。伯爵认为跟这个被免职的健谈的玩世不恭者在一起相当愉快,便仁慈地收他为图书馆馆员(其实是宫廷丑角),把他带到杜克斯去了。
   
   但这个老骗子又一次愚弄了世人。因为当他们大家都以为他已经完蛋,只在等待棺材和墓地的时候,他又一次依靠他的回忆录创造了他的生命,并十分狡猾地使自己进入不朽的境界。
   
   我们并不轻视作为创作冲动和动力的无聊。我们认为,多亏有了塞万提斯单调乏味的牢房岁月才会有唐吉诃德;多亏有流亡奇维塔韦基亚的年月才有司汤达的那些最优美的篇章;只有在艺术的暗房里才能产生多彩的生活画面。
   
   他在人世间还要爱惜谁呢?充其量只有他自己而已!他所讲述的一切,对他既不会带来好处,也不会造成损失。他自问:“干吗不实话实说呢?一个人永远也欺骗不了自己,我写回忆录仅仅是为了我自己。”
   “对我的自白我一点也不害羞”,这句话是作为座右铭写在他的《我的生活故事》里的。面对未来他没有一点懊悔,因为他的叙述简直是直截了当地脱口而出。因此,毫不奇怪,他的书成了世界历史上最无遮掩、最自然的一部书,在非道德方面真正是充满仿古艺术的坦率。
   虽然不能说其他伟大的自传作家如歌德或卢梭在他们的自我描述中也有不真实的地方,但那里的确存在着因为只讲一半和故意不说而显得不够真实之处。这两位大师以成心忘记或不屑记忆的手法仔细地对他们爱情生活中不雅观的、纯性爱的情节一概守口如瓶,只详细描述跟克莱尔辛和格莱特辛那些心灵相通的、感伤的或热烈的谈情说爱。
   
   如果没有这么个无比坦率、极端无耻的卡萨诺瓦在这里揭开各种各样的帷幕,那么,世界文学就会缺少这么一幅描绘男人性生活的绝对真实、无比复杂的图画。
   
   但是所有这些小小的骗局,这些年代顺序的错误,故弄玄虚和夸夸其谈,这些随心所欲的、往往事出有因的忘却,在回忆录中根本无法抵消那惊人的,简直可以说是绝无仅有的生活全貌的真实。
   
   过去我是什么人?现在我是什么人?我全说不清。
   司汤达:《亨利.勃吕拉的一生》
   说谎的兴趣和说真话的快乐
   我最好是戴上假面具,并更名改姓。
   书简
   
   说谎蒙蔽世人,很少有人比司汤达说得更多;说真话,同样很少有人比司汤达说得更好,更彻底。
   
   司汤达(这是根据普鲁士一个小镇的名字取的,那里因他突发奇想而变成不朽的城市)。
   
   谁曾坦诚地对待自己,他就会永远坦诚。谁悟得出自己的秘密,谁就发觉了所有人的秘密。
   
   你很丑,但你气度不凡。
   加尼翁舅舅对年轻的亨利.贝尔说
   
   他仔细端详了一下自己,立刻嘲讽地撇了撇嘴:不,他对自己并不满意。这是一张多么粗俗的哈巴狗似的面孔
   
   他一直用沉默来封闭自己,这位军人便认为亨利.贝尔是一个不开窍的蠢货,特别像一条鲤鱼似的没有教养
   
   不,服从命令不是这个任性的人该干的事,他的最大的幸福是“既不命令任何人,也不当任何人的部下”。
   
   贝尔表弟更喜欢承担比较舒适的工作,在他表兄狂热工作的情况下安慰表兄在维也纳的妻子达吕夫人。从青年时代起,贝尔就熟知以怨报德的魔鬼心术,他想,对恩人的报答,有什么能比以感情和温存善待他的妻子更好的呢?
   
   感觉细腻总要造成轻微的伤害,凡是对艺术恩赐有加的东西,几乎永远成为艺术家的生活灾难。
   
   思想的模糊,言词的夸张,感情的夸耀和做作,都立刻从美学的角度使这位敏感的天才感到厌恶。这样,他也就很少从任何同代人的艺术中获得有兴味的东西,因为他们的艺术当时具有特别甜美的浪漫主义(夏多布里昂)和假英雄主义(维克多.雨果)的色彩,所以他能接纳并与之相处的人就很少。不过,这种过分的敏感也同样妨害了他本人。
   
   他让他的于连骄傲地说:“别人跟我有什么相干?”不,一个人在这样一个下流、庸俗的世界里没有任何成就不必感到惭愧。
   像他的于连那样生活:“向全社会开战。”
   司汤达独特本质的最后一部分始终在于袖手旁观。
   
   正如他所说的,在法兰西都认为“英雄主义这个概念必然与军乐队的指挥密切相联”的时代里,他把滑铁卢战役描写成乌合之众的一场混战;
   
   一个人越是跟着他的时代随波逐流,他就越会随着时代一起死亡。一个人越是在自己身上保留真正的本性,就越能凭借其本性流芳百世。
   
   认识自己的内心,通过理解增加激情的奥秘,同时对激情加以研究——这就是司汤达的公式。
   
   因此他在女人那里屡遭惨败,这是他一生中那种隐蔽的、最终被无意中透露出的绝望。司汤达一生中只盼望有明显的爱情上的胜利,他说:“对我来说,爱情始终是最大的事,更确切地说是惟一的大事。”
   
   如关于他对母亲的颇具危险的倾慕的那段留有骂名的自白,关于对他父亲的凶残的不共戴天的憎恨,这些自白在别人那里,只要一位检查官有时间监督它们,总是在胆怯地躲进下意识角落不冒出来:这些深藏心底的东西——只可以这么说——是在勉为其难的道德方面的疏忽大意的情况下故意偷运出来的。司汤达从来都不给他的感受留有时间把自己修饰成“美的”或“有道德的”东西。
   《亨利.勃吕拉》成为一个无与伦比的精神文献。
   
   这个乘邮车来到巴黎、穿过拿破仑军服的“极有预见性的人”(尼采又一次这样称呼他),我们是多么熟悉他啊!他的非教条主义,他早期的欧洲人自由选择身份的主张,他对世界的不由自主的客观化的厌恶,他对一切浮夸的群体英雄主义的憎恨——所有这一切跟我们的看法多么一致!
   
   尼采进行思考的无上快乐是在阅读了司汤达的作品以后逐渐形成的。这样,司汤达寻找了一生也没找到的“亲如手足的杰出的人”、“最优秀的人”,终于来到他身边了。
   
   他像歌德和柏拉图那样害怕音乐,因为音乐会太强烈地引起他神秘莫测的心潮澎湃。“音乐对我有极大的影响。”他坦白地说。事实上,当他全家亲切友好地围坐起来听钢琴演奏时,他的鼻翼便令人不安地抽动起来;眉毛厌恶地紧蹙,他感到“嗓子眼里边有一种特殊的压力”,于是,他突然很不礼貌地转身走出门去,因为他已经泪流满面了。“这音乐要使我怎么样呀?”有一次他因为要极力控制着自己而惊恐地说。
   
   他曾对契诃夫说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嫖客”
   
   没有一个现代作家(包括瓦尔特.惠特曼在内)像这位具有潘神性欲和远古神明无所不在的性欲的俄罗斯人这样强烈地感受到尘世器官的欢乐。于是人们便可理解他的这句豪言壮语了:“我本人便是自然。”
   
   他的艺术作品只讲真实这样一种语言——这是他的范围,不过这种语言比以前的作家所讲的更加完美,这便是他的伟大的所在。对托尔斯泰来说,美和真是一回事。
   
   他从来没有从内心深处爱过音乐,因为音乐既没有使他也没有使其他人认识到人生会使人幸福和具有值得肯定的意义。在这双无情的瞳孔面前,整个人生显得何等可怕的无望:灵魂是在死一般宁静的四周中不停抽动的身体的一个微小的结构,历史是偶然发生的事实的无意义的混杂,肉体的人是一副走动的骨架,只在短时间里披上生命的温暖的外衣,而这整个无法解释的杂乱无章的联动机构,则像流动的水或枯黄的树叶一样毫无目的。
   
   以致在托尔斯泰看来,正派而平庸的贝托尔特.奥尔巴赫[3]比“害人虫”莎士比亚还要重要。标准尺度越来越从艺术家托尔斯泰的手里滑到那个道德的空论家的手中:这位人类的描述者,这位无可比拟的人类的改善者,在道德哲学家的面前毕恭毕敬地自觉地退却了。
   
   尽管他后来出于道德上的狂热十分蔑视地称他的《童年》、《战争与和平》,他的优秀的中篇小说为“坏的、没有价值的、无足轻重的书”,说它们只能满足美学的要求,也就是满足“一种低级的享受”——听听吧,我们的阿波罗!但事实上,它们始终都是他的杰作,而那些自觉地表现伦理道德的东西才是他的经不住考验的作品。托尔斯泰越献身于“道德的专制主义”,越远离他的天赋的基本要素,越远离感觉的真实性,他就越不像艺术家——正如安泰离开大地便失去力量。
   
   “当我决心写出赤裸裸的真情,不隐瞒我生活中的丑事时,我又害怕这种自传必定会发生的影响了。”
   
   一个人生活中最重要的事件,便是他意识到自我的那个时刻;这个事件的后果可能是最有益的,也可能是最可怕的。
   
   一八七九年,他把下列“不清楚的问题”写在一张纸上:
   (一)为什么活着?
   (二)我的生活和别人的生活都有什么原因?
   (三)我的生存和别人的生存都有什么目的?
   (四)我心中感觉到的善与恶的分裂意味着什么,这种分裂为什么会出现?
   (五)我应该怎样生活?
   (六)死是什么?——我怎样才能解救自我?
   
   早在他感情危机之前,在《安娜.卡列尼娜》出版的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就颇有远见地谈到过体现托尔斯泰的人物列文:“像列文这样的人,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就可以与人民共同生活,但他们绝不会成为人民的一员,因为他们自命不凡,有意志力,变化无常,不能理解和实现到人民中去的愿望。”
   
   “我在战争中杀过人,我参加过决斗,我在赌博中挥霍过从农民那里勒索来的财富,我残酷地惩罚过他们,我曾与轻浮的女人通奸,并欺骗过我的部下。说谎、掠夺、私通,各种各样的醉酒和耍野,每一种无耻的勾当,我都干过,没有一种罪行我没犯过。”
   “遇到这种时候,出于虚荣、贪欲和傲慢,我便开始写作。为了获得荣誉和财富,我不得不压制我心中的善,使自己堕入罪恶。”
   
   “按照你所应遵循的规律,你只能是这个样子,你不能摆脱你自己。”(歌德语)
   
   因此,托尔斯泰就没有给他的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找到答案,他朝着上帝所做的热心奋力的跃进也没有成功。
   
   因为他不能相信他自己的固执的思想,所以他想说服别人。因为他自己不能改变自己,所以他就试图改变人类,一切时代的一切宗教都是这样产生的,一切世界的改善(正如那位看透一切的尼采所说)都是由于一个处在灵魂危机中的人要“摆脱自我”而得到实现的。
   
   托尔斯泰把新的四福音书的名言“勿抗恶”作为他的教义,作为他给人带来的“福音”的基石,并赋予它以创造性的解释:“勿以暴力抗恶。”
   
   在马克思之前,托尔斯泰作为当时激进的社会主义者提出这样的假设:“财产是一切罪恶和一切苦难的根源,一种冲突的危险存在于财产过多者和无财产者之间。”
   
   不是必须改变人民和政府之间的国家公民关系,而是必须改变人本身:一种内心的亲密联系,不是通过国家政权的强制压力,而是必须通过友爱才能使各民族联合得到加强。
   
   他的国家学说是最激烈的反国家学说,是自路德以来个人同新的罗马教皇神圣论和关于财产天经地义思想的最彻底的决裂。就连托洛茨基和列宁也没有超出“必须改变一切”这一论点的一步。
   
   因为一切主张建设的俄罗斯的思想,首先必须是激进的,必须进行彻底的破坏。因此,在俄罗斯的艺术家里没有一个不是先跳进无光无路的虚无主义漆黑的坑道里去,然后才出于炽热的兴奋的绝望,热情地重新获得新的信仰,就不是偶然的事了。
   
   没有什么东西比托尔斯泰为反对豪富和财产而进行的狂热的劝人忏悔的布道,像他的小册子有如爆破筒,像他的论战文章有如炸弹这样强劲地从精神上推动俄国的革命。这个时代没有一种批判在广大民众中发生过如此震惊灵魂、颠覆信仰的影响
   
   只要这个天性没受到过鼓励的人坚持留在他的感性世界里,用他超群的器官分析人性的结构,他就会受到无限的尊重。但是,一旦他要飞快地无所约束地钻到形而上学的东西里去,他的感官在那里再也抓不到、看不到和吮吸不到什么,所有这一切触角都在这里毫无目的地在虚无中摸索,谁都会对他精神的迟钝感到吃惊。
   
   他没有受过任何哲学方面的教育
   
   他本人在一八七八年还绝望地大喊过“我们全部的尘世生活都毫无意义”,但三年以后他的万能神学却能解决我们的一切世界之谜了。
   
   他,一个六十岁的人,要求青年人节欲(而他自己作为男人从未进行过节欲),要求脑力劳动者对艺术和理性的东西表示冷漠甚至鄙视(而这却是他为之献出一生的事业)。
   
   或者说真的认为普希金的作品“好处是可以让老百姓拿来当卷烟纸”吗?
   
   我们看到,他,托尔斯泰像一个狂人似的夸海口,昧着良心夸夸其谈,为的是让我们觉察不到他是以说大话的方式来掩盖他的“证据”不足。
   
   没有一个新时代的艺术家像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这样深地挖掘我们的灵魂。但他们二人都不曾帮助我们建立一种新的制度。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死硬的反动分子和专制制度的辩护士,他鼓吹战争和恐怖,疯狂地陶醉在超常增长的势力中,他是沙皇的奴仆,然而正是沙皇把他投进了监狱。他是一个帝国主义的、想要征服世界的救世主的崇拜者。托尔斯泰与他相反,托尔斯泰以同样的狂热讥笑前者所赞扬的东西,像前者令人惊异的卑躬屈膝一样,是令人惊异的无政府主义者,他公开谴责沙皇是杀人犯,教会和国家是窃贼,他诅咒战争,但同样也在嘴上挂着基督,手里捧着福音书——不过,二人都是出于一种受震惊的灵魂神秘莫测的恐怖,像反动分子那样把世界拉向倒退,使它处于恭顺和麻木的状态。
   二人都是忏悔的召唤者,都是愤怒的过分相信爱的预言家。
   
   种风者收获风暴。
   
   “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啊?”一位年老的农民愤慨地抱怨说。
   
   但最爱的不是他们不犯错误,而恰恰是他们犯错误。因为我们这一代人不会再把圣徒尊为超尘世彼岸的使者,恰恰把他们当作人们当中最具俗世特点的人。
   
   这个瘦小的农民惶恐地卷了卷帽子,终于急速地说出一些烦琐的问题,他问,现在土地是应该归农民,他什么时候能得到他的那一份土地?托尔斯泰回答时很不耐烦,一切不清楚的事情都使他恼火。
   
   “摆脱这份肮脏的罪恶的财产,是多么难啊。”他在那些日子里(一九〇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悲叹道,因为有半个家庭紧紧抓住这份财产不放。
   
   于是,他便呼吸急促地发出有气无力的声音,向女儿口授了他最后的思想,他称上帝为“无限的宇宙,人只是它的一个有限的部分,是它在物质、时间和空间上的显示”,他宣称,这种尘世的生物和其他生物的生命的联合,只能通过爱来实现。在他去世的两天前,他还集中他的所有感官,去捕捉崇高的真理,那可望而不可即的真理。然后,黑暗便渐渐地遮没了光辉的大脑。
   
   人类从一个人的所有伟大之处获得新的更高的尺度。这个不断求索的智者只在热情真诚的自白中才预感到他的局限和规律。只是由于有了他这样的艺术家的自我塑造,人类的灵魂,天才的形象,在尘世间才会被人理解。
   】
   
   2025.10.24.
   读完《政治的神学-(德)卡尔.施米特著刘宗坤等译》,16.6万字。
   
   书摘:
   
   
   【
   一、主权的定义
   主权就是决定非常状态。
   
   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对自由民主现代性的形成及其问题作了经典表述,其思路支配了20世纪学术的诸多重大问题意识。与此不同,施米特从新教伦理的对立面——天主教政治法理来看待自由民主现代性的形成及其问题,在解释继承罗马法传统的天主教政治形式的同时,带出截然不同的现代性问题景观和问题意识。
   
   尽管该书相当神学化,施米特讨论的仍然是其一生关切的根本问题——现代性政治的正当性。书中一再提到的“宗教改革法权”和法国革命以来的“革命法权”的正当性问题,充分证实了这一点——用施米特自己的话说,如果要科学地研究民主政制,就“必须从一个我称之为政治的神学的特殊方面入手”
   
   《价值的僭政-----个法学家对价值哲学的思考》(Die Tyrannei der Werte.Uberlegungen eines Juristen zur Wert-Philosophie)是一篇从法学家的立场检讨现代启蒙主义价值哲学的论文,展露了施米特政治法学的哲学立场,对于了解施米特对议会民主制的思想史批判的理论出发点具有重要意义。在施米特看来,“价值”这个词本来是经济学中的术语,如今成了哲学、法学、神学乃至各种社会科学的术语,因此,“价值”论不是某种学科的名称,而是整个西方现代文化和学术思想的经济一技术品质的表征。法国大革命确立的“政治正确”基于人的价值的宣称,随后欧洲各国订立自由民主宪法时,无不以人的价值为基本的政治正当性原则。从这种价值哲学的逻辑中,施米特看到了非人道的野蛮性质——希特勒的政治理念恰恰来自这种野蛮性。德国的新马克思主义者(法兰克福)同样认为,纳粹理念是启蒙主义的最终结果,与施米特的看法足以相互印证。换言之,施米特在魏玛时期对自由主义纯粹法学的批判具有深远的历史根据:康德的形式法学在哲学上不仅短视,而且幼稚。
   
   关于教会的可见性,一切可说的话都基于两个信条:“人在世上并非离群索居”,“世界具有善的品质,世上的一切邪恶都产生于人的罪孽。”这两个信条从如下事实中获得其宗教意义:上帝变成了人。
   
   但是,任何人都无权把自己的主观经验变成衡量真正的基督徒生活的标准。如同在一切基本事情上一样,一个人在追求成功时永远不应把它当作自己努力的结果,相反,他永远都必须仅仅依靠上帝的恩典而力求成功。
   
   人在上帝面前什么也不是。但是,惟独在尘世,人才真正感到无望。立法者不会那么英明和仁慈,使人摆脱世俗合法性的种种后果。但是,上帝在尘世上利用神奇般的突变拯救了人,因为上帝把全部合法性的根据推溯到从他口里说出的一切话。
   
   在这种情况下,基督徒实际服从的是上帝,而非权威。这不仅是世界历史上一场堪称伟大的革命——事实上,基督教为世俗权威奠定了新的基础。
   
   拯救在于上帝变成了人(而非人变成了上帝)。基督有一个血肉之躯;同样,教会也必须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身体。
   
   而且,教会内部也有一个座右铭:服从上帝必须远甚于服从人。不过,这属于每个人自己决定的范围。这个附带条件异常有力而崇高,甚至在教皇永无谬误的问题上也是有效的。
   
   但是,婚配已成为一个寓言的基础,这个寓言的最深刻意义在于,其全部要素都被圣化了——女人对男人的行为态度与男人对教会、教会对基督中保的行为态度完全相同。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中介等级系统,其根据不是别的,正是上帝之言。
   
   无行为的信仰导致无信仰的行为。一个人也许非常苛严,对他来说,关于上帝无限性的一切表述看上去都是矛盾的,不真诚的,他可能出于真诚的原因保持沉默,因为如果他不同时作出严肃努力消灭自己的具体的可见性,那么,每个字都是谎言。这个人也许明天会处于同等的真诚状态中,因为惟有谎言才是对不真实的本质的真实表达。可见的教会被可见之物的教会所取代,出现了一种具有物证的宗教。一个人或许会拒绝一切正式的东西,因为正式的东西可能不真实。但是,他却达到了比一切正式的东西更不真实的结果,即对正式的东西的正式拒绝。
   
   只有“紧急”这类状态才切合主权这个题目,也就是切合整个的主权问题。
   
   是否只有上帝才拥有主权,换言之,是否只有那些公认的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或者说皇帝、帝王、人民,即那些把自己直接等同于人民的人才拥有主权?这个问题始终指向主权问题,以及如何在具体情况下运用主权概念。
   
   非常状态的首要特征就是不受限制的权威,它意味着终止整个现有秩序。
   
   一切法律均是“具体处境中的法”(Situationsrecht)。统治者创造并保护整个处境,他垄断了最终决定权。国家主权的本质正在于此,它必须在法理上正确地界定为对决定权的垄断,而不是对强制和统治的垄断。非常状态最为清楚地揭示了国家权威的本质。决断在这里与法律规范分道扬镳,若用一个悖论来表示就是,权威证明了无需在法律的基础上制定法律。
   
   对康德而言,紧急法令根本就不是法律。当代国家理论揭示了两种相对趋势的有趣景象,即忽视紧急状态的理性主义趋势,以及源自在本质上完全不同的理念并关注紧急状态的自然法趋势。
   
   如果它们无法得到解释,那么一般也无法得到解释。这个难题常常没有引起重视,因为一般不是以情感去思考,而是以令人舒适的浅薄去思考。但是,特殊却是以强烈的情感来思考一般。
   ---克尔凯郭尔
   
   在政治现实中,并不存在一种无法阻挡的至上权力或最高权力完全按照自然法的必然性运作。权力在法律中证明不了什么,原因极其平常,与时代精神保持一致的卢梭曾将其归结如下:暴力是一种实质权力,强盗手中的手枪也是一种权力的象征。【1】
   
   人们认为,不是国家而是法律才拥有权力。
   
   但是,属于自治的某种“完备性”使得沃岑道夫的构想十分危险,因为在历史现实中,这个充满学究气的历史问题常常始料不及地由协商变成专政。沃岑道夫的纯粹国家观把国家限制在维持秩序的范围内。
   
   决断论(请允许我创造这样一个词)类型的经典代表人物是霍布斯。
   
   在法律生活的现实中,至关重要的是由谁来决断。权限问题总是与实质的正确性问题并驾齐驱。法律形式问题就存在于决断主体与决断内容的对比中,以及主体的正确含义之中。法律形式没有先验形式所具有的先天性空洞,因为它完全产生于法律的具体性。法律形式也不是技术性的精确形式,因为后者具有要达到某种目的的功利性,它在本质上是物质性的和非人格性的。最后,法律形式也不是审美产品的形式,因为,后者对决断一无所知。
   
   但是,他没有看到,经院思想中的实体概念与数学和自然科学思想中的实体概念完全不同。实体与法律实践的区别不能通过植根于自然科学的概念来把握,它在主权概念的历史上具有根本意义【1】,因而是法学讨论的本质性因素。当凯尔森提出选择民主的理由时,他公开地暴露出自己思维的自然科学性质。【2】
   
   “人民永远是好的”,西哀士(Emmanuel Sieyes)说:“一个国家不论以何种方式表达其愿望,只要它是自己的愿望就足够了,一切方式都是对的,因为国家的意志永远是最高的法律。”
   
   人民的声音(die Stimme des Volks)就是上帝的声音一1801年杰弗逊的胜利奠定了这一信念的基石。托克维尔在描述美国民主时说道,在民主思想中,人民居于整个国家的政治生活之上,就像上帝居于世界之上一样,成为万物的原因和目的,万物生于兹又归于兹。今天却恰恰相反,像凯尔森这样知名的法哲学家和政治哲学家能够把民主看作相对化和非人格化的科学主义的表现。这种观点与政治神学和形而上学在19世纪的发展是一致的。
   
   在波纳德看来,传统为人能够在形而上学上接受的内容提供了惟一的可能性,因为个体的理智过于软弱拙劣,不能靠自己认识真理。这三位德国人在描绘人类历史进程的令人惊骇的图书中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一群盲人正受一位用手杖探路的盲人引导!
   
   一切无政府主义理论均围绕着同一个公理转:“人民是好的,而官员却是腐败的。” 德•迈斯特的主张恰好相反,即权威本身一旦存在便是好的
   
   对于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者来说,人虽然天性愚昧野蛮,却是可以教化的。所以,正是以教育学为根据,“法律专制主义”理想被正当化:混沌未开的人类要受立法者的教化(按照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立法者能够“改变人的天性”);
   德•迈斯特和波纳德最为关注《社会契约论》框架中的国家理论,在这部著作中,人绝对没有被看作天性善良;正如赛利尔(Ernest Seilliere)精彩地证明的那样,只有卢梭晚期的小说才阐明了著名的人性本善的卢梭式论题。
   
   对王权和贵族制的痛恨促使自由派资产阶级向左转,而害怕在激进民主派和社会主义的威胁下失去财产又促使他们向右转,倒向一个强有力的王权,以期其军事力量能保护他们。于是,自由派资产阶级便摇摆于两类敌人之间,并试图欺骗他们。斯泰因的解释截然不同,他借助“生命”来解决这个问题,把诸如此类的矛盾统统归因于生命的复杂性。“各种对立面相互矛盾地结合在一起”,这“恰恰是一切生命存在的真正本性”。
   
   关于国家与社会的无政府主义哲学若要做到首尾一贯,其全部学说最终就必须回到一个根本论题上,即“人性恶”与“人性善”的对立。这是政治哲学的一个重大问题,但“特伦托信纲”【1】对这个问题却含含糊糊,不置可否。
   
   按照新教教义,自然人是彻底堕落的。与此相反,“特伦托信纲”则认定,人性只是被伤害、削弱、搅乱了。
   
   我们这个时代的经济思维便成为天主教政治观念的根本对立面,因为天主教的政治观念反对经济思维中与事务性、诚实和理性相等同的一切。
   
   经济思维有其自身的理性和真确性。这种理性和真确性就在于,经济思维蕴含着绝对的事务性,仅仅关注实实在在的东西。政治被看成非事务性的【1】,因为它必定要关注经济价值以外的其他问题。天主教的突出特征就是其政治性,与绝对的经济事务性根本不同。
   
   没有权威,就没有政治,没有信念伦理(Ethos der uberzeugung),就没有权威。
   
   一切严重的社会对立都不可能通过经济手段来加以解决。雇主对工人说,“是我养活了你们”、工人则回答说,“是我们养活了你”。
   
   不管出现什么结果,天主教都不可能与工业资本主义相结合。
   
   从真正的意义上说,只有当宗教成为一桩私人事务时,绝对的私有财产才能获得无条件的保障,免遭被侵犯的一切风险【1】。
   
   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宗教大法官坦言,他自觉自愿地听任撒旦的诱惑,因为他知道,人按其本性便是邪恶和卑劣的,是一个需要主人管束的怯懦的反叛者。惟有罗马的司祭才有勇气承担因这种权力而引起的全部诅咒。通过宗教法庭大法官这个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把他那潜在的不敬神的本性强烈地投射到罗马教会中。他从根本上具有一种无政府的(这个词经常也意指不敬神的)本能冲动,因此,对他来说,一切权力都是邪恶的、违背人性的。邪恶的诱惑是一切权力的内在本质,它在世间必定是无休无止的。只有在上帝那里,权力与善的冲突才最终获得了解决。但是,如果谁想通过拒斥一切世俗权力来逃避这种冲突,就会导致最糟糕的非人性。
   
   我们必须拿它与莎士比亚的《暴风雨》来进行比较,看看普洛斯彼罗(Prospero)是如何变成共济会司祭的,凯列班(Caliban)又是如何变成帕帕杰诺的。【1】
   
   天主教在欧洲的最后一个劲敌是共济会。【1】我无法判断它是否仍然体现出其英雄时代的那种激情。但是,不管共济会有什么样的精神抱负,这些抱负对融贯的经济思维来说都无关宏旨,如同国际联盟和天主教一样。对经济思维而言,所有这一切都不过是一些幽灵罢了:一个也许是未来的幽灵,另一个也许是过去的幽灵。【2】
   我想第三次重申,受经济思维支配的资本家的事务性非常接近于激进共产主义的思想意识。如果听任经济一技术思维按其内在规律性运行的话,那么,无论人还是物,都不需要“政府”。
   
   当上帝从无中造出了一个世界,他也把无变成了一种简直令人惊异的东西,变成了某种从中创造出世界来的东西。一种自我肯定、自我证实和自我授权,一种许多词语同自我(Selbst)的组合,一种所谓的自我组合(Autokomposit),足以显现众多不可忽视的新世界,这些世界创造出了自身,并且创造出自身可能性的条件——至少是实验条件。
   
   “犹太人和异教徒中没有神学,神学仅仅存在于基督教,而且前提是,它所言说的是上帝的已成血肉之言(fleischgewordene Wort)。犹太人爱好解经(Exegese),异教徒搞神话学和形而上学;只有在言说了上帝成人之后,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神学。”使徒和殉教者同样不是神学家,他们宣道、见证;相反,神学则以具体论证的形式贯彻道之启示(Logos-Offenbarung)的延伸。神学仅仅存在于基督第一次和第二次来临之间。
   
   经过与我的多次交谈,佩特森已经相当熟悉我1922年发表的《政治的神学》一文。【1】这篇文章并没有涉及神学教义,而是涉及一个学术理论问题和概念史问题:神学与法学论证及其认识概念的结构同一性。
   
   国家的概念以政治的概念为前提。
   换句话说,人们今天不再从国家的角度界定政治,而是必须反过来,从政治的角度界定和解释今天也还可以称为国家的东西。但是,今天政治的标准不可能是一种新的实体、新的“质料”或新的自主领域。今天,惟一科学的标准、惟一替代性的标准就是一种联合(Assoziation)或分化(Dissoziation)的紧密程度,也就是-划分敌友。
   
   《伊利亚特》中有一行诗——王应该是一个(2,204)。这句诗“在中世纪国王与教宗之间的争执中,同样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黑格尔有个说法:认为没有经过宗教改革就完成了革命,或者认为旧宗教及其圣物在完全相反的国家制度下能够安稳、和谐地存在,这些都“应该被视为近来愚不可及的想法”(《哲学全书》,§552)。黑格尔的命题肯定得被理解为一种政治的神学陈述【1】
   
   《政治的神学》是我在1922年发表的一篇法理学的国家法学论文,其副标题是“主权学说四论”。佩特森不仅隐瞒了这个副标题,也隐瞒我在1933年11月为1934年第二版写的序文中对王者君临而不统治(le roi regne et ne gouveme pas)这一说法的暗示。从一种客观的原因来说,这一切非常令人遗憾。因为,这种做法掩盖了一个重要问题,也就是佩特森本人1925年在其《什么是神学?》一文中提出来的问题:神学与法学的关系。作为两种科学,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用结构相符的概念进行思考的。
   
   韦伯是遮掩说的:罗马教会的法“不同于其他神法,创造了一种理性的法令(eine rational Satzung)”,正如其他的神法不能创造罗马法;
   因为,至少在天主教的基础上,他们的牧灵的决疑术(Kasuistik)显示了同塔木德作品的某些相似性。但在这里,一切都由罗马教廷中央机关控制,而且只有通过教廷中央机关,那种高度灵活的法令才能培植有约束力的伦理一社会规范。这祥一来,就得以形成只有在神圣和世俗的法律之间才有的那种关系:对世俗法而言,教规法简直就是一位通向合理性道路的引导者。而且,这使得天主教会具有理性“机构”的特征,这种特征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韦伯,《经济与社会》,第480—481页)
   
   简言之,令人吃惊的是,佩特森在这里多么清楚地认识到并陈述了:决断论和Prazisionismus(严律论)都属于上帝之言的具体践行,一旦拒绝由此要求的司法管辖(Juridifiziemng),人们就会把卡里斯玛的直接性变成一种自我毁灭的非理性。
   
   布鲁门伯格整个混淆了我的观点,以为我极力在宗教的、终末论的和政治的观念之间作出了导致误解的类比(第18页)。也许值得提请注意:我致力于政治的神学并没有陷入任何一种混乱的形而上学,而是借助一些特殊概念处理一件改头换面的经典事件。这些特殊概念是在“西方理性主义”的两种历史性高度发展和高度形塑的位置架构(Stellengefuge)的系统思想中形成的,一个位置架构是大公教会及其整个法的理性(mit ihrer ganzen juridischen Rationalist),另一个是欧洲公法的国家--而且在霍布斯的体系中还以基督教为前提。这种国家根据战争的国际法学说成功地实现了至今仍然最伟大的人的理性“进步”,也就是区分了敌人与罪犯,从而为一个国家在其他国家的战争中保持中立的学说提供了惟一可能的基础。现代的时代转变才与我以及我的政治的神学相干。
   
   在此期间,政治经验以及民众动员式(由Bert Brecht传达)的启蒙带来的是:合法性只能被理解为匪徒黑话(Gangstersparole)。当今谁想强调自己拥有法权(Recht),为自己的诉求辩护,他所使用的词语至多是正当的(legitim),而不是合法的(fcgd),即便他靠一项自己颁布的法律来为自己提供法权基础(Rechtsgrundlage),支配着一项法律得以可能的全部条件——共识、公共意见、立法程式因素的操纵,以至于他的授权(Ermachtigung)也能够被科学地称为一种实际的自我一授权(Selbst-Ermachtigung)。
   
   上帝创造了人并且赋予人以自由,人这种受造物则因自己被赋予了自由而使上帝的那个不需要救赎的世界变得需要救赎,奥古斯丁掩盖了这种自由中的神性所带来的困难。有这种〔自由〕能力的受造物——人,不是通过行为(Tat),而是通过罪行(Untat)来维护自己的自由。
   
   在革命时代,凡古人都是敌人-米涅[Mignet]语
   
   我同歌德专家的无数次非公开谈话时引用并解释了这句话----《诗与真》(Dichtung und Wahrheit)第4卷前面那句著名的拉丁语格言:nemo contra deumnisi dues ipse(惟有上帝自己能反对上帝>。【2】
   
   自由先于理性,而新事物先于自由(stat pro ratione Libertas,et Novitas pro Libertate)。
   
   因此,价值哲学实际上是目标明确、对基本权利的重新解释,确立了这些权利的所谓第三效用和直接的司法地位
   
   因此,一切形式的价值都效命于一切社会的和生物学的乌托邦。价值和非经济学的价值逻辑甚至成为乌托邦的驱动力。所以,很容易在诸如“世俗化和乌托邦”这样的总体框架内讨论非经济学的价值逻辑对法学的一些具体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价值哲学所说的价值并不拥有存在(Sein),而是拥有效用(Geltung)。价值并不存在,而是起着效用。
   
   但价值规定的纯主体性的自由导致价值与世界观之间的一场永恒斗争,一场又是一切人与一切人的战争,一场永恒的所有人反对所有人的战争(bellum omnium contra omne)。
   
   煽动着斗争和敌对情绪的,始终是价值。
   
   价值之特殊性恰恰在于它取代某种存在,只有效用。
   
   这种价值的僭政清楚表现在片面的现行道德类型,表现在人所共知的(哪怕本来富有退让精神的人)对异类道德的不容忍;尤其表现在一种人格从个体上为唯一一种价值所控制的情况。因此,便产生一种对正义的狂热信仰(即使世界沦亡,也应行义[fiat justitia,pereatmundust]),它不仅背逆爱,更背逆博爱,背逆一切更高的价值。[1]
   
   可以肯定,在更高的程度上切中价值内涵的是歌德就理念说过的话:它总以陌生来客的形象出现。
   
   】
   
   
   
   
   【时事简评】
   
   【原理通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6#
 楼主| 发表于 2025-11-1 18:14 | 只看该作者
世界混乱的根源完全在于人心的混乱和反复无常,最近我在读老施米特的书,这哥们和海德格尔一样经过了纳粹时代,和纳粹脱不了干系(在那个疯狂的时代,谁又能例外呢?),但绝不能因此就排斥他的东西,他的著作作为一面镜子,从反面看是很有价值的,比如说他认为人的政治性完全是动物性,这几乎就是说,人和动物一样野蛮,所谓“理性”完全是因为“不得不如此”(否则就是大家同归于尽),他认为经济并不是中立的,这等于是逐字逐句在批判文明世界对中国的经济与人权脱钩的巨大错误和灾难,现在文明世界终于知道中国的厉害了,一个小小的稀土就把整个世界扼死,就问你服不服?假如中国能彻底打垮文明世界,他绝不会和你客气的,你不投降就往死里干,那时候文明世界就得重新在纽约,巴黎,伦敦巷战,再次争取你们现在的自由了。我可绝没有吓唬你们,现在其所以还要和你们谈判,是因为暂时还需要你们(技术,钱等)。
其实把人类的政治性等同于动物性,对动物是极为不公平的,动物是很少同类相残的,而人类专门残害同类。
我早就说过,把邪恶轴心非军事化或解体前,去和他们做生意,那就是找死,你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自由主义的大爱理论(中国人取了个很损的名字,叫“圣母婊”,这太损了,我改一下,以后就叫比较中性的“圣母控”)吃了无数个亏,直到今天还没长一点记性。我奇怪的是,欧洲人那么爱敌人,就应该加倍爱俄罗斯啊,那才能真正体现爱得彻底啊,但他们没有爱俄罗斯,这说明,他们还是知道老虎毒蛇爱不得,那是要丧命的,这更说明,还是老犹太的法则正确(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因为老犹太的法则更接近自然法,而《新约》的爱的法则是上帝的法则,离自然法比较远,我们知道,宗教就是反自然的。自然法就是关于人类本性的法律,比如说人类天性就是动物的野蛮(政治性=动物性),而且,只有自己的东西他才最关心(即自私自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私有制&资本主义才最符合人性,理性人=经济人。
当然,这不能成为人类放弃爱的理由,爱毕竟能弥合很多裂缝,是文明的方向,但爱不是一切。每个人作为个人去爱去以身饲虎都没问题,但把别人的命搭上就是灾难了。
附:中美谈判,傻儿川狗用芯片换取了大豆和稀土暂时延期一年,黄仁勋马上就要去中国。前面说过,川狗为了保自己的狗命,整个地球毁灭都在所不惜,为了中期选举,他出卖了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人和欧洲乌克兰的苦日子还在后头,战场上不久就会显示出来,一旦邪恶轴心的芯片瓶颈突破(这甚至比台湾问题,俄乌战争更致命),后果是什么?自己慢慢琢磨去。
击毙川狗,人人有责!

正是从国家间自然状态的角度,施密特确信国家间真正奉行的法规其实是所谓的“自然法”。“自然法”从现实政治世界中国家的多元性出发,避免了对世界统一体幻景的虚构,它最终给人描绘出一幅简洁明了、在许多情况下与现实相吻合的画面―一幅动物寓言的画面。

因为,在施密特看来,在霍布斯所揭示的人与人的危险关系中,人不是野兽,而是某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他一方面不及野兽,另一方面又超过野兽。这里的关键之点在于,人具有超过野兽的能力,人能够以一种非凡的方式通过技术发明来补偿自己的生物性弱点和不足,甚至是过度补偿[12](P320~321)。狮的爪也很凶猛,狼的牙也很锋利,但是,相对于人类不断发明的武器―箭和弓、斧和剑、枪和炮以及晚近以来更富有杀伤力的武器,人们就不得不承认和正视被施密特称之为“霍布斯式的危险关系”:“就其作为威胁自己的他人而言,人比任何野兽都要危险得多,正如人的武器比野兽的武器危险得多一样。” [12](P320)既然人性之恶是人类不变的自然本性,同时,人类不会停止发明各种新的富有杀伤性的武器,那么,人对人具有危险性就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所以,施密特的结论是:“人决不是一种没有任何问题的生物,而是一种‘危险的’动态生物。’ [3](P182)正是在悲观主义的人性审视和现实主义的技术观察的交织之中,施密特把人定位为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的危险性的动物。
--《施米特解读集》

另:四中全会结束了,摇棍信誓旦旦的大事一件都没发生,接下来还会继续造谣,傻B听众还会继续嗨。这不,傻B轮子还在继续拉傻B教授在编。我有点意外的是,连台湾的两大傻B教授明居正,宋国城都加入了谣棍大合唱,以后还有什么脸整天瞎逼逼!这两货在很多大事件上没有说对过一次,台湾人可还是要脸的。这两货都和轮子有关,天下人无论多高的学历,只要一沾上傻B轮子,立即秒变弱智。
哪里有轮子,哪里就有谎言。
驱逐轮子,刻不容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7#
 楼主| 发表于 2025-11-3 17:11 | 只看该作者
  2025.11.3.
   
   1.5.22.第1书第5章第22自然段翻译与解读
   【【
   芬尼根守灵夜英文著作及资料pdf(E:\01-电子书全部\2.外国文学\芬尼根守灵夜英文著作及资料.pdf) P4755
   
   Because, Soferim Bebel, if it goes to that, (and dormerwindow gossip will cry it from the housetops no surelier than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will hue it to the mod of men that mote in the main street) every person, place and thing in the chaosmos of Alle anyway connected with the gobblydumped turkery was moving and changing every part of the time: the travelling inkhorn (possibly pot), the hare and turtle pen and paper, the continually more and less intermisunderstanding minds of the anticollaborators, the as time went on as it will variously inflected, differently pronounced, otherwise spelled, changeably meaning vocable scriptsigns. No, so holp me Petault, it is not a miseffectual whyacinthinous riot of blots and blurs and bars and balls and hoops and wriggles and juxtaposed jottings linked by spurts of speed: it only looks as like it as damn it; and, sure, we ought really to rest thankful that at this deleteful hour of dungflies dawning we have even a written on with dried ink scrap of paper at all to show for ourselves, tare it or leaf it, (and we are lufted to ourselves as the soulfisher when he led the cat out of the bout) after all that we lost and plundered of it even to the hidmost coignings of the earth and all it has gone through and by all means, after a good ground kiss to Terracussa and for wars luck our lefftoff’s flung over our home homoplate, cling to it as with drowning hands, hoping against hope all the while that, by the light of philophosy, (and may she never folsage us!) things will begin to clear up a bit one way or another within the next quarrel of an hour and be hanged to them as ten to one they will too, please the pigs, as they ought to categorically, as, stricly between ourselves, there is a limit to all things so this will never do.
   
   
   】】
   
   【词汇1】Soferim
   (1)soferim: 希伯来语:教师,作家,抄写员(writers, scribes)。
   (2)sovereign:主权者。
   (3)suffering:苦难。
   
   【词汇2】Bebel
   (1)Tower of Babel:巴别塔。
   (2)Bible:《圣经》。
   (3)Pöbel: 德语:乌合之众,暴民(rabble, mob)。
   (4)lebhabh :希伯来语:心脏(heart)。
   
   【词汇3】dormerwindow gossip
   (1)dormerwindow gossip:老虎窗闲话。
   老虎窗(dormer-window):从倾斜的屋顶伸出的垂直窗户。
   多德(Dodd):《沿塞纳河而上,直抵战场》(Up the Seine to the Battlefields):(16世纪勒阿弗尔(Havre))“老虎窗,让勒阿弗尔的邻里闲聊者可以畅所欲言,不必费力挤满门口”。
   
   【词汇4】cry it from the housetops
   (1)cry from the housetops:习语:公开,宣告(to make public, to proclaim so that everyone knows)。
   “cry from the housetops”直译:屋顶上的呼声。
   (2)hue and cry:习语:大声疾呼,公开表示惊慌、追捕或反对(outcry, public cry of alarm or pursuit or disapproval)。
   “hue”也指“颜色”,也是“喊叫”的意思。
   
   【词汇5】no surelier than
   (1)no surelier than:不比…更确切。
   Surelier是surely(无疑)的比较级。
   
   【词汇6】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1)the writing on the wall: 习语:灾难即将来临的警告信号(warning signs of an impending disaster)。
   “the writing on the wall”直译:墙上的文字。
   出自于《旧约.但以理书(Daniel)》:
   【
   5:24因此从神那里显出指头来写这文字。
   5:25所写的文字是,弥尼,弥尼,提客勒,乌法珥新(MENE, MENE, TEKEL, UPHARSIN)。
   5:26讲解是这样,弥尼(MENE),就是神已经数算你国的年日到此完毕。
   5:27提客勒(TEKEL),就是你被称在天平里,显出你的亏欠。
   5:28毗勒斯(UPHARSIN)(与乌法珥新(UPHARSIN)同义),就是你的国分裂,归与玛代人和波斯人。
   5:29伯沙撒下令,人就把紫袍给但以理穿上,把金链给他戴在颈项上,又传令使他在国中位列第三。
   5:30当夜,迦勒底王伯沙撒被杀。
   5:31玛代人大流士年六十二岁,取了迦勒底国。
   Then was the part of the hand sent from him; and this writing was written.
   And this is the writing that was written, MENE, MENE, TEKEL, UPHARSIN.
   This is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thing: MENE; God hath numbered thy kingdom, and finished it.
   TEKEL; Thou art weighed in the balances, and art found wanting.
   PERES; Thy kingdom is divided, and given to the Medes and Persians.
   Then commanded Belshazzar, and they clothed Daniel with scarlet, and put a chain of gold about his neck, and made a proclamation concerning him, that he should be the third ruler in the kingdom.
   In that night was Belshazzar the king of the Chaldeans slain.
   And Darius the Median took the kingdom, being about threescore and two years old.
   
   】
   
   【词汇7】 will hue it
   (1)will show it:会展现出来。
   hue :色调 ,描绘,生动地描述(to depict, describe vividly)。
   
   【词汇8】mod
   (1)Mod: 古英语:思想,精神(mind, spirit)。
   (2)mood:情绪。
   (3)mob:暴民。
   
   【词汇9】mote
   (1)møte: 挪威语:相遇(to meet)。
   (2)mote:争论,讨论(to argue, discuss)。
   FDV:所有人、所有地方、所有事物都在移动,[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移动的墨水瓶、兔子和乌龟、笔和纸、反合作者之间不断增减的误解、各种词形变化、发音不同、拼写不同、含义多变的词语本身,以及可发音的文字符号。
   FDV: All Every single person place & thing was moving, changing [every part of the time]: the travelling inkpot, the hare & turtle, pen & paper, the continually more & less intermisunderstanding minds of the anticollaborators, the variously inflected, differently pronounced, otherwise spelled, changeably meaning words themselves vocable scriptsigns.
   
   【词汇10】every person, place and thing
   (1)person, place, thing :人、地点、事物。
   在 19 世纪的语法书中,名词或名词通常被定义为人、地点或事物的名称。
   
   【词汇11】chaosmos
   (1)chaos:混乱。
   (2)chiasmus:交错法。
   交叉配列法。
   (3)cosmos:宇宙。
   
   【词汇12】Alle
   (1)All: 德语:宇宙、空间(universe, space)。
   (2) alle: 德语: 所有人,所有的(everyone, all)。
   (3)allê: 希腊语:其他的,另一个(other, another)。
   (4)Allah:真主。
   
   【词汇13】gobblydumped turkery
   (1)gobble: 公火鸡快速的咯咯大叫声(the characteristic cry of the male turkey),狼吞虎咽。
   (2)gottverdammt: 德语: 该死的(goddamned)。
   (3)turkey:火鸡。
   (4)turquerie:土耳其风格。
   16 至 18 世纪西欧模仿土耳其艺术和文化的一种时尚。
   塞内安(Sainéan):《拉伯雷的语言》(La Langue de Rabelais):土耳其风格(The turquerie):一种传统的和奇幻的土耳其风格,继续在喜剧中扮演有趣的角色 (罗特鲁(Rotrou)和莫里哀(Moliere))。
   (5)hobbly:粗糙的、不平整的(rough, uneven)。
   
   【词汇14】inkhorn
   (1)inkhorn:墨水瓶。
   一种小型便携式容器(最初由角制成),用于盛放书写墨水。
   
   【词汇15】 pot
   (1)chamber pot:夜壶。
   粪便就像墨水(excrement as ink)。
   
   【词汇16】hare and turtle
   (1)The Hare and the Tortoise:兔子和乌龟。
   《伊索(Aesop)寓言》中著名的段子。
   
   【词汇17】anticollaborators
   (1)anticollaborators:反合作者。
   Collaborator:与他人合作的人;尤其是在文学、艺术或科学工作中。
   
   【词汇18】 the as
   (1)theas: 希腊语:女神的(goddess's)。
   
   【词汇19】inflected
   (1)inflected:屈折的;字尾有变化的。
   词形变化。指词尾变化,以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
   
   【词汇20】vocable
   (1)vocable:可发音的。
   能够表达的能力(apable of utterance)。
   
   【词汇21】scriptsigns
   (1)script:脚本。
   一种书写方式,一种字母或其他书面字符的系统。
   
   【词汇22】so holp me Petault
   (1)so help me God:所以上帝帮助我。
   庄严誓言中的习惯公式。
   (2)Petault:佩托。
   塞内安(Sainéan):《拉伯雷的语言》(La Langue de Rabelais):“佩托国王……佩托国王酒店,在这里人人都是主人……依我们看,这位佩托国王不过是只鹪鹩(Wren)……方言里叫:佩托国王,也就是放屁者(farter)。”
   
   【词汇23】miseffectual
   (1)miseffectual:徒劳无功。
   格雷夫斯(Graves):《爱尔兰文学和音乐研究》(Irish Literary and Musical Studies): “威廉.阿林厄姆(William Allingham)”:(引用阿林厄姆关于丁尼生(Tennyson)《亚瑟王之死》(Morte d'Arthur)评论的言论)“斯特林(Sterling)的评论本意是友好的,但却是一篇空洞、装腔作势的文章,毫无价值;可惜它竟然如此徒劳无功(miseffectual)!”
   
   【词汇24】whyacinthinous
   (1)hyacinth: 风信子;红锆石;紫蓝色。
   (2)jacinthinous : 紫红色,深紫色。
   
   【词汇25】bars
   (1)bar :障碍物;屏障(an obstruction, obstacle; a barrier)。
   
   【词汇26】wriggles
   (1)wriggle:扭动,蠕动;蜿蜒行进。
   蜿蜒曲折的形态、标记等;蜿蜒曲折的路线。
   
   【词汇27】juxtaposed jottings linked by spurts of speed
   (1)juxtaposed linked by speed spurts of: 由速度的爆发并排连接起来。
   塞内安(Sainéan):《拉伯雷的语言》(La Langue de Rabelais):慢速书写每分钟可写出 124 个字母,尽管并列布局会抑制书写……但一旦书写速度加快,写到 152 个字母时,连字便会出现。
   Juxtaposed:并排放置,相邻(placed side by side, adjacent)。
   (2)jotting:简短的笔记。
   (3)by spurt:通过喷射。
   一气呵成,或用短暂的、不间断的努力;断断续续地。
   
   【词汇28】thankful
   (1)thankful:感激的。
   我们应该深深地庆幸,在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我们还有一张[用现已干涸的墨水书写的]纸,并像溺水的手一样紧紧抓住它。
   FDV: We ought to be deeply thankful that we have even a [written on with now dried ink] piece of paper after it all & cling to it as with drowning hands.
   
   【词汇29】deleteful
   (1)delightful:令人愉快的。
   
   【词汇30】hour of dungflies dawning
   (1)dung fly:粪蝇。
   在粪便中繁殖的双翅蝇。
   塞内安(Sainéan):《拉伯雷的语言》(La Langue de Rabelais):“傍晚时分……alba di tafani,苍蝇的黎明,傍晚……‘日出后三四个小时左右’。这是太阳最强烈、牛虻叮咬最厉害的时刻”。
   
   【词汇31】scrap of paper
   (1)scrap of paper:废纸。
   轻蔑地用在载有无意履行的条约或承诺的文件上。
   即我们常常说的“手纸” ,把条约当手纸。
   
   【词汇32】tare it or leaf it
   (1)take it or leave it: 要么接受,要么放弃。
   这个提议不容商量,只能被接受或拒绝。
   表示漠不关心或拒绝讨价还价、妥协等。
   (2)leaf:翻页(to turn over the pages)。
   
   【词汇33】lufted
   (1)Luft: 德语:空气(air)。
   (2)lifted:抬起。
   (3)left:离开。
   
   【词汇34】led the cat out of the bout
   (1)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习语:泄露秘密(reveal a secret, usually inadvertently)。
   通常是无意中泄露的秘密。
   “let the cat out of the bag”直译:让猫从袋子里出来。
   (2)led the cat out of the bout:让猫不发病。
   塞内安(Sainéan):《拉伯雷的语言》(La Langue de Rabelais):迪耶普(Dieppe)的渔民在船上从不谈论牧师或猫。
   
   【词汇35】hidmost coignings of the earth
   (1)hintermost corner of earth:地球角落的最深处。
   英庇(Impey):《布须曼人和南非岩画的起源》(Origin of the Bushmen and the Rock Paintings of South Africa):(史前时期)“石器所代表的时期在世界各地并不完全重合……当一种新的时尚开始流行时,它可能需要数千年才能传到地球的最深处”。
   (2)hindmost:最后面。
   (3)coign: 古语:角石,隅石(corner-stone, quoin)。
   (4)corners:角落。
   
   【词汇36】by all means
   (1)by all means:尽一切可能(in every way possible)。
   
   【词汇37】 ground kiss to Terracussa
   (1)terra firma: 拉丁语:坚实的土地(solid earth)。
   (2)Kuss: 德语:亲吻(kiss)。
   塞内安(Sainéan):《拉伯雷的语言》(La Langue de Rabelais):(16世纪军事仪式,在冲锋敌人前亲吻地面并将土抛过左肩)“亲吻土地(kissing the earth)的行为……对上级被动服从的标志……基督徒谦卑的表现”。
   (3)terracotta:陶瓦;赤土陶器;赤土色。
   一种坚硬的未上釉的优质陶器;各种深浅不一的棕红色。
   (4)terra :土地,陆地,地面。
   (5)concussa:震动(shaken)。
   
   【词汇38】wars luck
   (1)worse luck:运气更差。
   
   【词汇39】lefftoff
   (1)left-handed:左撇子。
   
   【词汇40】homoplate
   (1)home plate :本垒,棒球(Baseball)。
   棒球比赛中,击球手站立并击球的位置,也是得分的最后一个位置。菱形顶端的本垒板,击球员站立于此,跑垒员必须触碰本垒板才能得分。
   (2)Plato:柏拉图。
   希腊哲学家。
   (3)homoplatys:希腊语:全身平坦(equally flat all over)。
   (4)omoplate: 肩胛骨(shoulder blade)。
   纳博科夫的《文学讲稿》说的“可真正领略艺术带来的欣悦的部位却在两块肩胛骨之间”,大概就是这个字。
   
   【词汇41】 drowning hands
   (1)drowning hands:溺水的手。
   A drowning man will clutch at a straw:谚语:溺水者会抓住一根稻草。
   
   【词汇42】all the while
   (1)all the while :在整个时间里(during the whole time)。
   
   【词汇43】by the light of philophosy
   (1)by the light of philophosy:借着哲学之光。
   塞内安(Sainéan):《拉伯雷的语言》(La Langue de Rabelais):filofol 的形式,一种与精致疯狂相类似的模棱两可的哲学形式。
   (2)philophoseia:希腊语:热爱光明(love of light)。
   phôs: 希腊语:光(light)。
   
   【词汇44】folsage
   (1)saige-fol:一个聪明的傻瓜,一个小丑。
   塞内安(Sainéan):《拉伯雷的语言》(La Langue de Rabelais):术语 saige-fol... 对应于 morosophe, epithète...拉伯雷(Rabelais)给予“独特而不疯狂的Triboullet”',即法语sage-fol:一个聪明的傻瓜,一个小丑(a wise fool, a jester)。
   (2)forsake:放弃、完全离开、退出(to abandon, leave entirely, withdraw from)。
   (3)versagen: 德语:失败(fail)。
   
   【词汇45】quarrel
   (1)quarter:四分之一。
   (2)quarrel:争吵。
   
   【词汇46】be hanged to them
   (1)be hanged to them:他们被绞死。
   萨默维尔和罗斯(Somerville & Ross):《爱尔兰海岸》(All on the Irish Shore):“麦基翁(McKeown)的下午茶”:“被这些狗绞死!”
   
   【词汇47】please the pigs
   (1)please the pigs: 习语:如果情况允许(if circumstances permit)。
   “please the pigs”直译:请猪们帮忙。
   
   【词汇48】 stricly between ourselves
   (1)strictly between ourselves:严格地在我们之间。
   (2)Strick:德语:绳索,笼头(rope, halter)。
   
   【词汇49】there is a limit to all things
   (1)there is a limit to everything: 习语:这绝对不行,太离谱了(this will never do: that's outrageous!)。
   “there is a limit to everything”直译:凡事皆有极限。
   
   【词汇50】this will never do
   (1)this will never do:这绝对不行。
   出自于弗朗西斯.杰弗里(Francis Jeffrey)在《爱丁堡评论》(the Edinburgh Review)上对华兹华斯(Wordsworth)的《远足》的评论。
   
   
   【整节译文】
   【【
   因为,作家(|教师,抄写员|主权者|苦难)的心脏(|巴别塔|《圣经》|乌合之众,暴民),如果真到了那一步,
   Because, Soferim Bebel, if it goes to that,
   
   (而那些老虎窗闲话将会从屋顶公开宣告( |大声疾呼,公开表示惊慌、追捕或反对),
   (and dormerwindow gossip will cry it from the housetops
   
   不比墙上的字迹(|灾难即将来临的警告信号)更确切,会对人的思想(|精神|情绪|暴民)展现出来,在主街上讨论(|相遇|争论)),
   no surelier than the writing on the wall will hue it to the mod of men that mote in the main street)
   
   每个人、地点和事物,在宇宙(|空间|所有人,所有的|其他的,另一个|真主)的混乱(|交错法|宇宙)中,
   every person, place and thing in the chaosmos of Alle
   
   总之,与那该死的(|公火鸡快速的咯咯大叫声,狼吞虎咽|粗糙的、不平整的)土耳其风格(|火鸡)有关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不断运动、变化:
   anyway connected with the gobblydumped turkery was moving and changing every part of the time:
   
   旅行的墨水瓶(也可能是夜壶),兔子和乌龟的笔和纸,
   the travelling inkhorn (possibly pot), the hare and turtle pen and paper,
   
   反合作者们之间不断加深或减少的误解,
   the continually more and less intermisunderstanding minds of the anticollaborators,
   
   女神的时间在继续,就像它会以各种方式屈折(|字尾有变化的)一样,
   the as time went on as it will variously inflected,
   
   发音不同,拼写不同,可发音的脚本的含义也随之改变。
   differently pronounced, otherwise spelled, changeably meaning vocable scriptsigns.
   
   不,所以上帝(|佩托)帮助我,
   No, so holp me Petault,
   
   它并非一朵徒劳无功的风信子(|红锆石;紫蓝色|紫红色,深紫色),污点、模糊、障碍物(|屏障)、圆球、圆环、扭动的曲线(|蠕动;蜿蜒行进)和由速度的爆发(|通过喷射)并排连接起来(|简短的笔记)的暴乱:
   it is not a miseffectual whyacinthinous riot of blots and blurs and bars and balls and hoops and wriggles and juxtaposed jottings linked by spurts of speed:
   
   它只是看起来像该死的那样而已,
   it only looks as like it as damn it;
   
   当然,确实,我们真的应该心存感激,
   and, sure, we ought really to rest thankful
   
   在这令人愉快的粪蝇肆虐的黎明时分,
   that at this deleteful hour of dungflies dawning
   
   我们竟然还有一张墨迹干涸的废纸,全部可以为我们显示,要么接受,要么放弃(|翻页),
   we have even a written on with dried ink scrap of paper at all to show for ourselves, tare it or leaf it,
   
   (我们抬起(|空气|离开)到我们自己的高度,就像泄露秘密(|让猫不发病)的渔夫的灵魂一样),
   (and we are lufted to ourselves as the soulfisher when he led the cat out of the bout)
   
   毕竟,我们曾失去和掠夺过它,甚至触及到了地球角落的最深处(|最后面|角石,隅石|角落),经历了种种磨难,尽一切可能,
   after all that we lost and plundered of it even to the hidmost coignings of the earth and all it has gone through and by all means,
   
   在与坚实的土地(|亲吻|陶瓦;赤土陶器;赤土色|土地,陆地,地面|震动)深情拥吻之后,
   after a good ground kiss to Terracussa
   
   并祈求战争顺利(|运气更差),我们的左撇子正好看过我们家全身平坦(|本垒,棒球|柏拉图|肩胛骨)的地方,
   and for wars luck our lefftoff’s flung over our home homoplate,
   
   紧紧抓住它,如同溺水之手,在整个时间里希望与希望对抗,借着哲学之光(|热爱光明|光),
   cling to it as with drowning hands, hoping against hope all the while that, by the light of philophosy,
   
   (愿她永远不要放弃(|一个聪明的傻瓜,一个小丑|完全离开、退出|失败)我们!)
   (and may she never folsage us!)
   
   事情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开始好转一点,
   things will begin to clear up a bit one way or another
   
   在接下来的四分之一(|争吵)小时里,他们被绞死,十有八九他们也会如此,
   within the next quarrel of an hour and be hanged to them as ten to one they will too,
   
   如果情况允许,正如他们理应明确表明的那样,正如严格地在我们之间(|绳索,笼头)那样,
   please the pigs, as they ought to categorically, as, stricly between ourselves,
   
   凡事皆有极限(|这绝对不行),所以这绝对不行。
   there is a limit to all things so this will never do.
   
   
   】】
   
   【整节解释】
   
   据《自由之书-<芬尼根的守灵>形式研究-戴从容》,第1书第5章第22自然段记录的是:
   【
   118.1.因为一切都在改变。不仅仅是一个污渍的事。我们应该想我们多么有幸得到了它,又缺失了多少。
   
   】
   “守灵资料网站”剧情简介:[118.18-119.09]:与之相关的任何事物都具有不断变化的本质——我们应该庆幸我们拥有这么多。
   
   上一自然段说那封信的作者的身份不能怀疑,是确切无疑的。
   本自然段说我们这些后来的读者,应该庆幸我们得到了这封信。
   
   【因为,作家(|教师,抄写员|主权者|苦难)的心脏(|巴别塔|《圣经》|乌合之众,暴民),如果真到了那一步,】:这里还是接着上一自然段的主题,说“作家”的身份不可怀疑,“作家的心脏”其实是说作家心里想的事,即思想,他写了东西被我们看到,那么正如后文所说,他的思想必定会“展现出来,在主街上讨论”。讨论本身就是解读,或再创造,有时候甚至连作家本人都没想到的意义,都可以在我们读者的讨论中被发现,这个现象许多作家都承认,如T.S.艾略特。
   但我们只能知道这么多,别的一切还得看具体的文本或其他证据。
   
   【(而那些老虎窗闲话将会从屋顶公开宣告( |大声疾呼,公开表示惊慌、追捕或反对),】:这里具体说读者和评论者。“老虎窗”指“从倾斜的屋顶伸出的垂直窗户”,“老虎窗闲话”是指人们不用“挤满门口”,边工作就可以边发表评论,就像洗衣服边忙活边胡扯一样。
   
   【不比墙上的字迹(|灾难即将来临的警告信号)更确切,会对人的思想(|精神|情绪|暴民)展现出来,在主街上讨论(|相遇|争论)),】:“作家的心脏”并不比“墙上的字迹(|灾难即将来临的警告信号)更确切”,因为“墙上的字迹”是直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而作者的思想则是间接的。但作家的也通过作品展示出来了,供读者讨论。
   “墙上的字迹”当然是指灾难的预言,出自于《旧约.但以理书(Daniel)》。
   
   
   【每个人、地点和事物,在宇宙(|空间|所有人,所有的|其他的,另一个|真主)的混乱(|交错法|宇宙)中,】:这里开始说世界总体的混乱。
   世界混乱的根源完全在于人心的混乱和反复无常,最近我在读老施米特的书,这哥们和海德格尔一样经过了纳粹时代,和纳粹脱不了干系(在那个疯狂的时代,谁又能例外呢?),但绝不能因此就排斥他的东西,他的著作作为一面镜子,从反面看是很有价值的,比如说他认为人的政治性完全是动物性,这几乎就是说,人和动物一样野蛮,所谓“理性”完全是因为“不得不如此”(否则就是大家同归于尽),他认为经济并不是中立的,这等于是逐字逐句在批判文明世界对中国的经济与人权脱钩的巨大错误和灾难,现在文明世界终于知道中国的厉害了,一个小小的稀土就把整个世界扼死,就问你服不服?假如中国能彻底打垮文明世界,他可是绝不会和你客气的,你不投降就往死里干,那时候文明世界就得重新在纽约,巴黎,伦敦巷战,再次争取你们现在拥有的自由了。我可绝没有吓唬你们,现在其所以还要和你们谈判,是因为暂时还需要你们(技术,钱等)。
   其实把人类的政治性等同于动物性,对动物是极为不公平的,动物是很少同类相残的,而人类专门残害同类。
   我早就说过,把邪恶轴心非军事化或解体前,去和他们做生意,那就是找死,你死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自由主义的大爱理论(中国人取了个很损的名字,叫“圣母婊”,这太损了,我改一下,以后就叫比较中性的“圣母控”好了)吃了无数个亏,直到今天还没长一点记性。我奇怪的是,欧洲人那么爱敌人,就应该加倍爱俄罗斯啊,那才能真正体现爱得彻底啊,但他们没有爱俄罗斯,这说明,他们还是知道老虎毒蛇爱不得,那是要丧命的,这更说明,还是老犹太的法则正确(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因为老犹太的法则更接近自然法,而《新约》的爱的法则是上帝的法则,离自然法比较远,我们知道,宗教就是反自然的,人类不可能爱所以才要爱,缺什么补什么嘛。自然法就是关于人类本性的法律,比如说人类天性就是动物的野蛮(政治性=动物性),而且,只有自己的东西他才最关心(即自私自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所以私有制&资本主义才最符合人性,理性人=经济人。
   所以还是那句话,老犹太是全世界真正的,最终的立法者。
   当然,“圣母控”的天真烂漫不能成为人类放弃爱的理由,爱毕竟能弥合很多裂缝,是文明的方向,但爱不是一切。每个人作为个人去爱去以身饲虎都没问题,但把别人的命搭上就是罪恶了。
   附:中美谈判,傻儿川狗用芯片换取了大豆和稀土暂时延期一年,黄仁勋马上就要去中国。前面说过,川狗为了保自己的狗命,整个地球毁灭都在所不惜,为了中期选举,他出卖了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人和欧洲乌克兰的苦日子还在后头,战场上不久就会显示出来,一旦邪恶轴心的芯片瓶颈突破(这甚至比台湾问题,俄乌战争更致命),后果是什么?自己慢慢琢磨去。这么说吧:到了这个时候,中美一旦开战,不等两军接触,五角大楼可能就要建议总统投降,因为GPS数据中心服务器,五角大楼的核心服务器(更不用说美国的其他数据中心服务器了)等等已经被彻底摧毁,导弹飞机全成了废铁,一开战就打成了华盛顿街道的保卫战,美国人拿着大刀长矛步枪和入侵者的飞机坦克作战。完了以后,中共第N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华盛顿隆重召开,与会代表包括中国的美洲特区最高行政长官川普等…但不久悲剧发生了,川普在监狱里被躲猫猫死,因为中共不喜欢这个卖国的蠢货,第二天中共向美洲特区人民宣布川普的卖国罪状,美洲特区人民拍手称快…这是科幻吗?科幻就科幻吧,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刚说过芯片比俄乌战争,台湾更致命,我可丝毫没有跟你开玩笑,因为即使乌克兰台湾被完全灭国,美国还可以凭借强大的科技实力打回来,但芯片一旦失去,美国就再也没有能力夺回来了,而且还远远不止如此,美国得用长矛步枪保卫自己了,一开战就打成了美国的卫国战争了,连太平洋大西洋都阻止不了美国的灭亡,因为美国基于计算机的全部体系完全被摧毁。这就是美国亡国灭种的道路,正由空前绝后的蠢货川普一步步在变成现实。
   美国亡国,文明世界崩溃和我个人的关系:从此以后,中国即使饿死10亿人,8亿人的器官被掏空(比起这个,饿死还算是很幸运的),世界上就再也没人管得了了,而这些受害者中必定有我的亲人。不成为这样的受害者,就是我向往文明的终极原因。
   击毙川狗,人人有责!
   突发:据传川普打算宣布台湾独立。我不能确定这是不是真的,如果你把这事办成了(光宣布还不行,美军还必须在台湾建永久基地,台军还必须永久北约化),我会公开道歉,对我以前对你川普不敬的所有言论道歉。因为解体中国从台湾独立开始,除解体,非军事化以外,解决中国问题没有任何别的好办法。当然,你要是又打嘴炮,烂尾,我还会加倍辱骂你。妈的,一个傻B川普把老子搞得都快和他一样疯了。只要这傻B认真干好事,是能干成的,相反,老拜登的谨慎妨碍了他有大作为,当然,最重要的是,老拜登既干成了好事,又让美国付出的代价最小,而且发了大财。。
   最近,川普第一次制裁了俄罗斯,中俄的龟孙子川狗总算办了一件人事,这值得鼓励,但我们最应该感谢的还是普京,他不强硬就不会有川普的制裁(当然更重要的是川普的民调不利),我最怕普京怂,送普京上绞架还得靠普京自己,你不努力可不行,加油,加油,呵呵。
   为什么会这样?举一个例子就胜过千言万语:如果你不发动侵略战争,文明世界绝对拿你没有任何办法,文明世界总不能对你俄罗斯发动侵略战争吧?现在好了,俄乌战争一声炮响,对你普京审判的理由已经足够充分了,文明世界最大的难题法律问题已经由你发动战争完全解决了,剩下的事情就是一步步把你送上绞架了,现在谁进攻俄罗斯本土都是合法的了,更不用说在乌克兰屠俄了。即使你发动了侵略战争,如果你开始几个月内撤军了,文明世界也会缴枪不杀,马克龙在开始时劝你你不听,结果这些欧洲著名的绥靖派都变成了坚决的屠俄派(马克龙证伪原理),所以,你普京永远是送普京上绞架最大的功臣,没有之一。普京,继续加油,我绝对看好你,绝对不是气话。
   普京,你成就了多少英雄啊!没有你,泽连斯基都没人知道,老拜登,金毛都默默无闻,而且,通过你,美国最伟大的总统(灭俄者)即将诞生,是不是川普还不确定。谁错过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谁就是蠢货,对不起,我又在第N次抽傻儿川狗了。我万分不能理解的是,有些蠢货放着流芳百世的事情不干,偏偏要去遗臭万年。所以我再也不迷信这些傻白甜了,一个个都蠢如猪狗(当然,老拜登例外,还是那句话,老布什以来所有的美国总统,我就服老拜登一个),傻儿川狗就是一个乱伦双亲的智障杂种,否则绝不可能如此愚蠢。
   【
   正是从国家间自然状态的角度,施密特确信国家间真正奉行的法规其实是所谓的“自然法”。“自然法”从现实政治世界中国家的多元性出发,避免了对世界统一体幻景的虚构,它最终给人描绘出一幅简洁明了、在许多情况下与现实相吻合的画面―一幅动物寓言的画面。
   
   因为,在施密特看来,在霍布斯所揭示的人与人的危险关系中,人不是野兽,而是某种完全不同的东西:他一方面不及野兽,另一方面又超过野兽。这里的关键之点在于,人具有超过野兽的能力,人能够以一种非凡的方式通过技术发明来补偿自己的生物性弱点和不足,甚至是过度补偿[12](P320~321)。狮的爪也很凶猛,狼的牙也很锋利,但是,相对于人类不断发明的武器―箭和弓、斧和剑、枪和炮以及晚近以来更富有杀伤力的武器,人们就不得不承认和正视被施密特称之为“霍布斯式的危险关系”:“就其作为威胁自己的他人而言,人比任何野兽都要危险得多,正如人的武器比野兽的武器危险得多一样。” [12](P320)既然人性之恶是人类不变的自然本性,同时,人类不会停止发明各种新的富有杀伤性的武器,那么,人对人具有危险性就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所以,施密特的结论是:“人决不是一种没有任何问题的生物,而是一种‘危险的’动态生物。’ [3](P182)正是在悲观主义的人性审视和现实主义的技术观察的交织之中,施密特把人定位为一种具有不确定性的危险性的动物。
   --《施米特解读集》
   】
   另:四中全会结束了,谣棍信誓旦旦的大事一件都没有发生,接下来还会继续造谣,傻B听众还会继续嗨。这不,傻B轮子又在继续拉傻B教授在编。我有点意外的是,连台湾的两大傻B教授明居正,宋国城都加入了谣棍大合唱,以后还有什么脸整天瞎逼逼!这两货在很多大事件上没有说对过一次,台湾人可还是要脸的。这两货都和轮子有关,天下人无论多高的学历,只要一沾上傻B轮子,立即秒变弱智。和轮子相比,连一贯撒谎成性的央视都成半个客观公正的媒体了。
   新动向:原来的谣棍袁红冰,苏小和等开始反谣棍了。一旦反谣棍又能赚钱,风向马上就转了,吃了原告吃被告,没有人比中国人玩得更炉火纯青了。傻B观众除了被骗,没有任何价值,不骗你们简直就是对不起你们,呵呵。
   哪里有轮子,哪里就有谎言。
   驱逐轮子,刻不容缓!
   【总之,与那该死的(|公火鸡快速的咯咯大叫声,狼吞虎咽|粗糙的、不平整的)土耳其风格(|火鸡)有关的一切每时每刻都在不断运动、变化:】:“土耳其风格”是16 至 18 世纪西欧模仿土耳其艺术和文化的一种时尚。西方人眼里的土耳其人是奸诈野蛮的人,反复无常的人,所以这个风格的艺术是极为不严肃的,导致“一切每时每刻都在不断运动、变化”。
   
   【旅行的墨水瓶(也可能是夜壶),兔子和乌龟的笔和纸,】:“土耳其风格”的使用者是艺术家,他们靠“笔和纸”发表作品,“兔子和乌龟”是《伊索寓言》中著名的寓言,这里说的是艺术家年复一年地制造艺术品,以影响大众的观点。
   【反合作者们之间不断加深或减少的误解,】:艺术家的作品往往是制造“误解”(因为艺术家往往都是些不安份的人,即拒绝合作者),当然有时候也是“减少”误解。所以人类之间的混乱不断增加,这是柏拉图的观点,他认为诗人是制造混乱者,应该从城邦被驱逐。
   【女神的时间在继续,就像它会以各种方式屈折(|字尾有变化的)一样,】:“女神”大概是指缪斯女神,司文艺的女神。“女神的时间在继续”是说诗人的事业在继续。其诗歌的意义或字体就像诗人在写诗的时间一样“屈折”,这也是人类观念混乱的原因,诗歌就是开创人类多重可能性的东西,尤其是语言的潜力,这大大推进了文明的进程,但短期内就如柏拉图所说,是制造了混乱。
   【发音不同,拼写不同,可发音的脚本的含义也随之改变。】:这是说语言的多重可能性,这些都导致了意义的多重性。“发音,拼写”都是外形方面,即能指部分,其意义是所指部分,这二者是合二为一的。
   【不,所以上帝(|佩托)帮助我,】:这是一句庄严誓言中的习惯开场白,意思是下面他说的东西是千真万确的。
   【它并非一朵徒劳无功的风信子(|红锆石;紫蓝色|紫红色,深紫色),污点、模糊、障碍物(|屏障)、圆球、圆环、扭动的曲线(|蠕动;蜿蜒行进)和由速度的爆发(|通过喷射)并排连接起来(|简短的笔记)的暴乱:】:“它”指上文说的文本,即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也指那封信,说话者声称,这些都不是没用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
   这是一次转折,前面说诗人制造混乱,这里说诗歌有用,不是“徒劳无功的风信子”,不是“并排连接起来(|简短的笔记)的暴乱”,反映老乔一贯的矛盾叙述法。
   
   【它只是看起来像该死的那样而已,】:但它又确实看起来是“该死的那样”,即表面混乱,不符合人类的常态。但任何有价值的艺术品都不是描述常态的,已知的东西永远不是艺术的对象,而是社会学,经济学的对象。
   
   【当然,确实,我们真的应该心存感激,在这令人愉快的粪蝇肆虐的黎明时分,我们竟然还有一张墨迹干涸的废纸,全部可以为我们显示,要么接受,要么放弃(|翻页),】:这里又转回去了,为了我们拥有这件艺术品(即那封信)而“心存感激”,即使它来自于“粪蝇肆虐的黎明时分”。对这件艺术品我们“要么接受,要么放弃”。
   
   【(我们抬起(|空气|离开)到我们自己的高度,就像泄露秘密(|让猫不发病)的渔夫的灵魂一样),】:接受这件艺术品让我们“抬起(|空气|离开)到我们自己的高度”,即提高了我们,但没有提高到超过我们本来的高度的高度,意思是这件艺术品恰恰就是表现我们人类的本性,既没有夸大,也没有缩小。“泄露秘密”是指这艺术品泄露了我们本性的秘密,秘密当然就是客观的事实,要不然就不是秘密,而是谎言了。
   【毕竟,我们曾失去和掠夺过它,甚至触及到了地球角落的最深处(|最后面|角石,隅石|角落),经历了种种磨难,尽一切可能,】:“它”指这件艺术品,为了“掠夺”它,我们付出了很多,这是因为它有价值,否则就没人关注了。
   
   【在与坚实的土地(|亲吻|陶瓦;赤土陶器;赤土色|土地,陆地,地面|震动)深情拥吻之后,】:“拥吻”“ 土地”是“基督徒谦卑的表现”,即服从基督,指寻求这件艺术品的人们虔诚。
   【并祈求战争顺利(|运气更差),我们的左撇子正好看过我们家全身平坦(|本垒,棒球|柏拉图|肩胛骨)的地方,】:这种虔诚和人们长期远离后重新看见故乡的土地的那种虔诚一样。
   
   【紧紧抓住它,如同溺水之手,在整个时间里希望与希望对抗,借着哲学之光(|热爱光明|光),】:人是希望的动物,希望就是未来时间,动物只有现在,既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人类抓住希望就像“溺水”的人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这让人类比动物还愚蠢,最容易被骗的人就是满怀希望的人,骗子消费的就是人类的希望,就像现在网上那些无耻的谣棍。所以,动物没有希望,不会被欺骗。
   “哲学之光”经常就是为希望辩护的,骗人的把戏。
   
   【(愿她永远不要放弃(|一个聪明的傻瓜,一个小丑|完全离开、退出|失败)我们!)】:“她”大概是指希望女神。人一旦失去了希望是很痛苦的,可能将死之人立刻闭上了眼睛,但希望可以让他长期不死。
   
   【事情会以这种或那种方式开始好转一点,】:这就是人们希望的内容,希望和实际情况关系不大,也许刚好就相反。
   【在接下来的四分之一(|争吵)小时里,他们被绞死,十有八九他们也会如此,】:“他们”当然是怀着希望的人的仇人,他希望他们“被绞死”,第二个“他们”也是仇人。
   
   【如果情况允许,正如他们理应明确表明的那样,正如严格地在我们之间(|绳索,笼头)那样,】:这又是人类常见的劣根性之一,“理应”就是我们常说的应然,应该如此如此,和实然相反,人类最常见的错误就是把应然当实然,把愿望当现实,就像那些不要脸的谣棍一样天天造谣。还有那些民主派,中国人真的认为民主是应然吗?如秦辉所说,即使黑砖窑里的民工,铁链女都不会承认中国非要民主不可,因为民主意味着瓦解权力,不要权力那还了得?在整个中国文化里根本就没有反对权力这种东西,到处都在说集中、争夺权力,哪里会有什么民主?秦辉说什么心同此理,只不过是你的心而已,而且更要命的是,是此时此刻你的心里要民主而已,完全是因为你现在没有权力所以要民主,一等到你有权力后你问问你自己,你还要民主吗?说你是骗子大概有点冤枉你,但说你糊涂恐怕没大错。
   不是什么民主的事,在中国没民主这事,民主纯粹是西方的东西。中国的问题还是那个老问题:给独裁者降维,没有军队与人口,独裁者狗屁都不是,解体,去军事化,去大一统,比如说大力推动台湾西藏新疆独立,你敢吗?政治是上帝管的事,你改变不了的,不管谁上台,中国永远都是秦制。咱们凡夫俗子只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你们启蒙了几十年,有一点进步没有?
   【凡事皆有极限(|这绝对不行),所以这绝对不行。】:这又是一句罗马式的格言,中庸之道,貌似不左不右,其实什么都不是,当然,对于人类的实际生活还是有用处的,特像“理性”,只不过是“不得不如此”,否则就是大家同归于尽。
   
   
   
   
   
   
   【读书札记】
   
   2025.10.30.
   读完《施米特解读集》,6.3万字。
   这不是一本书,而是我在网上收集的关于卡尔.施米特的解读文章
   书摘:
   
   【
   正如罗伯托•埃斯波希托(Roberto Esposito)所说,当代政治理论通常被囚禁于福柯和施密特的矛盾关系之中。一方面,福柯生命政治的追随者们把生物学生命看作政治现象的直接源泉,看作西方现代性中权力∕知识(pouvoir-savoir)所面临的积极域。另一方面,施密特的概念又被理解为过滤和流体化“裸命”的理论工具,这样就保持了前政治生活主体与强加在他们之上的规范间的分离(7)。
   
   抛开神学领域,政治属于友情与敌对强度趋异分布的“极端可能性”的生物学领域。
   
   类似地,权力被施密特理解为“操控人类肉体生命的权力”,(9)政治被理解为根据“政治生命”目标对生命形式分布程序的描述(10),而战争则是生活方式受到威胁而引起的关联性冲动:
   
   施密特的政治概念既不植根于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探询,也没有建立在可能为政治本质设立初步框架的人类本性的形而上学上。如在福柯的生命政治中,规则的实际(施密特词汇中的“存在主义的”)程序、一致与分裂的实践、生命的保护与毁灭被施密特认为是政治的内在源泉。当生命力的保存与分化把敌友区分作为实施最大强度的统一或分裂、联合或分解的最有效标准时,生命就被政治化了。(14)
   
   “裸命”意为只剩下了一条命,作为一个人,丧失了情感、道德、人性,除了还有一条命外已无其他;“裸命”不仅可以指纳粹份子自己的心理,也可以指他们被迫害的那些犹太等民族的人们,纳粹残害犹太人,把犹太人看成“裸命”的人,不把他们当成一个人对待,任意杀害、任意践踏、任意摆布。
   
   当然,正如施特劳斯所评论的那样,施密特虽然恢复了霍布斯的自然状态概念所具有的荣耀地位,但对自然状态的界定与霍布斯有着根本的差别。在霍布斯看来,自然状态是个人之间的战争状态。在施密特看来,自然状态的主体不是个人,而是群体;因此,自然状态是群体(尤其是国家)之间的战争状态[1](P8)。
   
   正是从国家间自然状态的角度,施密特确信国家间真正奉行的法规其实是所谓的“自然法”。“自然法”从现实政治世界中国家的多元性出发,避免了对世界统一体幻景的虚构,它最终给人描绘出一幅简洁明了、在许多情况下与现实相吻合的画面―一幅动物寓言的画面。
   
   他选择什么样的人性观以及究竟如何对人进行定位?施密特在评论哲学家普莱斯纳的《权力与人性》时,这样写到:“对普莱斯纳而言,人‘首先是一种能创造远景的存在’,他本质上是无法确定、无法测度的、始终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我们记住善与恶的人类学区别,再把普莱斯纳的‘始终悬而未决’与他实际所指的危险区别开来,那么,普莱斯纳的理论便接近于性‘恶’,而非性善论。” [3](P181)其实,这一评论不仅同样适用于施密特本人,而且也点出了他对人进行定位的基本要素:人的不确定性、性恶论和人的危险性。其中,性恶论的选择和对性善论的拒绝是关键。
   
   他坚定地选择性恶论。其理由是双重的。一方面,施密特确信,所有真正的政治理论均假定人性为恶,对人悲观主义的定位乃是政治理论得以成立的根本前提或基本假定。从马基雅维利、霍布斯、费希特一直到黑格尔的政治理论都可以证明这一点。另一方面,由于政治领域最终为敌对的现实可能性所决定,所以,政治概念和政治理论就不能完全从人性论的乐观主义出发。“因为,这将会消除敌对的可能性,并由此消除所有具体的政治后果。” [3](P185)
   
   他把自由主义统统归结为主张性善论,是其理论论述中的一个盲点。施特劳斯敏锐地抓住这一点,尖锐地指出为施密特所肯定的霍布斯的性恶论根本就是自由主义的[2](P191)。
   
   “霍布斯式的危险关系”:“就其作为威胁自己的他人而言,人比任何野兽都要危险得多,正如人的武器比野兽的武器危险得多一样。” [12](P320)既然人性之恶是人类不变的自然本性,同时,人类不会停止发明各种新的富有杀伤性的武器,那么,人对人具有危险性就是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所以,施密特的结论是:“人决不是一种没有任何问题的生物,而是一种‘危险的’动态生物。’ [3](P182)
   
   施特劳斯曾说,施密特“肯定政治也就是肯定人的危险性” [1](P14)。
   
   正是立足于国家统一体的生存,施密特提出了生存论的敌友概念―“朋友与敌人这对概念必须在其具体的生存意义上来理解” [3](P142),并进而把政治的核心归结为“区分敌与友,并以此二者(敌与友)为前提” [3](P433)。因此,必须从维护国家统一体生存的高度,从国家统一体生存涉及的内外两个方面,来理解施密特以划分敌友为政治之核心的政治概念。
   
   霍布斯在书中就提及了个人的两种权利,它们是“利维坦”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触及或者侵犯的,一是个人生存的权利,另一是思想自由的权利。而正是后者,被后来的学者如施密特者,视为深埋在“利维坦”体内的一颗延时炸弹。
   
   施密特认为霍布斯基于普遍的思想自由的权利,对公开认信和私人判断这一问题的晦暗不明,为“利维坦”的死亡埋下了种子。他论述道,霍布斯一方面认为对于公共信仰,主权者有权力进行颁行与规定,个人必须服从;但是另一方面,霍布斯又“把私人理性的自由纳入其国家的构建之中”,[7]也就是说,个人是否真的认同国家所颁行和规定的信仰,则由其私人理性独立判断完成。这种外在服从和内在认信的区分,在整个“利维坦”的组织结构中形成一个几乎难以察觉的“断裂”。[7]
   
   其次,nomos的基础来源可以是宗教、民俗、道德而来的法/法制/法律,或者也可以是自然法的传统中所认为的,一种发自人类本性的理性与道德本能等等。但是在《政治的概念》一书中史密特认为,相对于各社会领域而言,「政治」领域因为具有对人命的「生杀大权的正当性」,政治领域因此凌驾于其他社会领域而更具有权威的决定性。12因此,史密特始终不以自然法的传统来探讨人类生活的秩序nomos基础来源。进一步说,正如霍布斯所强调的:自然法的第一个法则便是人天生要自我保存生命。因此,正是藉由「屠杀肉体」的战争可能性之存在,政治性领域的存在对于人类生活而言因而具有其超越性的首要性。所以,政治领域始终是人类生活秩序最为重要的一个领域。
   
   在1923年的<政治神话论>一文中,史密特最主要的关心重点还是他在威玛时期的论述主旨,也就是对议会民主政治的批判与警告。他认为威玛宪政下的资产阶级式的、自由主义式的议会政治体制完全无法抵抗来自这种新兴的无产阶级-无政府主义的暴力神话论述。威玛体制的议会政治完全沦为无止尽、冗长的议会商谈,没有任何生命力与意志力的展现,而只有妥协与利益交换;没有决断,而只有不断的重新讨论。
   
   史密特本人在二战之后被美国监禁并加以审讯时,面对检察官他也以《白鲸记》中的被海盗加以挟持的船长来自我比喻他参与纳粹党的经过
   
   
   
   
   但是有两个二○世纪的现象对史密特的政治思想无移构成挑战:一个班雅明所说的法西斯主义所导致的「例外状态的常态化」;另一个是一种全球化力量所导致的「无法外部化的例外状态」。这两种新生的政治秩序的问题在于他们溢出了上述史密特式的二元辩证,并使其不再有效。62
   
   62尽管在一些作为上史密特实在难逃有反犹太情节以及为纳粹政权帮佣之嫌,但他对德国纳粹党的作为也并非全无异议,George Schwab(1989,1996)对此讨论甚多,此不多著墨。
   
   
   
   
   】
   
   
   2025.10.30.
   读完《文武之道(司汤达、福歇)-(奥地利)斯蒂芬.茨威格著俞宙明等译》,18.7万字。
   书摘:
   
   【
   他称这位“拿破仑曾有过的唯一大臣”为“奇特天才”(1),为“我所知道的最聪明的人”(2),在另一处,他又赞道:“他是那些在表象下具有无限深度的人之一,以至行动时无人能够看透他,只有事后才能理解他。”—与那些贬损、鞭挞福歇的道德人品者太相径庭!
   
   在他那坚如磐石的镇定面前,罗伯斯比尔和拿破仑就像撞击到岩石上的水浪,化做飞沬四溅了。三代枭雄,一世英豪们如潮起潮落,在激越的热情中涌来又退去,只有这位三朝元老,这唯一缺少激情的人,冷静而骄傲地屹立不倒,巍然不动。
   
   从阿拉斯修道院的围墙后面他便观察到,在一场革命中,某个人物受欢迎的程度会何等迅速地消逝,民众的“和撒那”声(1)会何等迅速地变为沉重的十字架,几乎所有在三级会议、制宪会议期间叱咤风云的人物,今天都被忘却或为人憎恨,米拉博的遗体昨日还安放在先贤祠中,今天已被扫地出门;几周前还被尊为祖国之父的拉法耶特,今天成了叛徒;几周前还受到万众欢呼的居斯蒂那和贝西翁,今天已胆怯地躲入公众的阴影里。不,不要太早走入光圈,不要太早固定立场,先让别人磨损耗尽!这个早有经验的人知道,革命从来不属于最初发动它的人,而是最后结束它并搜取胜利果实的人。
   
   有一点必须指出,即在教会和私有财产问题上,福歇不像著名的革命先驱罗伯斯比尔和丹东那样,声明其“不可侵犯',必须尊重,而是坚定地提出了一个激进社会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式的纲领。新时代的第一个明确的共产主义宣言不是卡尔.马克思的那一名篇,也不是格奥尔格.毕希纳尔的“黑森信使”,而是那不仅鲜为人知,而且也被社会主义历史学家故意忽咯了的“里昂指令”,它虽由福歇和科洛.戴尔布阿共同签署,但毫无疑问出自福歇一人手笔。这一坚决果敢,以其要求而言超越了时代百年的文件——革命中最令人吃惊的文件之一一一值得从黑暗尘封中取出研读,它的历史作用虽因日后的奥特朗特公爵再三否认当时福歇作为普通平民所提的要求而失去价值,但从纯时代角度看,它表明了福歇是革命中第一批旗帜鲜明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者,不是马拉,不是肖梅特提出了法国大革命中最大胆的要求,而是约瑟夫.福歇。文件的原文比任何描述更鲜明,更直接地昭示了这个从来喜好躲在黄昏光线中的人物的性格。
   福歇接着阐述了他那富人永无可能成为真正的革命者,永无可能成为真正的、正直的共和党人的理论,也就是说,每次继续保留财富差异的单纯平民革命将不可避免地转化为新的暴力统治,“因为富人总把自己视为另一等人”。因而福歇要求人民竭尽全力,进行“全面”革命
   在‘指令”的第三段中.革命声明赤裸裸地、不加掩饰地成了共产党宣言(一七九三年第一个明确的共产党宣言):
   那末大规模地、大胆地行动吧,拿走每个市民不需要的东西,因为一切多余之物都是对民权的公然侵犯。超过个人需要的物品不可能被正确使用而只是被滥用,不要给个人留下除必需以外多余的东西,这些东西在战争期间只属共和国和它的军队所有。”
   如富人不运用“使自己得到自由政体欢迎的权利”,“共和国便有权占有他的财产”。他不许人们有多余之物并严格限制了这个“多余”的含义:“除了铁、面包和四十埃居(1)收入以外,共和党人不需要别的东西。”
   两个月后他骄傲地向国民公会报告:“这里人们因富有而脸红。”实际他应该说,“这里人们因富有而战栗。”
   
   那本是些纯洁的、理想主义式的人物,但正是他们以其信仰和理想比最残酷的现实政客和最狂暴的恐怖分子酿成了更多的灾难和流血,恰恰总是这些有着纯正信仰和高贵意图、心醉神迷地笃信宗教的人,这些试图改造和改善世界的人为他们所厌恶的杀戮和灾祸提供了缘由。
   
   这是所有革命的秘密之一,也是革命领袖的悲剧命运:他们都不愿见到流血但却被迫制造流血。德穆兰在写字桌后咆哮,要求对吉伦特人绳之以法,但当他坐在法庭里,听到被他推上法庭的22人被处死刑时,他从座上跳了起来,面如死灰,浑身颤抖,绝望地冲出大厅,不不,这不是他的本意!在几千份灾难性的法令上签下名字的罗伯斯比尔两年前曾在协商会议上反对死刑,谴责战争即是罪恶。作为杀人法庭的创始者丹东,从惊愕的灵魂深处发出绝望的呼喊:“宁被断头也不要用断头机处决他人。”就是在报上公开要求三十万人头的马拉,也尽其所能挽救每一条生命免遭断头铡刀。这些后来被形容为嗜血禽兽,迷醉于尸臭的狂热屠夫的人,其实和列宁及俄国革命领袖一样,内心都厌恶死刑,他们本企图用死刑的威胁来遏制敌手,但是在理论上赞同谋杀便不可避免地导致谋杀的种子破土而出。法国革命的罪过不是迷恋血腥而是迷恋血腥语言,他们做的蠢事是仅仅为了激起民众热情和证实自身激进便发明了一种血淋淋的行话,不断地制造叛徒和断头台之类的呓语,但当民众被这些狂乱剌激的语言所迷醉所征服,起而真的要求实行被告知十分必要的“坚决措施”时,那些领袖没有勇气反驳。为了证明有关断头台的说法不是谎言,他们必须使用断头台,他们的行为不得不追踪他们的疯狂语言。这样,一场可怕的竞赛开始了,因为在这一追逐民众宠爱的争斗中谁也不愿落于人后。根据不可阻挡的重力规律,一个死刑接着一个死刑落下,始于血腥语言的游戏变成了越来越疯狂的杀人比赛,数以千计的牺牲者人头落地不是源于兴趣,不是出于狂热嗜好,更非来自坚定决心,而是由于政治人物和党魁们犹豫不决、胆怯懦弱,他们没有反驳公众的勇气。很遗憾,世界历史并非如常人说的是一部人类勇气的历史,而是人类胆怯懦弱的历史。政治并非如有人总想让别人相信的是对公众意见的引导,时是领袖们向他们自己创造并影响的有关机构俯首称臣。战争、政治罪行总是由一次危险的语言游戏引起,由过度剌激民众热情引起。
   
   这个特别人物在公众生活和政治上强硬冷淡、工丁心汁、城府很深.但在家却是最体贴温柔的丈夫和父亲,他热爱他那丑得惊人的妻子,特别是那个在他担任执政次官期间出生,在纳韦尔的集市广场上被他亲自施洗并取名为“涅夫勒”的女儿。
   
   决定将这一讲话付印并以此肯定这篇演说,没有人提出反对,大多数代表怯懦奴性地表示赞同,他们感到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解脱,至少今天就到此为止了,不会有新的人头落地,新的逮捕或自我限制。但是,在最后一秒钟,阴谋人物中的一个挺身而出,他的名字应该写入世界历史——布尔东.德卢瓦兹反对将讲话付印。一个声音解放了一大片,胆怯慢慢集聚成群,凝结成绝望中的勇气,代表们一个接一个责备罗伯斯比尔的声明和威胁过于模糊笼统,他应该讲清楚到底想谴责谁。一刻钟里场面大变,原是进攻者的罗伯斯比尔被迫转为防守,他没有更为强硬,而是磨去了讲话的棱角,他声明没有谴责和怪罪任何人。
   
   凌晨二时,福歇和他的同党结成反罗伯斯比尔联盟后二十四小时,罗伯斯比尔这个昨天还是法兰西最强大的人物,福歇的敌人下巴碎裂,血流满面躺在国民公会前厅的两把椅子上。猎物被擒,福歇得救了。次日下午囚车驶向法场——恐怖结束,但革命精神的火焰也熄灭了,英雄时代已经过去,继而到来的是遗产继承者、投机者、攫取胜利果实者和两面派人物,将军和富翁的时代,可以说这也是福歇的时代。
   当罗伯斯比尔和他随从的囚车慢慢地沿着圣奥诺雷街这条路易十六、丹东、德穆兰和其他无数牺牲者曾经经过的悲惨道路驶向断头台时,好奇的人群欢声雷动,争先恐后,一睹为快。处决又一次成为民众的节日,屋顶上彩旗飘扬,每个窗口送出欢呼声,欢乐的浪潮席卷了巴黎。罗伯斯比尔的头颅落入篮内时,宽阔的广场上一片兴奋欢呼声。阴谋者吃惊了:为什么民众如此狂热地欢呼处决这个昨日还被巴黎、被法国尊为神衹的人?使达里安和巴拉斯更为吃惊的是,在国民公会门口,—群热情的民众以赞赏的呼声来迎接他们眼中处决暴君、战胜恐怖的人。他们吃惊非浅,因为他们结果那个强有力的人,只不过是为了除去一个过分注意他们言行的人,一个令人不快的道德卫士——没有一个人想到结束恐怖,让断头机生锈。但是现在他们看到了大规模地处决杀人何等不得人心,而如果事后将个人复仇加上冠冕堂皇的人道动机又会如何臝得人心时,便很快决定充分利用这一误会:从现在开始他们将宣称(石灰坑里的死人是不会反驳的),所有的革命暴力行动都是罗伯斯比尔一人所为,而他们自己从来是倡导温和,反对一切强硬和过火行为的。
   不是罗伯斯比尔被处决这件事,而是他后任事后采取的胆怯卑鄙的诓骗态度使热月九日这天有了世界历史的意义。到这一天为止,革命要求各种权利,但也坦然承担了一切责任一一而从这一天开始,革命胆怯地承认自己也犯了错误,革命的领导人开始否定这场革命。但任何一种精神信仰,任何一种世界观,只要一口否认自己的绝对权利和正确性,那这种信仰或世界观的内在力量便四分五裂了。
   
   反对无政府主义是他的首条口号,限制新闻自由,制止煽动性的言论,秩序、安定、秩序、安定——梅特涅、赛尔特尼茨基、奥地利帝国没有哪个反动人物发布过比“里昂刽子手”约瑟夫.福歇更保守的命令。
   
   福歇算计得很准:对付真正的男人需要战斗,对空谈家一个姿态便能把他们击倒。
   
   真的,原非道德法典的世界历史再也找不出一个比拿破仑和福歇在雾月十八日对巴拉斯的所作所为更忘恩负义的鲜明例子了。
   
   因为独裁者从来不会感激一个指出他们的缺点和失误的人,所以普鲁塔尔希那个在战役中救了国王,却没有按照一位智者建议的那样立即逃生,而是等待国王表示谢意因而丢了性命的士兵的故事永垂不朽。国王不喜欢那些见到他软弱时的人,专制君主也不喜欢他的那些哪怕仅仅一次在才智上超过自己的谋士。
   
   对梅特涅说出 ‘像我这样的人不必看重一百万人生命”这种话的帖木尔式(1)的拿破仑。
   
   
   】
   
   
   
   【时事简评】
   
   【原理通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中国诗歌流派网

GMT+8, 2025-11-5 04:51

Powered by zgsglp.com

© 2011 中国诗歌流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